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省份100多個地市開展試點,截至目前共辦理業務1.3萬多筆 “帶押過戶”,便民利企新服務

來源:人民網 2023-04-24 14:26:51

買賣有貸款的二手房屋,因為存在提前還款、登出抵押登記等手續,不僅交易時間延長,風險和交易成本也增大,成為不動産登記的一大痛點。

在一些地方實踐的基礎上,自然資源部聯合銀保監會近日印發《關於協同做好不動産“帶押過戶”便民利企服務的通知》,深化不動産登記和金融便民利企合作,協同做好不動産“帶押過戶”,進一步提升便利化服務水準,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助力經濟社會發展。

這項措施的實施效果如何?給群眾帶來了怎樣的便利?記者進行了採訪。

再造登記流程,節省交易時間,降低交易難度和成本

“銀行提前還貸需要申請,還得登出房屋抵押,然後房子才能賣掉,到時候我們看中的房子也不知道還在不在。”這段時間,想要換房的江蘇省鹽城市居民李先生有些犯難,總在猶豫要不要花錢找仲介墊資還貸。

李先生現在居住的房子,是夫妻二人婚後辛苦打拼貸款買的。隨著生活水準的提高,夫妻倆決定以“小房換大房”的方式購置一套改善房。問題也隨之而來,房子還有幾十萬元銀行貸款尚未結清,意味著置換流程和難度大大增加。

發愁之際,不動産“帶押過戶”新政策幫李先生解了圍,他不再需要提前償還貸款,就可以將房屋出售過戶。

“‘帶押過戶’改革後,可大大節省不動産的交易時間,降低交易難度和交易成本,切實方便企業群眾辦事。”自然資源部自然資源確權登記局副局長趙燕告訴記者,不動産“帶押過戶”是指在已抵押的不動産轉移登記時,不需要提前歸還舊貸款、登出抵押登記,即可完成過戶、再次抵押和發放新貸款等手續,實現不動産登記和抵押貸款的有效銜接。

今年3月,鹽城市明確要求市區各經辦存量房貸款業務的金融機構實現“帶押過戶”全覆蓋。目前,鹽城市區22家開辦存量房貸款業務的商業銀行中已有10家開通“帶押過戶”服務,其中就包括李先生辦理房貸的鹽城農商銀行。

“‘帶押過戶’解決了我們的資金問題,程式簡單,一次申請就可全部辦結,買方快速買了房,我們也快速賣了房,大家都不需要再等了!”李先生説。

趙燕告訴記者,“帶押過戶”改革實施前,已抵押的不動産辦理買賣轉移時,需要先籌集資金歸還貸款、辦理不動産抵押登出,再辦理不動産轉移、申請新貸款、辦理新抵押權登記,不僅交易成本高、時間長,而且流程繁瑣複雜,這成為企業群眾辦事的難點、痛點、堵點,大家都期望通過整合業務流程,大幅減環節、減材料、減時間、減成本,同時確保財産資金的安全。

自然資源部自然資源確權登記局不動産登記處副處長許培説,實行不動産“帶押過戶”後,不動産登記機構並件辦理轉移登記、抵押登記,即可完成過戶、再次抵押和發放新貸款等手續,實現不動産登記和抵押貸款的有效銜接,大大節省了交易時間,降低交易難度和成本。

據統計,山東濟南推出不動産“帶押過戶”改革後,辦理時限減少了近10個工作日,實現2個工作日左右辦結,單筆平均交易成本從1.2萬元左右降至千元以下。

預告登記制度守護交易安全,以點帶面逐步推動實現“帶押過戶”全覆蓋、常態化

隨著“帶押過戶”政策的推行,各地在實踐中積極探索有效的創新舉措,不斷豐富完善辦理模式,提升政策成效,江蘇、浙江、重慶和濟南、深圳等地引入預告登記,銀行根據預告登記結果審批、發放貸款,進一步提高了貸款審批效率。

“抵押登記完成了嗎?還要把不動産權證書拿給銀行來申請嗎?”

“不用再跑了,過完戶以後,我們系統已經把銀行提交的抵押預告登記自動轉成了抵押登記,抵押登記證明已推送給銀行了,現在銀行應該在審核、放款,很快您就能收到尾款了。”

3月20日,在重慶市江津區不動産登記中心綜合窗口前,受理科工作人員蔣紅為肖先生、祝女士辦結了過戶,抵押登記也同步完成,不到40分鐘就完成了一筆預告“帶押過戶”業務。

“擱在以前,站在登記窗口前的買賣雙方多少會有一絲擔憂。”蔣紅告訴記者,“過戶前,買方會擔心付完首付款賣方不過戶,或賣方‘一房二賣’。過戶後,賣方會擔心買方不及時申辦抵押登記,導致自己不能及時收到房款。”

預告登記制度引入後,買賣雙方的擔憂減少了。蔣紅説,只要辦了預告登記,未經買方的同意,賣方祝女士不能隨意處置這套房屋。買方肖先生預告登記之後放心大膽地把首付款支付給了祝女士。

記者了解到,從祝女士登錄“渝快辦”授權銀行填寫預告登記資料開始,全程實現無紙化。蔣紅介紹,農業銀行重慶分行已接入服務端口,祝女士提供的材料全部由農行江津支行通過服務端口上傳給登記中心,“面積、坐落等數據自動生成,既便利了企業群眾辦事,也降低了登記人員工作負擔,一舉兩得!”

截至目前,重慶全市已有160家銀行等金融機構、1374家房産經紀機構接入系統,為買賣雙方提供預告“帶押過戶”申報服務,基本實現過戶當天完成房款結算,大幅降低了交易成本。

“‘帶押過戶’實踐有基礎。”趙燕介紹,各地通過加強登記和金融協同、優化辦理流程、升級改造業務系統、深化資訊共用、系統直聯等方式,推動不動産“帶押過戶”。目前,全國共有15個省份100多個地市開展了“帶押過戶”試點,共辦理業務1.3萬多筆,其中天津、山西、山東、江蘇、浙江、福建、湖北等省份已經全面開展。

中國建設銀行與當地不動産登記機構共同研究探索安全可行的銀行“帶押過戶”住房貸款模式,達成房屋無需解押即可完成交易過戶、貸款審批發放的登記和金融合作模式。截至3月末,建行在全國100多個地市試點開辦個人再交易住房“帶押過戶”貸款業務,發放4000多筆個人再交易住房“帶押過戶”貸款。

近期,建設銀行總行結合前期分行試點情況,制定了《個人再交易房屋“帶押過戶”貸款綜合服務操作指引》並印發全行,明確了個人再交易房屋“帶押過戶”貸款的辦理條件、適用範圍和貸款要素,規範了業務流程和操作,要求全面推廣個人再交易住房“帶押過戶”貸款業務。

自然資源部、銀保監會要求,各地在已有工作的基礎上,深入探索,以點帶面,積極做好“帶押過戶”服務,逐步實現地域範圍、金融機構和不動産類型全覆蓋,常態化開展“帶押過戶”服務。

加強組織、防範風險,推動“帶押過戶”高效辦、安全辦

“不動産登記是一項基本的公共政務服務,關係企業群眾最普遍的重大財産權益。”趙燕説,通過加強登記和金融的協同,在全國推進做好不動産“帶押過戶”,一方面可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另一方面可以維護買賣雙方、抵押人、抵押權人等各方權益,滿足了企業和群眾對財産權高質高效保護的需求。

“帶押過戶”不僅帶來省心體驗,還起到省錢的惠民效果。“這項新業務,建行幫我省了將近2萬元。”安徽省合肥市民高先生原計劃借用過橋資金提前結清房貸,“帶押過戶”上線後,高先生不再需要支付高額利息。對銀行來説,“帶押過戶”提高了客戶滿意度,貸款在本行及時承接,也保證了存量貸款。

安徽省各地不動産登記機構與建行安徽省分行持續優化“不動産+金融”領域深度合作,從系統對接方面精準發力,推進登記和金融系統貫通、數據共用,借助不動産登記網上“一窗辦事”平臺,將不動産登記端口延伸到建行網點,實現貸款和登記所有環節在建行網點“一次申請辦理”。

在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當地農行加強與自然資源、發改、住建、金融監管、人民銀行等部門溝通,加快辦貸審核效率,實現二手房貸款“帶押過戶”業務的全流程暢通。目前農行江蘇分行已經在省內南京、蘇州、南通等七地落地不動産“帶押過戶”服務,已辦理“帶押過戶”近600筆、金額超5億元。

為了讓企業和群眾享受更便利安全的服務,改革舉措還在繼續深化。

——守好“帶押過戶”安全底線。趙燕表示,在協同做好不動産“帶押過戶”工作中,加強組織、防範風險是重要內容。自然資源部將指導地方建立暢通的溝通協調機制,梳理風險點,制定應急預案,實現全流程閉合監管。通過發佈協議樣本、風險提示、業務預警等多種方式,切實防範風險。

北京銀保監局會同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搭建專門業務平臺,實現不動産登記機構與金融機構的網路互聯,確保房産轉移和抵押過程中能夠及時準確獲取資訊,實現關聯業務的同步停止、同時退回,保障資金安全。下一階段,北京銀保監局和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兩部門將根據實際執行中發現的“難點、痛點”優化業務流程,提升群眾服務體驗。

——推動“帶押過戶”協調辦、高效辦。銀保監會法規部處長周蘭領表示,將進一步推進登記金融系統融合,優化工作流程,實時共用資訊,精簡辦事材料,努力實現登記、貸款、放款、還款無縫銜接,切實便民利企。鼓勵建立跨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協同機制,進一步探索不動産登記機構和銀行保險監督管理機構“總對總”業務和系統對接方式。

不久前,珠海市不動産登記中心和珠海市銀行業協會聯合召開工作推進會,計劃試點拓展帶押過戶業務類型至商業和工業地産,將稅務納入帶押過戶業務。接下來還將進一步規範跨行業務流程,完善銀行業間互信體系建設,約定合理的貸款回收時限,促進跨行業務的順利推進。

(責任編輯:孫悅)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15省份100多個地市開展試點,截至目前共辦理業務1.3萬多筆 “帶押過戶”,便民利企新服務
來源:人民網2023-04-24 14:26:51
買賣有貸款的二手房屋,因為存在提前還款、登出抵押登記等手續,不僅交易時間延長,風險和交易成本也增大,成為不動産登記的一大痛點。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