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微利參與 社區治理期待可持續

來源:新京報 2022-05-17 09:38:29

企業參與社區治理的切入點很多,要建立“微利可持續”模式,提升專業化、智慧化、精細化等。

智慧社區打造第二居委會、快遞小哥化身“小巷管家”、養老服務驛站破解社區養老困局、老舊小區改造探索出“勁松模式”……

近年來,在社會企業、社會力量等第三方加入下,北京社區建設進行了一系列的創新,探索出可持續發展的實踐樣本和模式,不斷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建設向縱深發展。儘管如此,企業力量在參與社區建設與基層治理方面仍面臨較多挑戰,諸如社區需求難以統一、住戶利益訴求多樣且不易調和,企業缺乏主動的社區治理意識;項目資金問題突出,難以形成可持續的經營模式;部分政策不適用,相關配套政策空缺等。

如何解決這些難題?企業力量在參與社區建設與基層治理上還有哪些需要提升的空間?

在社會企業、社會力量等第三方加入下,北京社區建設進行了一系列的創新,探索出可持續發展的實踐樣本和模式,不斷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建設向縱深發展。圖/IC photo

社區治理要形成“三位一體”機制

北京市社會建設促進會會長、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宋貴倫對社區建設與基層治理研究頗深、經驗豐富。宋貴倫説:“社區建設形成自覺、形成合力是不容易的。從社區角度説,越是行政力量較強的社區,越是傳統意識較強的社區,往往對企業越抵觸,認為企業進來是添亂的、是來掙錢的,所以,常有矛盾和衝突。從企業角度來説,也確有不少是為了發展自身業務和眼前利益而來,真正從社區事業發展角度考慮問題的也不多。”

“從近兩年疫情防控來看,社區發揮了重要作用,也暴露出了社區建設的許多短板,除了治理能力不夠高之外,更主要的是治理體系不完善,沒有形成合力,‘兩張皮’的問題比較突出。社區治理一定要形成在黨的領導下政府、市場、社會‘三位一體’的良性互動機制,形成共商共治共建共用的社區治理共同體。這其中,黨的領導和政府負責總體是較強的,社區自治次之,最短板還是企業力量參與不夠。”宋貴倫表示。

宋貴倫建議,在社區建設中應該更大力度引入市場機制,主要是大力推動社會企業發展、加大社區購買服務的力度。他説:“現在社區負擔很重,政府任務越來越多、居民要求越來越高,雖然都喊減負,減負多年,但始終減不下來。問題在哪呢?問題在於,政府、居民都做加法,而又沒有提出做減法的好辦法。這就需要轉變思路,以改革創新思維破局。最好的辦法是,發展和引入社會企業,加大社區購買服務的力度,把專業的服務交給社會組織、社會企業去做,政府日益繁重的任務能有更多力量承擔了,居民能享受更專業的服務了,社區居委會的負擔也減下來了。這是一舉多得的事情,必須走這個路子。”

北京市人大代表、首鋼礦山街道居民管理委員會黨委書記兼主任安麗娟也認為,政府要高度重視這項工作,動員社會力量參與到社區建設中來,政府要有總體思路,設立專門的機構,由專門的人員研究這項工作,制定出頂層設計、可操作的方案,形成全市從上到下的整體思路,來推動社區建設。與此同時,要制定相關政策,明確政府、企業、公民等各自的責任。

“政府要加大購買社會服務的力度,比如,在疫情常態化之下,相關部門還是組織各單位志願者到社區進行核酸檢測,將來是不是可以在社區內解決,組織不上班的社區職工,採用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既解決民生問題,又解決社會服務問題。”安麗娟表示,引導企業進入社區以後,監管機制、評價機制、獎懲機制等也要跟上來,這樣才能夠激發企業力量參與社會治理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企業要提升專業化、智慧化、精細化水準

從企業本身來説,在參與社區建設方面,的確需要增強社區治理的意識。

以老舊小區改造為例,一位參與老舊小區改造的企業相關負責人表示,老舊小區居民年齡結構、收入水準低、受益付費意識差,傳統物業公司僅靠收取物業費難以長期維持運轉,實踐中也出現有些物業公司依靠政府補貼等扶持措施參與老舊小區服務,一旦度過政府扶持期就一走了之的情況。同時,一些老舊小區改造後入駐的物業企業,仍然以提供基礎物業服務為主責,缺乏主動納入社區治理體系意識和動作,難以促進社區治理水準的有效提高。

願景集團副總裁張恒斌建議,企業在參與社區治理過程中,需要把服務居民的“急難愁盼”放在第一位,在搭建居民“家門口”的服務體系上找到立足點和發力點。特別要依託北京市建立的“街鄉吹哨、部門報到”等治理機制,協助完善居民意見精準收集、充分討論、正向反饋閉環,促進居民合理訴求迅速得到滿足、矛盾意見就地化解。

企業還需要提升哪些自身能力?宋貴倫提出,社會企業參與社區建設與治理,要適應社區建設規律,要提高社會化、法治化、智慧化、專業化、精細化能力水準。

宋貴倫説,“社會企業能否融入社區發展,這是一個很大的挑戰。社會企業服務社區,要適應社區建設規律。要提高社會化能力水準,以社區為家服務居民;要提高法治化能力水準,按照社區建設的政策法規及居民公約辦事;要提高智慧化能力水準,用好現代科技手段;要提高專業化能力水準,社區居民越來越需要專業服務;要提高精細化能力水準,精準服務、精細管理決定成敗。”

建議加快建立、完善“微利可持續”模式

值得關注的是,由於部分社區建設項目面臨資金需求總規模較大,治理工作面臨著財政資金短缺、社會資金不願投入、後期管護資金缺失等問題,建立可持續的閉環經營模式,吸引更多的企業加入社區建設和基層治理至關重要。

上述企業相關負責人表示,社會資本缺少投資盈利點,導致老舊小區長期維護管理所需的運營主體、資金籌集和運營模式難以建立,無論是以補貼支撐的保障模式、以短期營利為目標的市場模式,還是依靠志願自籌小額的自治模式,都難以産生自我造血功能、建立長期穩定的長效運營服務機制。

那麼,企業力量參與社區治理如何建立可持續的模式?在業內人士看來,應按照“誰受益、誰出資”的原則,探索政府、市場、居民多方籌集資金機制以及閉環經營模式。

對此,張恒斌表示,企業參與社區治理的切入點很多,比如智慧社區、生活圈打造、社區綜合服務等,但要充分考慮參與社區治理的民生屬性和社會價值,建立起一個適合社區和居民實際的“微利可持續”商業模式,促進解決社區治理服務資源要素“短缺”和“錯配”問題交織的難題,推動資源要素重組、供給品質提升。

“加快建立、完善‘微利可持續’模式,通過居民受益付費、政府購買服務、多元增值服務、多種資源打捆算賬和綜合平衡等途徑,建立起符合實際、集約優質的老舊小區長效運營服務機制,切實減輕長期兜底服務的財政‘包袱’。”張恒斌如是説。

(責任編輯:孫悅)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企業微利參與 社區治理期待可持續
來源:新京報2022-05-17 09:38:29
企業參與社區治理的切入點很多,要建立“微利可持續”模式,提升專業化、智慧化、精細化等。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