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鏈式衰退到良性迴圈 貝殼研究院發佈《2022年房地産市場展望報告》

來源:中國網地産 2021-12-27 14:24:51

近日,貝殼研究院以“從鏈式衰退到良性迴圈”為主題,發佈《2022年房地産市場展望報告》(以下簡稱為《報告》)。

《報告》首先回顧了2021年房地産市場的走勢。從成交數據上看,2021年市場下行趨勢明顯:全國二手房成交規模、新房銷售規模同比增速、房地産開發投資增速、土地成交規模均創近年來新低。而在半年內,各項數據從歷史高位快速下降到低位,節奏失衡成為2021年市場最明顯的特點。

貝殼研究院認為,影響2022年市場走勢的核心變數是政策環境、市場供給以及信貸投放量。《報告》在展望2022年時預測,市場成交量將在一季度完成築底,二季度實現成交價格止跌,從全年時間序列上看,2022年市場將呈現出前低後高的走勢。隨著政策的調整、糾偏,以及新一年信貸額度的“重置”,市場有望經歷修復階段重回穩定狀態,進而向“良性迴圈”過度。

此外,《報告》還以專題的形式,對2021年房地産政策、土地市場、企業以及住房租賃市場進行了回顧、分析與展望。

2021年市場下行五大特點

2021年房地産市場充滿了跌宕起伏:上半年市場熱情高漲,住建部約談城市,各地不斷加大調控力度;進入下半年,市場突然轉向陷入低迷,行業風險暴露。貝殼研究院通過數據分析,總結了2021年房地産市場呈現出來的五大特點。

第一,二手房各項成交數據均創近年來新低。

自2017年以來,國內二手房交易規模(GMV)始終保持增長趨勢,但在今年二手房交易規模第一次出現了同比下降。據測算,2021年全國二手房成交金額約7.0萬億元,同比下降約6%;二手房成交套數約393萬套,同比下降約9%;成交面積約3.6億平方米,同比下降9%。2021年全國二手住宅成交均價1.9萬元/平,同比上漲3%,漲幅比去年回落6個百分點。放長週期看,2021年全國二手房成交面積創2015年以來的最低值。

第二,2021年新房和土地市場也全面降溫,形成了全鏈降溫。

其中,新房銷售面積和銷售金額的同比增速均為2015年以來最低增速。依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測算,預計2021年全國新建商品住宅銷售面積約15.7億平方米,同比增長1.5%;全國新建商品住宅銷售金額約16.4萬億,同比增長約5.9%。

房地産開發投資增速降至2017年以來歷史低位。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1年1-11月全國新建商品住宅開發投資完成額為10.36萬億元,同比增長8.1%。2021年1-11月全國新建商品住宅新開工面積為13.50億平方米,同比下降8.4%。

土地成交規模2019年以來首次同比大幅下降。2021年1-11月,全國351城住宅用地的累計成交金額為4.98萬億元,同比下滑11.15%;累計成交規劃建築面積為13.43萬億平米,同比下滑30.12%。

第三,市場在年內從歷史高位快速下降到歷史低位,節奏失衡成為2021年房地産市場最明顯的特點。

從3月到9月,二手房市場在半年之內從峰值跌到谷底,成交量萎縮超過六成。3月貝殼50城二手房成交套數創2019年以來歷史新高,4月起成交量持續下降,9月創2019年以來的歷史單月最低值(除疫情、春節等特殊時點外)。

從6月到10月,新房成交量從2016年以來的同期最高到同期最低。上半年全國新建商品住宅銷售面積保持增長,6月單月創2016年以來歷史同期最高水準,7月銷售面積單月同比增長轉負,8月起單月規模低於2019年同期,至11月單月規模為2016年以來同期最低。

不到半年,土地市場經歷了從搶地到史無前例的大面積流拍。二季度的第一次集中供地,房企拿地積極,平均成交率高達95%,溢價率15.0%。而到第二批集中供地時,房企拿地積極性全面降低,出現大面積流拍,平均成交率降為69%,綜合溢價率降至4.0%。

第四,房地産市場在下行中分化加深,市場的信用分層更加凸顯,城市、區域、産品等方面的分化均在擴大。

在本輪市場下行中,剛需房源價格回調幅度更大,剛需市場與改善市場的分化加大。貝殼二手房數據顯示,在下半年以來,低總價房源價格下跌幅度大於高總價房源,小戶型房源價格累計跌幅明顯大於大戶型房源,樓齡越老的房子價格下跌幅度越大。究其原因,是在信貸收緊的環境下,對信貸依賴度更高的剛需客群受影響更大。

在區域上,五大城市群今年市場“南弱北強”的週期特徵更為明顯,成交增速表現出由北向南遞減的特點。不同能級的城市市場也出現了週期特徵,一線城市表現弱于重點二線城市。

第五,與以往市場下行不同,今年的市場迅速降溫與房企信用緊密關聯,即肇始於房企,也進一步影響房企。

隨著“三線四檔”對房企有息負債規模增速進行管控,以及房地産貸款集中度管理進一步收緊房地産企業開發貸款,導致房企融資規模明顯下降。融資收緊下,房企經營更加依賴銷售回款。而信貸收緊導致購房者貸款難度加大,房企銷售進一步減慢。加上多地收緊預售資金監管,讓可用於經營的現金流雪上加霜,進一步導致房企信用違約頻發。

債務違約疊加資産減值預期導致房企信用下降,引發評級機構密集下調房企評級。同時由於市場流通性受到抑制,風險房企靠變賣資産自救的方式難以實現。在今年,出現暴雷的房企從位列TOP50、到千億房企、再到龍頭房企。

總的來看,2021年的市場波動打破了“房價不會下跌、房地産永遠高收益”的迷信,也打破了房企“大而不倒”的信仰。房地産市場將逐步告別過去高增長、高杠桿、高風險的發展模式。

過快降杠桿導致鏈式降溫

貝殼研究院分析發現,年內市場出現了鏈式降溫導致的“過山車式”下降。其傳到過程為:3月份貝殼二手房景氣指數首先回調,4月份二手房成交量持續下跌,6月份起二手房價格接近止漲,緊接著貝殼新房帶看指數下行,7月起新房成交量開始回落,土地流拍率大幅上升,8月起新房價格轉跌。

《報告》認為,今年市場出現鏈式反應的直接原因是多重金融緊縮政策疊加,降杠桿過快。與歷史週期不同,本輪房地産去杠桿是全方位的,對銀行、房企、居民三端同步採取信貸管控收緊措施,並採取了貸款集中度管控、二手房指導價等直接干預政策。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裏,房地産金融長效機制全面落地,多項政策疊加實施,讓市場出現信用危機。

對於今年而言,信貸投放與市場節奏錯配導致市場過快降杠桿。粗略測算,一季度市場高熱,居民部門新增中長期貸款1.98萬億,創歷史單季度新高。如果全年居民中長期貸款投放量與去年相當約6萬億,上半年信貸額度消耗量佔到全年的57%,超過過去三年47%-50%的區間。上半年信貸投放量較大程度上擠佔了下半年信貸資源,三季度居民部門新增中長期貸款僅1.29萬億,創下2016年以來同期新低。

這次與歷史上均不相同的是,由於市場流通性受到抑制,風險房企靠變賣資産自救的方式難以實現。歷次調控中,對於價格的管控主要集中在新房市場,通過設定備案價管控房企定價。本輪調控增加了對二手房市場價格的管控。二手房指導價除了降低買房人貸款成數外,更使得短期內市場觀望,全市場流通困難。

對於房屋流通的擔憂進一步惡化購房者的悲觀預期,購房者同時面臨房價下跌、延期交房、房屋品質下降甚至爛尾的風險,購房意願降低。債務違約增加和資産減值預期加重銀行對房地産的避險情緒,促使銀行主動放貸行為更加審慎,反過來加劇信貸緊縮。各方預期與行為共振,全市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交易阻滯-預期惡化”負迴圈。

2022年展望:市場走勢前低後高

貝殼研究院認為,影響2022市場走勢的核心變數是政策環境、市場供給以及信貸投放量。

四季度以來,高層釋放維穩信號,政策環境已經有利於市場恢復。經過一系列調整,前期過緊的融資政策已有所糾偏,房企融資環境有所改善。11月起,房企融資規模回升,多家房企多筆到期境內外債券成功獲得展期,同時房企股權、資産等交易活躍,房企短期流動性有所修復。總體來看,房企系統風險可控,市場供應能夠保證。

《報告》預測,2022年市場走勢將出現前低後高。預計一季度成交量能夠完成築底,二季度成交價格實現止跌。在市場鏈條上,將從二手房市場率先啟動,帶動市場鏈式修復;從購房人群上看,剛需市場率先修復。在區域上,深莞惠市場率先底部修復。而在城市量級劃分上,一二線城市率先修復,三四線城市下行壓力仍大。

總體上看,《報告》對明年市場持樂觀態度,認為2022年房地産市場將會逐步修復,修復需要時間,修復過程可能有短暫波動,但最終將回歸平穩均衡。

附:2021年房地産市場回顧系列專題

2021年回顧之政策篇:

從全面管控到適度糾偏 “房住不炒”不變

2021年今年全國商品房成交量呈現先高後低走勢,政策也隨著市場熱度以及階段性問題而進行了調整。

一季度,為擠出房地産市場違規資金,多地出臺嚴查房地産市場資金來源的政策,平穩市場量價漲幅。同時,多地首提“二手房參考價”,引導價格預期,抑制投資需求。

由於上半年商品房成交量價持續高位運作,二季度調控政策主要從限購、限價以及限售等方面入手,多為前期住建部約談城市的政策落地及升級,強化“房住不炒”定位。

三季度開始,隨著房企資金鏈斷裂等問題的不斷發酵,保障按時、按質交房受到廣泛關注。這一時期的調控政策主要針對預售證發放標準、預售資金監管兩方面,保在障購房人合法權權益的同時,也讓融資渠道多元化、信貸良好的房企更利於市場生存。

四季度,市場購房預期迅速下滑、房企取地意願進一步減弱,為保證合理的資金需求得到滿足,融資、調控政策適度糾偏,信貸環境得到改善。

貝殼研究院預計,未來隨著各項利好因素的逐漸傳導,市場預期將平穩恢復,行業走向良性迴圈。

2021年回顧之土地篇:

市場高開低走 成交三年最低

2021年1-11月,全國351城住宅用地的累計成交金額為4.98萬億元,同比下滑11.15%;累計成交規劃建築面積為13.43萬億平米,同比下滑30.12%。從月度數據上看,7月份可視為土地市場從熱情變為理性的分水嶺。上半年累計成交金額同比增長10.3%,隨著8月土拍新規實施,疊加三線四檔調控與貸款集中度管理的影響,宗地溢價率與成交率從8月開始明顯回落。

1-11月,一線城市累計成交金額與面積分別同比增長12.4%與17.4%,二線城市分別同比下滑6.6%與23.3%,三四線城市同比降幅為24.8%和34.5%。從宗地成交率來看,一二線城市的月度成交率始終高於三四線城市10至20個百分點。在市場下行的情況下,不同線級城市的分化現象明顯,城市量級越靠前穩健度越高。

集中供地是今年土地市場的一大改變,截至12月12日,已有12城完成全年三批次集中供地,回顧今年各城市集中供地表現,可謂“先熱後冷”。首批次的宗地成交率與綜合溢價率均是年內高點,二批次集中供地在規則上明顯升級,整體溢價率從首批次16.1%降至二批次的3.4%,整體成交率則從首批次的94.4%降為69.1%。三批次拍地規則在二批次基礎上“嚴中有寬”,宗地成交率從二批次的68.8%提升至三批次的79.4%。

從房企拿地情況來看,表明在目前競爭壓力較小的條件下,更有利於穩健型房企獲取性價比更高的土地資源。

2021年回顧之企業篇:

信用危機爆發是必然   房企需做顛覆性轉變

    今年下半年,行業信用危機爆發,房企遭遇至暗時刻,這是2021年房地産行業最為關注的熱點事件。貝殼研究院認為,此輪房企信用危機,是房企高負債模式與週轉驟然降速的必然結果。

近十年來,在房地産行業快速發展中,房企對高負債的依賴程度愈演愈烈,為危機的爆發埋下潛在隱患。自2016年末中央提出“房住不炒”定位後,我國房地産行業進入調整期,一些抵禦風險能力較差的房企陸續暴露出問題,2019年到2020年兩年之間,兩家百強房企爆發危機,千億銷售規模未能成為他們抵禦風險的屏障。

與以往相比,2021年這一輪調控政策嚴格程度史無前例,是資金需求端和資金供應端的雙重調控,是從單一金融渠道到相關金融渠道的多維監管。多渠道政策疊加實施,結合行業發展所處的下行週期,多種因素結合加速了房企信用危機暴露。

隨著政府不斷釋放的積極信號提振市場信心,以及房企採用多種方式開展的自救行動,目前已經讓降至冰點的行業預期初見修復。《報告》認為,此輪行業風險出清後,房企的經營邏輯將繼續發生轉變,而後房地産行業將會進入新一輪的穩定發展週期。

貝殼研究院預測,房地産市場這一輪復蘇路徑為:政策 → 金融 → 預期 → 市場 → 房企。預計明年一季度房企融資額度恢復,從而提升行業預期,二季度開始新房市場逐漸回暖,房企資金流動性得到實質性緩解。

《報告》還認為,過去20多年房地産行業的快速發展週期已經不再,高負債高週轉模式也已經走到末路。結合市場趨勢與行業發展,未來房企需要從商業模式和業務結構兩個方面著手,做顛覆性的轉變。

2021年回顧之租賃市場:

租賃市場明顯回暖VS租賃企業蓄勢待發

雖然租賃市場在2021年明顯回暖,但整體租金比疫情之前仍下跌9%,其中超過六成城市的租金低於疫情前,客源成交週期也仍高於疫情前。

從租金水準來看,今年全國重點40城平均月租金為38.8元/平米,同比微漲1.3%,相比于2019年仍下跌8.8%;其中,超8成城市租金同比微漲,仍有超6成城市租金低於疫情前水準。

根據貝殼研究院數據,2021年全國重點40城房源成交週期為50.1天,同比縮短2.4天,相比于2019年延長9.9天;客源成交週期為9.7天,同比基本持平,相比于2019年延長1.9天。

數據顯示,2021年一線城市租賃成交房齡在21年及以上的房屋佔比超過4成。全國重點40城中,上海、北京、天津租賃成交房屋的平均房齡最高,已經超過20年。由於高房齡租賃房屋大多交通便捷、配套完善,在疫情衝擊後,套均月租金錶現更穩。對比疫情前,各能級城市16-20年、21年及以上房齡的租賃房屋套均月租金都出現了微漲。

由於房價收入比較高或部分城市的限購、限貸政策,城市居民購房計劃推遲。一線及多數新一線城市平均購房年齡走高,租客的租賃年限或超過10年。根據貝殼研究院數據,今年一線城市平均購房年齡在36-38歲,相比于2018年推遲2-3年,大部分新一線城市平均購房年齡為33-36歲,相比于2018年最高推遲3年。由於購房計劃延遲,家庭型租賃群體增加,全國重點40城大戶型成交佔比增加3個百分點。

對比疫情前,市場還表現出小戶型房屋套均月租金跌幅較小、地鐵房套均月租金高出非地鐵房超30%、裝修房套均月租金高出簡裝及毛坯房超30%等幾個特徵。

此外,貝殼研究院報告還盤點了2021年租賃企業的數量、分佈、融資、模式等方面的突出變化,並預判未來的行業趨勢。

2021年住房租賃企業數量規模已經達到2萬家左右,規模創歷史新高。其中超過8成的成立時間集中在2020年和2021年。在區域分佈上,超6成的租賃企業分佈在長三角、東南沿海及環渤海地區,企業數量TOP5的城市為廣州、重慶、上海、蘇州和天津。

在經歷了去年集中爆雷事件後,租賃企業融資難度加大。因此,租賃企業在經營模式上出現了分化,資金實力較弱的企業開始由包租轉向輕資産模式,資金實力較強的企業從包租轉向自持模式,從而轉向重資産運營。    貝殼研究院認為,租賃市場發展將走向成熟化發展,租賃房源機構化比例繼續提升。此外,報告還預計明年會有租賃REITs産品的推出,將有效解決重資産模式退出難題,租賃企業將再次迎來模式的創新。

(責任編輯:李彤)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為廣告資訊,由廣告主授權中國網地産發佈,文中觀點僅供讀者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從鏈式衰退到良性迴圈 貝殼研究院發佈《2022年房地産市場展望報告》
來源:中國網地産2021-12-27 14:24:51
近日,貝殼研究院以“從鏈式衰退到良性迴圈”為主題,發佈《2022年房地産市場展望報告》(以下簡稱為《報告》)。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