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實耕地保護主體責任

來源:經濟日報 2023-04-25 14:33:55

自然資源部近日公開通報67起耕地保護督察發現的重大典型問題,國家自然資源督察機構也正對部分違法違規嚴重的地市政府進行約談。

仔細梳理髮現,很多違法違規事件的發生,與地方政府有很大關係。例如,部分地方“頂風”侵佔耕地挖湖造景、超標準建設綠化帶和綠色通道;一些市縣政府非法批地、違法徵地,主導推動違法佔地;一些地方補充耕地不實,甚至弄虛作假等。

今年是全面落實耕地保護黨政同責的第一年,有必要深入分析地方違法違規用地的內在原因,有的放矢出臺制度,防患于未然。

分析來看,之所以出現上述問題,一個重要原因是“以GDP論英雄”的舊觀念依然在作祟。我國經濟總量已突破120萬億元,穩居世界第二。在改革開放40多年的歷程中,與土地相關的財政收入推動了工業化、城鎮化進程,是基礎設施超常供給能力形成的關鍵。與此同時,經濟發展對土地的巨大需求和土地供應硬約束之間的矛盾愈加凸顯,在耕地保護和用地指標趨緊的情況下,一些地方仍沿襲以往思維慣性,為追求經濟增長,不顧用地是否合法合規。這在不同土地用途産生巨大級差地租,且地方財政仍較大程度依賴土地出讓收入情況下,尤其突出。

這一現象反映了有的地方大局觀和系統思維有待提升。只看到土地投入對經濟的拉動作用,卻沒有考慮耕地保護是“國之大者”,是關係14億多人吃飯問題的大事要事。

我國糧食生産已經實現了“十九連豐”,糧食産量連續多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不過,在外部形勢波譎雲詭、國際農産品市場頻繁波動,且國內糧食産需仍處於“緊平衡”的情況下,耕地問題再怎麼重視都不為過。

最新發佈的全國國土變更調查初步數據顯示,2022年全國耕地凈增130萬畝,是繼2021年全國耕地總量增長後再次實現凈增,多年來耕地總量減少的勢頭得到了初步遏制。

這一成績的取得,與我國不斷壓實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耕地保護責任,實行黨政同責,從嚴查處各類違法違規佔用耕地或改變耕地用途行為,遏制耕地“非農化”、嚴格管控“非糧化”有很大關係。為此,要繼續採取“長牙齒”的硬措施,全面壓實各級地方黨委和政府耕地保護責任,逐級簽訂耕地保護“軍令狀”,嚴格考核、終身追責,確保18億畝耕地實至名歸。

當前,各地正摩拳擦掌“拼經濟”。這個時候,更要有全局觀和系統思維,在全力推動經濟逐步好轉的同時,繼續推進耕地保護等工作。去年,黨中央、國務院印發了《全國國土空間規劃綱要(2021—2035年)》,明確了2035年前全國18.65億畝耕地和15.46億畝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目標。各地各部門要將這些保護目標任務分解下達,落實到圖斑和地塊,壓實耕地保護責任,對在耕地保護方面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失職瀆職的,嚴肅追責。同時,優化佈局,採取經濟獎懲措施,使耕地下降比較嚴重的南方部分省份,有序恢復部分流失的優質耕地。

(責任編輯:孫悅)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壓實耕地保護主體責任
來源:經濟日報2023-04-25 14:33:55
自然資源部近日公開通報67起耕地保護督察發現的重大典型問題,國家自然資源督察機構也正對部分違法違規嚴重的地市政府進行約談。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