暴利引全民炒房 專家:推手是地方土地政績

來源:人民日報 2013-04-27 07:49:00

一首歌曾唱到:“我深深地熱愛著這片土地”。如今,這句唱詞里加上“我深深地熱愛著這片土地和土地上的房子”後,最能反映出許多中國人的追求:企業主想方設法拿地蓋房,百姓自住之外再貸款購房以保值增值。從本世紀初至今,房價成倍上漲,樓市已成為人們獲取暴利的聚寶盆,全民炒房之風漸盛。專家指出,樓市暴利害莫大焉,其中之一就是企業熱衷投資房地産業,而忽視發展實體經濟和進行科技創新。政府應嚴加治理,整治房地産暴利背後的推手,加大實體經濟的利潤空間。

各種資金逐利地産市場

全民炒房始於上世紀末溫州的太太炒房團,到本世紀初,社會上到處流傳著向銀行借錢超前消費買房的觀念。與此同時,銀行擴展住房按揭業務,條件誘人,從那時起,膽大的人懷揣少量資金勇敢買房。之後,隨著房價不斷翻倍上漲以及通脹壓力加大,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炒房隊伍中。據經濟學家賴偉民調查,2009年下半年以來,出手買房的人中,80%都是為了投資。投資者都認為,錢放在銀行裏,總是要貶值的。

與百姓相比,企業躋身房地産市場的熱情更高。開始主要是民企在樓市上打拼,從2009年開始,國有資本大舉進軍房地産市場。據有關機構統計,2012年北京成交的37塊住宅用地中,國企拿走24塊,佔據66%的成交份額,民企佔34%。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稱:“一線房地産市場基本上是由央企主導,由地方國企輔助開發,逐漸形成相對壟斷的市場。”

此外,外商投資、國際熱錢、信貸資金等都參與了房地産市場上的利益角逐,助推了房地産市場的膨脹。賴偉民介紹説,人民幣升值帶來的國際熱錢流入,這些熱錢通過購買人民幣資産獲利;2005-2009年股市獲利出逃資金進入樓市;2008年底房地産行業承擔了經濟復蘇的“火車頭”;2009年天量信貸進入樓市……

企業難以抵擋暴利誘惑

房地産業之所以成為眾人追逐的香餑餑,是因為其擁有高額的利潤回報。一位浙江的製造業民企老闆,在2006年時被朋友反覆動員投資房地産,結果房子才賣到一半就盈利了。這位老闆吃驚地説:“一開始抱著幫朋友解決資金的心態進入這個行業。一個不大的樓盤開發下來,我才發現利潤太驚人了,投入不到1億元,兩年後利潤有1億多元!企業再努力,再怎麼辛苦經營都達不到這樣的利潤率。”

雖然現在房地産業的暴利時代開始漸行漸遠,但整個行業依然收益豐盈。統計顯示,2012年房地産行業內平均毛利率在33%左右,而進入排名前十的毛利率均在45%以上。

暴利的誘惑讓房地産業高熱難降。國家資訊中心經濟預測部世界經濟研究室副研究員張茉楠對本報記者説,房地産過熱暴露出中國經濟出了問題,它反映出中國製造業出現空心化。很多企業覺得做實體不如搞房地産賺錢來得快和多,紛紛“逃離”實體經濟進軍房地産市場。實體經濟被冷落,大量資金流到了房地産等虛擬經濟中,抬高了房價、地價。

專家指出,拱起房地産業暴利背後有推手,就是地方政府依賴土地搞政績。少數官員為尋租,與開放商結成利益聯盟所導致的。要解決這一問題,需打破政府壟斷土地市場的局面,消除權力尋租的土壤。同時,還需要整體系統的治理。

高科技企業無心搞研發

房地産暴利害莫大焉,其中一個大危害就是遏殺了企業的創新力。

浙江省一家上市企業老總説,我們企業成立以來一直以創新聞名。過去幾年,産值基本能每年翻一番,直到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之後,企業也開始投資房地産。他承認創新風險很大。他們為了試驗一個增壓器,曾經花了3年時間,投資6000多萬元。但若投入房地産,不但能大大降低風險,而且可以收穫豐厚利潤。

據了解,很多高科技企業也熱炒房地産。

房地産暴利扼殺創新力還表現在,大量套利資金涌入獲利容易的房地産市場,發展創新所需要的資金卻因為相對高風險而出現短缺。

專家指出,房地産業專業化程度非常低,創造性少,如果房地産業在一個地方所佔的比重擴大,使當地經濟結構轉為房地産依賴型,將不利於整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張茉楠認為,加大製造業和實體經濟的利潤空間,才能將房地産的高熱降下來。

(責任編輯:)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暴利引全民炒房 專家:推手是地方土地政績
來源:人民日報2013-04-27 07:49:00
企業主想方設法拿地蓋房,百姓自住之外再貸款購房以保值增值。從本世紀初至今,房價成倍上漲,樓市已成為人們獲取暴利的聚寶盆,全民炒房之風漸盛。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