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住不炒”提出五年,“支柱産業”將向何處去?

來源:新京報 2021-12-16 07:34:55

五年前,在2016年12月14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提出“房住不炒”,而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次重申“房住不炒”。值得關注的是,“預期引導”和“良性迴圈”首次出現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涉房內容中,而“探索新的發展模式”不僅是第一次出現,更讓很多人對房地産的未來産生聯想。

“房住不炒”仍是樓市主旋律

追溯“房住不炒”的歷史,自2016年以來,在已召開的6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除了2017年外,有5次提及“房住不炒”,“房住不炒”成為不可忽視的內容。與之相對應的“因城施策”也已出現4次。而“平穩健康”則是每年都會涉及的關鍵內容。

中國房地産市場是典型的政策市場,因此研究政策走向,成為很多機構學者的必修課。但沒有不變的樓市調控,也沒有只漲不跌的樓市,樓市波動不斷。與5年前的高增長不同,多家房企發生債務危機,“活下去”的預言成真,穩健成為房企共同追求的目標。

2021年12月14日,央行、銀保監會發佈消息稱,分別於近日召開黨委(擴大)會議,傳達學習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研究部署貫徹落實工作。雙方均強調“房住不炒”,以及持續防範化解金融風險。

其中,銀保監會表示,配合做好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防範化解。嚴防高風險影子銀行死灰複燃。穩妥處置大型實體企業債務風險。

推進房地産市場良性迴圈

值得關注的是,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房住不炒”之後,12月1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兼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在“2021-2022中國經濟年會”上明確,房地産是支柱産業,住房更是居民的消費。

對此,易居房地産研究院發佈的《重提“房地産支柱産業”信號意義大》報告認為,此次再提“支柱産業”,信號意義極強,基調偏寬鬆,利好2022年房地産業的平穩健康發展。

報告統計,2003年以前,房地産業本身沒有“支柱産業”一説。直到2003年8月,在一份國務院發佈的《關於促進房地産市場持續健康發展的通知》中提到,房地産業關聯度高,帶動力強,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産業,此後很少提及。

基於國家統計局數據,報告梳理了2021年前三季度全國各産業的增加值及其佔比(用於分析産業地位和行業貢獻度),發現房地産業增加值排名為第四,僅次於製造業、批發和零售業、金融業。若考慮到房地産業對其他産業的輻射效應,那麼“支柱産業”的地位更加明顯。

報告認為,相比2020年全年房地産業增加值7.3%的佔比,今年前三季度為7.1%,略有下降,其貢獻度存在減弱的風險。這和今年下半年房地産市場行情持續走弱、房企購地和新開工持續走弱等有關聯。

對此,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解釋稱,基於當前房地産業快速降溫的現狀,房地産業從過熱開始轉冷,並對關聯産業造成了影響。

而從各地房地産市場來看,近一個月,包括荊門、衡陽、開封、保定等三四線城市推出了鼓勵購房新政,目的在於提振市場。

在政策糾偏後,2022年房地産作為支柱産業的地位不會動搖。不過,房地産規模高增長是快週轉+高杠桿,但是這種發展模式不可持續。房地産市場如何步入良性迴圈,需要探索新的發展模式。事實上,從2016年開始,相比“房住不炒”,更頻繁出現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的詞語是“平穩健康”。

嚴躍進認為,對“支柱産業”的理解,不能簡單以政策放鬆或收緊來做評判。尤其是要防範後續市場炒作的風險,防範陷入“一放就亂、一抓就緊”的尷尬局面。要在堅持“房住不炒”的大框架下,促進房地産市場良性迴圈和健康發展,併為著力穩定宏觀經濟大盤發揮重要的作用。

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表示,房地産行業的正常化,並不意味著可以臆想“新週期”,臆想房價反彈,“躺賺”的機會又來了。“房住不炒”反覆強調,政策很清晰,鼓勵合理需求,房地産實體部分才是支柱産業。國家要推進的房地産良性迴圈,乃是合理需求的迴圈,保障房的迴圈。

(責任編輯:王永超)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房住不炒”提出五年,“支柱産業”將向何處去?
來源:新京報2021-12-16 07:34:55
五年前,在2016年12月14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提出“房住不炒”,而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次重申“房住不炒”。值得關注的是,“預期引導”和“良性迴圈”首次出現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涉房內容中,而“探索新的發展模式”不僅是第一次出現,更讓很多人對房地産的未來産生聯想。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