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員抨擊調控樓市、整治擁堵等全靠收費

來源:新華網 2013-03-04 09:35:00

北京3月3日電 堵車?徵收擁堵費,提高停車費!

污染?徵收汽車排污費、垃圾處理費!

高房價?開徵房産稅,提高二手房出售個人所得稅!

……

面對越來越多的公共管理難題,收費正成為一些地方醞釀實施的藥方。然而這個被認為是相對有效的經濟杠桿,卻不時遭遇公眾爭議。收費到底是懶政還是妙方?如何提升城市管理能力成為代表委員熱議的話題。

一遇棘手難題 收費就成“妙藥”

二手房交易要嚴格按轉讓所得的20%計徵個稅——消息一齣,便激起千層浪。

截至3日中午的新浪網調查顯示,18萬網民中,六成認為房價未來會被推漲。

儘管房價走勢有待印證,但百姓無疑又增顧慮:高額稅是否會轉嫁給購房者?二手房市遇冷會否助推一手房價格上漲?

交通治理同樣存在類似尷尬。北京汽車限購、城區核心區停車費提高5至7倍已有兩年,高峰期擁堵城區幾乎成“停車場”。

“目的地明明就在眼前,可車開過去還花半個多小時,讓人心裏發慌!”全國政協委員施傑來京第一天就遭遇擁堵,他納悶,為什麼限購又限號,還這麼堵?

這些尷尬並沒有引起警醒,一些城市擬將開徵擁堵費、提高停車費作為治理“良方”。

針對大氣污染問題,一些地方傳出正在研究徵收排污費議題。

面對日益嚴重的垃圾圍城,多地不約而同祭出了收費、漲價大旗;而武漢、合肥等地還將垃圾費與水費捆綁徵收。

“口袋比不上房價,治理趕不上污染,買車買不到速度。”全國人大代表、民建浙江省副主委車曉端説,政府通過收費等措施,雖在一定程度上能緩解問題,但這畢竟不是根本措施,難以解決整個系統的問題。

“價格杠桿”捉襟見肘 城市管理者現“本領恐慌”

收了費,就能管用嗎?上海私家車牌拍賣費飆升至8萬,北京城區內停車費成倍上漲,然而數據顯示,北京市機動車保有量從400萬輛升至500多萬輛,僅僅用了2年左右時間。提高收費並不能阻止國人對汽車的追捧,以及隨之帶來的擁堵和污染。

“事實證明,收費式治理,邊際效應是遞減的。”施傑委員説,目前針對私家車的收費已有燃油稅、車船稅、停車費等多項,而且不少稅費包含了城市基建、交通管理等費用,部分城市再徵收擁堵費,給人感覺好像總在老百姓身上求解藥。

事實上,中國在短時間內就成為汽車産量和銷量世界第一的國家,包括城市規劃、公共交通網路建設、政策的引導、參與者的文明程度等等,都加大了“堵城”之困。

“長期以來,我們的城市管理者陷入一個收費怪圈:限制或收費——短暫緩解——需求猛增——供給不足——更多限制或收費。”全國人大代表、巨力集團董事長楊建忠表示。

楊建忠代表認為,這樣的“收費思維”,凸顯了一些城市管理者面臨“本領恐慌”的危機。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只要是科學合理地使用“價格杠桿”,可能比“行政限令”效果更好。如果濫用,就可能在公共管理上捉襟見肘。

全國人大代表傅企平説,在面對城市擁堵、高房價、城市污染等一些都市病時,政府應該從管理上下功夫,如果管理部門總是用收費來解決問題,不僅加重群眾負擔,也是一種缺乏智慧和能力的“懶政行為”。

既做“加法”也做“減法” 多元治理力求“乘數”效應

英國倫敦從2003年開始收費,5年收了8億英鎊的“擁堵費”,但交通狀況並無改觀。紐約、東京等國際大都市致力於發展公共交通、規劃路網建設,治堵效果反而顯著。這表明,收費與否並非城市擁堵的關鍵。隨著我國城市化建設的不斷推進,“都市病”作為社會管理的難點,必須擺上重要議事日程。一些代表委員表示,我們有我們的國情,收費不宜簡單“與國際接軌”,解決類似問題要靠“綜合治理”。

“沒暴露問題時把車開得飛快,遇到情況就猛踩剎車。”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如松表示,現在一些地方政府公共管理思維簡單化,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思路行不通。

“制定政策和立法要科學、惠民,慎用收費。”車曉端代表説,政府要少些管理思維,多些服務舉措,提高決策的科學性,增強政府管理水準。

“有城市推出的公交免費乘坐的做法,就是改革的‘減法’。如鼓勵公眾地鐵出行,可在交通樞紐旁建立大型免費停車場。”王如松代表説,這樣既節省資源能源,又便民惠民。

陳海嘯代表認為,建設服務型政府體現在政府對公共事務的細節之中。除了提供更多的服務,政府還需要考慮如何組織百姓主動、積極地參與到公共事務中來,以公共參與方式來解決公共問題,如通過資訊發佈和輿論影響,引導公眾的行為。

(責任編輯:)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代表委員抨擊調控樓市、整治擁堵等全靠收費
來源:新華網2013-03-04 09:35:00
面對越來越多的公共管理難題,收費正成為一些地方醞釀實施的藥方。然而這個被認為是相對有效的經濟杠桿,卻不時遭遇公眾爭議。收費到底是懶政還是妙方?如何提升城市管理能力成為代表委員熱議的話題。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