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發展住房租賃市場,雄安新區出臺住房租賃政策

來源:央廣網 2022-06-15 10:41:49

北京6月14日消息 日前,雄安新區管委會印發《關於雄安新區住房租賃市場健康發展和規範管理的指導意見(試行)》(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明確提出要培育住房租賃市場,保護各方主體合法權益,滿足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轉移人員和新區各類人員住房租賃需求,促進新區住房租賃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指導意見》以有效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保障新區群眾安居樂業為政策目標,從培育市場主體、完善支援政策、建立住房租賃平臺、規範租賃行為、健全管理機制等方面制定了具體政策措施:一是多形式培育住房租賃主體,拓展租賃房源,有效增加市場供應,提高供給品質。穩定租賃關係,提高服務水準。

二是完善住房租賃支援政策,落實住房租賃稅收優惠,加大金融支援力度,鼓勵提取住房公積金用於支付房租。

三是建立住房租賃資訊化服務平臺,提供房源發佈、房源核驗、交易撮合、合同備案等便捷服務,強化合同備案資訊在申領居住證、辦理積分落戶以及教育、醫療、就業等公共服務領域的應用。

四是規範住房租賃行為,實行人員、房源資訊“雙核驗”,住房租賃企業(機構)、租賃合同“雙備案”,適時發佈租金參考價,推廣合同示範文本,維護各方合法權益。

五是健全住房租賃市場管理體系,落實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的指導管理服務職責,完善住房租賃企業(機構)和從業人員信用管理制度。

據悉,雄安新區住房管理部門將於近期上線投用“雄安新區住房租賃資訊化服務平臺”,依託租賃平臺強化監管和服務,實現住房租賃業務一網統管、一網通辦,推動住房租賃市場健康有序發展。

此外,雄安新區住房管理中心相關負責人也對《指導意見》出臺的背景及意義、相關內容解讀、群眾關心的熱點問題進行了解答。

問:《指導意見》的起草背景是什麼?

答:住房租賃是住房體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近年來一直努力培育發展住房租賃市場。2016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快培育和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的若干意見》(國辦發〔2016〕39號),明確要求加快構建市場規則明晰、政府監管有力、權益保障充分的住房租賃法規制度體系,推動實現城鎮居民住有所居的目標,這是新區出臺《指導意見》的重要政策背景。

雄安新區當前已進入大規模建設和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同步推進的重要時期,住房市場呈現新變化,培育和發展新區住房租賃市場正當其時。一方面,新區住房租賃需求快速增長。雄安新區目前城市框架已全面拉開,重大項目建設正全面推進,中央企業在雄安設立分支機構100多家,在新區註冊的北京投資來源企業3700多家,外來人口加快流入,疏解轉移人員、新區建設者和本地居民住房租賃需求旺盛多元且保持增勢。另一方面,新區租賃住房供應快速增長。為提升疏解承載力,加快疏解轉移産業落地和人口導入,構建“租購並舉”住房體系,新區從2020年起開始大力推進租賃住房建設,截至目前已開工建設機構租賃住房、保障性租賃住房、公寓兩萬多套。同時,容東片區安置住房已經回遷入住,預計將有三分之一以上進入租賃市場。容西、雄東片區安置住房也將陸續交付,成為租賃房源的重要補充。

基於上述情況,為促進住房租賃供需有效對接,規範發展新區住房租賃市場,更好服務疏解落地、滿足各類人群居住需求,我們根據國家政策要求和新區實際,研究起草了《指導意見》。

問:新區為什麼要把培育發展住房租賃市場放在重要位置?

答:雄安新區作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載地,在建設初期,疏解轉移人員主要通過租賃方式解決居住問題。同時大量建設者、創業者以及三縣群眾都有居住剛性需求,因此,培育和發展住房租賃市場,是新區建立保障基本、兼顧差異、滿足多層次個性化需求住房供應體系,實行租購並舉住房制度的必然要求。出臺《指導意見》,就是要在新區住房租賃市場形成之初,高標準高起點制定政策體系,滿足各類群體住房租賃需求,從而更好地推進新區建設發展。

《指導意見》鼓勵發展租賃住房的多元化市場主體,也推出“租售同權”等真金白銀的政策措施,對住房租賃的交易、備案等行為進行了規範和引導,有利於市場主體提供品質優良、租金合理、供應充足、租賃關係穩定的租賃住房,確保疏解轉移人員和創業者來了有房住。通過租賃方式解決居住問題,將大大壓縮人們在居住方面的支出,對促進疏解落地、擴大投資和消費、鼓勵創新創業具有重要意義。

隨著各類租賃房源進入市場,三縣群眾居住剛性需求也能夠得到較好的滿足。同時,建立供需雙方的對接機制和平臺、規範住房租賃交易行為也更為迫切。因此,出臺《指導意見》、培育發展住房租賃市場,也是解決三縣群眾住房問題的重要舉措。

問:新區如何保障租賃住房供給?

答:新區建立了多元化租賃住房供給模式。房源籌集方式主要有四種:一是在新建住房項目中配置一定比例機構租賃住房,並要求房地産開發企業自行或委託專業機構進行運營管理,切實提高新區住房租賃組織化程度;二是大力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通過新建、存量盤活、非居住存量房屋改建等方式籌集保障性租賃住房;三是支援房地産開發企業規劃建設一定體量的公寓,滿足多元化租賃住房需求;四是回遷群眾閒置的安置住房,據初步統計,已經完成回遷的容東片區安置住房約有三分之一以上進入租賃市場,有效增加了租賃住房供應。

問:新區住房工作推動“租售同權”的考慮是什麼?

答:“租售同權”指的是租房居民在基本公共服務方面與買房居民享有同等待遇,讓租房跟購房同樣擁有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落實租售同權是雄安新區住房制度設計的重大創新和亮點,對推動建立租購並舉的健康住房市場具有重要意義。為落實“租售同權”,新區在住房工作領域主要做了以下幾方面工作:一是提供分佈均衡、供應充足的租賃住房。在啟動區、容東片區、雄安站樞紐片區等新建片區住房項目中,按照不低於30%比例配置“只租不售”租賃住房,確保在人口流入的重點地區始終保有一定規模的租賃住房。二是發展穩定長期租賃關係。提高新區住房租賃市場機構化、專業化、規模化水準,穩定租賃關係和租金水準,鼓勵長期租賃行為,讓群眾安心租房。三是強化合同備案資訊在公共服務領域應用。明確住房租賃合同備案資訊作為承租人合法穩定住所的證明,可按規定享有教育、醫療、就業等基本公共服務,逐步使租購住房在享受公共服務上具有同等權利。

問:新區是如何運用住房公積金支援租賃住房的?

答:新區將住房公積金作為支援租賃住房的重要舉措,認真落實提取住房公積金支付房租政策。不斷簡化辦事流程、優化服務環境、強化制度保障,實現住房公積金提取業務網上辦、掌上辦。同時,為幫助租房群體有效降低租金負擔、提高生活品質,新區對住房公積金支付房租的額度作了較大幅度的提高。《指導意見》明確,承租人提取住房公積金支付房租時,提取額在現行規定最高限額(13500元/年)基礎上再提高30%,達到17550元/年,按新區當前租房價格平均水準來看,這一限額能夠有效覆蓋租房成本,對於租房群體,特別是收入不高的青年人、創業者,可明顯減輕住房壓力,保障安居樂業。

問:新區在規範住房租賃管理中採取的“雙核驗、雙備案”制度,主要內容是什麼?

答:“雙核驗”指的是新區範圍內住房租賃應進行人員、房源資訊核驗。房源資訊發佈前,須完成出租人身份、房屋所有權及房屋狀態核驗,核驗通過方可對外發佈。房屋出租人(住房租賃企業、經紀機構、自然人)應當按照《河北省租賃房屋治安管理條例》相關規定,核對出租人身份、住房權屬等資訊,實地查看住房,並對所發佈房源資訊的真實性、合規性和有效性負責。

“雙備案”指的是對新區範圍內住房租賃企業(機構)、租賃合同進行備案管理。住房租賃企業(機構)開展業務前,應當向屬地住房管理部門備案,未備案的住房租賃企業(機構)不得在新區開展住房租賃業務。租賃當事人在達成住房租賃交易後須進行租賃合同備案,備案資訊同步共用給居住社區和公安部門。

為保護租賃雙方合法權益,新區住房租賃合同使用《河北省房屋租賃合同示範文本(試行)》。

問:新區租賃平臺主要有哪些功能?

答:為強化對住房租賃的服務和監管,新區開發了“雄安新區住房租賃資訊化服務平臺”(以下簡稱租賃平臺),目前已具備上線條件。一方面優化服務,租賃平臺整合了市場主體備案、房源發佈、交易撮合、合同備案、租賃價格監測等業務功能,並通過加強和不動産、公安等部門政務平臺對接,實現政務資訊互聯互通互認和住房租賃業務全程線上辦理,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另一方面加強監管,通過收集匯聚的各類住房租賃數據,實現多類涉房數據融合、業務聯動以及住房租賃市場的動態監測,及時了解租金價格和市場供需情況,有效預警租賃市場風險,為精細化管理提供數據支援,提升市場監管水準。

(責任編輯:孫悅)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培育發展住房租賃市場,雄安新區出臺住房租賃政策
來源:央廣網2022-06-15 10:41:49
北京6月14日消息 日前,雄安新區管委會印發《關於雄安新區住房租賃市場健康發展和規範管理的指導意見(試行)》(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明確提出要培育住房租賃市場,保護各方主體合法權益,滿足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轉移人員和新區各類人員住房租賃需求,促進新區住房租賃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