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長期貸款增速連續11個月上升——房地産業融資持續恢復

來源:經濟日報 2023-07-17 11:27:40

穩樓市是當前穩增長的發力方向之一。中國人民銀行新聞發言人、調查統計司司長阮健弘近日在上半年金融統計數據情況新聞發佈會上介紹,房地産行業貸款增長呈現持續恢復態勢。6月末,房地産業中長期貸款增長7.1%,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分別高0.2個和8.5個百分點,增速已是連續11個月上升。上半年,房地産業新增中長期貸款6287億元,同比多增4590億元。

2021年下半年以來,金融部門配合有關部門加大保交樓支援力度,保持房地産重點融資渠道穩定,加快推動行業風險出清。比如,加大金融支援保交樓,配合推出兩批共3500億元保交樓專項借款。設立2000億元保交樓貸款支援計劃,引導商業銀行積極提供配套融資,有力推動各地項目復工建設。再如,穩定債券和股權等重點融資渠道。去年11月以來,累計為民營房企約260億元債券發行提供增信支援。證監會優化房企上市融資政策後,已有多家企業獲得股權融資支援。此外,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擬定《關於金融支援住房租賃市場發展的意見》,為住房租賃提供多元化、全週期的金融服務。1000億元租賃住房貸款支援計劃也在穩步推動,已經落地濟南、鄭州等試點城市。

“今年以來,房地産市場整體呈現企穩態勢,但部分房企長期積累的風險仍然需要一段時間才能逐步消化。”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司長鄒瀾表示,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近日聯合發佈通知,將“金融16條”中兩項有適用期限的政策統一延長至2024年12月底,引導金融機構繼續對房企存量融資展期,加大保交樓金融支援。同時,結合保交樓工作需要,將2000億元保交樓貸款支援計劃期限延長至2024年5月底。

鄒瀾表示,部分房地産開發企業長期“高杠桿、高負債、高週轉”經營,資産端土地、在建工程、多元化經營資産無節制擴張,對應形成了高額負債。從負債來源結構看,近七成是個人預收房款和上下游企業墊款,金融負債佔比大約為31%,其中銀行貸款佔比又不到一半。從銀行房地産信貸結構看,房地産貸款餘額共50多萬億元,其中個人住房貸款餘額接近40萬億元,絕大多數是購房自住,依靠家庭收入按月償還貸款,不良率長期在0.5%以下。

“對於已售未按期完工交付樓盤的個人住房貸款,由於按照現行法律規定,會優先保障購房群眾利益,這部分貸款可能面臨一定風險,但佔總量的比重非常低、風險可控。”鄒瀾説,房地産開發貸款餘額13萬億元左右,其中地産開發、保障房建設貸款餘額大約6萬億元,還款有保障。開發企業承貸約6萬億元至7萬億元,因為部分開發企業出現困難,不良率有所上升,但與銀行貸款總量相比很小。

個人住房貸款發放和同期商品房銷售規模直接相關。今年上半年,個人住房貸款累計發放3.5萬億元,較去年同期多發放超過5100億元,對住房銷售支援力度明顯加大。“個人住房貸款餘額總體略微減少,這主要是因為理財收益率、房貸利率等價格關係已經發生了變化,居民使用存款或者減少其他投資提前償還存量貸款的現象大幅增加。”鄒瀾介紹。

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主任曾剛認為,房地産按揭貸款利率是由5年期以上LPR和加點共同構成,目前LPR雖然在下降,但原來存量貸款的加點比較多,在原有合同期內是不調整的。如果要進行優化,可以在LPR現有調整的基礎上,進一步由商業銀行與客戶自主協商,即通過市場供求機制關係對加點進行調整。

鄒瀾表示,下一步,人民銀行將堅持“房住不炒”定位,配合相關部門和地方政府紮實做好保交樓、保民生、保穩定工作,滿足行業合理融資需求,繼續為行業風險有序出清創造有利金融環境。 


(責任編輯:孫悅)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中長期貸款增速連續11個月上升——房地産業融資持續恢復
來源:經濟日報2023-07-17 11:27:40
穩樓市是當前穩增長的發力方向之一。中國人民銀行新聞發言人、調查統計司司長阮健弘近日在上半年金融統計數據情況新聞發佈會上介紹,房地産行業貸款增長呈現持續恢復態勢。6月末,房地産業中長期貸款增長7.1%,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分別高0.2個和8.5個百分點,增速已是連續11個月上升。上半年,房地産業新增中長期貸款6287億元,同比多增4590億元。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