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大”工程怎麼沒有安全評估

來源:北京日報 2021-12-08 08:48:16

家住昌平區新龍城小區32號、36c號居民樓的500余戶、2000余名居民近日焦急地向12345市民熱線及本報反映,在32號樓北側開挖的深有13米、體量7500立方米的雨水調蓄池“危大”工程,建設單位沒有對與之僅9米距離的20層高樓做安全風險評估,沒有環境影響評價,也沒有事先徵求利害關係人意見,不僅侵犯了居民的知情權,更可能危及居民樓安全,導致“樓倒倒”,要求該項目停工並遷址。記者對此進行調查。

現場

13米深調蓄池建在居住密集區

“我們樓北側要開挖一個深13米的調蓄池,開工後我們才知道。問施工方是否考慮到距離基坑南側僅9米的居民樓樓體安全,每次他們都答非所問,只説是利民工程,審批合法合規。”家住新龍城小區的多位居民擔心調蓄池距離32號居民樓過近,將危及樓體安全,“樓上住有200余戶千余名居民,近距離開挖恐造成樓基鬆動、開裂,事關大家的生命安全,盼相關部門立即叫停施工,併為調蓄池重新選址。”

11月28日,記者前往現場探訪。出13號地鐵回龍觀站A1口西行數十米,就看到南北向育知東路上橫跨兩道鐵路橋:位於南側的是京包線,北側則為地鐵13號線。兩條鐵路線下各有一個橋洞,北側橋洞上還挂有“易積水路段 請勿停車”的條幅。橋洞下,靠墻豎貼一紅色尺規,標高為250釐米,“這兩個橋洞一下大雨就淹,確實需要抽水防澇,雨水調蓄池是一項利民工程,但我們認為建設方沒把利民工程辦好。”新龍城小區一位居民説。

鑽出橋洞南行,在兩條鐵路線與一片高層住宅之間,記者看到用藍色、綠色鐵質圍擋圍起一片工地。居民告訴記者,調蓄池施工工地就被圍在其中。

圍擋南側並未封死。鑽入圍擋間空隙,記者看到工地上只有一名工人在整理工具,向西可見一根粗大鋼管,一股泥水“嘩嘩”噴出,用紅磚砌成、三面鋪有白色塑膠薄膜的大坑已盛滿黑泥水。“應該是在抽地下水,已連續抽了一週,不知道地下水是否給抽空了。”一居民擔憂。

水池西側有一處老泵站,大門上方寫著“育知東路雨水泵站”。泵站南側是高高的圍擋,與居民樓間只剩一條灰磚步道。

幾名居民站在圍擋外嘆氣。記者上前詢問,他們回答説圍擋是今年8月底拉起的,當時圍擋外還貼出一張告知書,説是要封路,大家以為是翻修泵站,仔細看工期竟然要兩年,大家不理解,就紛紛打12345市民熱線詢問,才知該處除了改造泵站外,還要新挖一個長79.8米、寬16.3米、深13米的雨水調蓄池,容積量高達7500立方米。加上地面道路10米高覆土,以及上下隔離設施,整個開挖深度可達25米。

然而,據相關規劃材料顯示,如此深的調蓄池基坑距離小區32號居民樓僅9米。32號樓高20層,地下還有一層,加上其西側36C號樓,共住有2000余名居民。“調蓄池怎麼會選在如此密集的居民區建設?坑內所存放的雨水、污水産生硫化氫等臭味不説,最關鍵的是會給居民樓帶來一系列安全隱患。”居民們表示不解。

據居民指點,記者看到那張最初張挂的“佔路施工公示”顯示,該工程名為“回龍觀地區積水點治理工程(一期)”,施工期限為“2021年8月14日至2023年6月30日”,建設單位為“北京排水集團”(以下簡稱北排集團)。不過,記者在告示上搜尋,未發現“調蓄池”字樣及其相關標準。

在圍擋西門北側,記者發現墻上張貼有“政府部門批復文件”及“專家論證意見”等文件。居民李女士透露,工程開工時,北排集團並未張貼這些公示文件,隨著居民多次撥打12345市民熱線要求公示相關工程及情況,這些文件才張貼了出來。

觀看這些公示文件,記者發現有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以下簡稱市發改委)、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以下簡稱市規自委)、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昌平分局(以下簡稱昌平區規自局)及北京市水務局等相關部門批復文件,以及昌平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頒發的《建築工程施工許可證》等。

公示中還張貼著一份專家論證報告《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專家論證報告》。《報告》顯示,該工程名稱為“回天地區積水點治理工程(一期)(昌平區段)(第一標段)”;性質為“超過一定規模的危大工程”;工程名稱為“調蓄池主體開挖及支護”,類別為“岩土工程”。

該份報告中,專家論證意見顯示:“鋻於本工程工程地質、水文地質及環境條件複雜,應加強地下水和環境風險控制措施,建議增加坑外應急減壓井;加強與高層住宅樓間的帷幕隔離措施;加強雨污水管線下方超期加固措施。”

論證結論共有3項,分別為“通過”“修改後通過”“不通過”,以北京市軌道交通建設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京軌道公司)曹伍富為專家組組長的5名專家簽名,並選擇了“修改後通過”一項。

“危大”“修改後通過”等專家意見,無疑加重了居民擔憂。記者了解到,不少居民試圖通過北京軌道公司等渠道聯繫專家曹伍富,諮詢其“修改後通過”的具體意見,“但是我們打了很多電話,對方也不接。去其單位找,也進不去大門。”

質疑1

建設方選址草率

居民質疑調蓄池選址過於草率。該調蓄池容積大,且又深挖在地下,恐雨水侵蝕高樓地基,對樓體造成安全隱患。“相關部門應對居民樓安全做好風險評估,一旦開挖,損壞地基,不僅會導致居民樓抗震級別下降,還會成為需終生監測的危樓。”另外,大家還擔心該項目在施工時及建成後帶來的噪聲、廢氣及地基塌陷等問題。

居民認為,根據相關規定,調蓄池選址應遠離居民樓,一般應修建在公共場所,比如廣場、停車場、綠地、公園、城市水系等公共區域地下。“可參照國家標準《城市排水工程規劃規範(GB50318-2017)》,調蓄池距居民樓安全距離應為300米。”

居民反映,大家曾多次向北排集團要説法,北排集團回應“邊挖邊監測邊加固”,居民則對該辦法不滿:“這不是走一步看一步麼,一旦樓體傾斜就晚了。”“再向西,或是橋洞東南側,都有大量空地,為什麼不能距居民樓遠一點呢?”

質疑2

審批部門僅顧及鐵路未考慮居民樓安全

梳理調蓄池相關審批流程文件,居民們發現相關審批文件並未顯示對居民樓安全的考慮。“調蓄池北距京包鐵路線40余米,批復文件還要求北排集團同鐵路部門對接並徵集意見。而對於距離僅9米的居民樓,卻沒有任何一個批復提及。”

根據居民提供的批復文件,記者在市規自委針對北排集團的批復中看到,其對位於調蓄池北側40米外的鐵路線安全進行了提醒與要求,批復第4項指出:“由於育知東路橋區雨水泵站距離地鐵和鐵路較近,請你單位開展專項安全論證等工作,並徵求地鐵和鐵路部門有關意見。”

“我們後來翻看了所有批復文件,除專家論證報告中提了一句‘高層住宅樓’外,其他文件中均查不到有關居民樓安全字樣。對於這個‘危大’項目的建設,相關部門是不是自始至終都忽視了相鄰居民樓的安全問題?”不少居民質疑。

連日來,記者向多名建築領域專家諮詢,對於基坑開挖,是否應對相鄰僅9米的20層樓的安全性進行評估。多名業內專家指出,調蓄池工程必須考慮居民樓的安全風險。專家表示,隨著城市地下空間的大力開發,利用基坑工程已成為城市建設中重要的岩土工程課題之一。該處基坑選址環境複雜,因此,不僅要保證基坑與圍護結構本身的安全,還要保證相鄰建築物的正常使用。高級工程師田瓊分析後指出,該調蓄池是在大雨時抽入雨污水,存放數個小時後,再將雨污水排出。如果一直存水,其與居民樓之間還是一個平衡的狀態,但如果調蓄池有時存水、有時不存水,處於一個不均勻沉降狀態,加上工程兼具土建、排水等綜合性,面臨地質水文及環境條件複雜,這會造成各種不利因素的疊加,“意外就容易發生在‘三不管’、模糊的、邊緣性的地帶,該工程正是處於這樣一個模糊地帶,更需要相關部門從嚴審批,進一步加強其安全性考量。”

質疑3

玩文字遊戲“躲”環評

多名居民還指認該“危大”工程沒有進行環境影響評價,沒有徵求居民意見及建議,沒有進行相關聽證,利用“多規合一”綠色通道騙取審批。

居民向記者提供了一份《建設項目環境影響登記表》。該份登記表中,記者看到其“備案依據”欄內填寫著:“該項目屬於《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中應當填報環境影響登記表的建設項目,屬於第146城市(鎮)管網及管廊建設(不含給水管道;不含光纖;不含1.6兆帕及以下的天然氣管道)項中其他。”另外,該份影響登記表“建設內容及規模”欄內,還填寫著“現況泵房改造、設備間及初期雨水池、調蓄池結構”“調蓄池總有效容積約7500立方米”等字樣。

這被居民質疑為北排集團的文字遊戲。

記者了解到,建設項目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共有3種環評類別,即“報告書”“報告表”“登記表”,其中,“報告書”要求最嚴,而“登記表”只需網上填寫並備案即可。北排集團將調蓄池作為“管網及管廊”建設項目上報,符合環評登記表備案規定,從而避免了有關“環評報告書”等更為嚴格的審查與居民意見徵集程式。

居民認為,該調蓄池已經由專家認定為“危大”工程項目,且據昌平區及回龍觀等相關批文,調蓄池性質為“防洪防澇工程”,故應依據《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2021年版)》第127項規定“新建大中型防洪除澇工程”,依法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

據《環境保護法》第十九條規定,編制有關開發利用規劃,建設對環境有影響的項目,應當依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第五十六條規定,對依法應當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的建設項目,建設單位應當在編制時,向可能受影響的公眾説明情況,充分徵求意見。負責審批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的部門,在收到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後,除涉及國家秘密和商業秘密的事項外,應當全文公開;發現建設項目未充分徵求公眾意見的,應當責成建設單位徵求公眾意見。

居民認為,北排集團以建設“管網及管廊”申請,避免編制“環評報告書”的要求,從而逃避《環境保護法》中“充分徵求公眾意見”的規定,順利取得環保部門的備案。

大家的質疑並非空穴來風。記者查詢發現,相關部門及街道已明確調蓄池項目為“防洪防汛工程”。北京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在2019年7月的“設計依據”中就明確提出,調蓄池項目設計依據《回龍觀地區雨污水排除規劃》,以及《昌平區育知東路鐵路立交防澇工程規劃》;今年11月30日,昌平區回龍觀街道辦事處在回復居民相關函件中,還明確寫著“依據北京市規劃與自然資源委員會審議通過的《昌平區育知東路鐵路立交防澇工程規劃》及《回龍觀地區雨污水排除規劃》等規劃方案”。

“開挖調蓄池不僅是防洪防澇工程,並且性質‘危大’。根據《環境保護法》,應編制環境評價報告書。可北排集團卻以‘管網及管廊’申請環評登記表備案,從而逃避環評,也剝奪了有利害關係的居民參與並表達意見的權利。”居民説。

追訪

一推六二五 相關責任部門“打太極”

針對居民們的相關質疑,12月3日,記者先後聯繫了市發改委、市規自委、昌平區規自局,以及北排集團和專家組組長曹伍富就職的北京軌道公司。

市發改委一相關負責人回應,該委僅對項目前置文件予以審批,也主要考慮了調蓄池建設項目問題,“該項目是由北京市規自委審批,你們應該找北京市規自委詢問。”該負責人稱,即便居民對該項目有異議,或是要求項目停工,並另選新址,也應向北京市規自委提出,“發改委只能根據規劃部門的規劃手續進行審批。”

至於該項目是否對相鄰居民樓的安全風險進行過評估,該負責人表示,相關批復因涉及第三方公司,不便向居民出示,“我們回頭跟相關單位協商一下,看這個問題怎麼解決。”

市規自委一負責人稱,應向昌平區規自局詢問,“該項目的選址、規劃均由昌平區規自局負責。”

記者在昌平區規自局大門外等候半個多小時後,該局審批科一負責人告知記者應向該局信訪部門反映,“媒體的也得到信訪反映。”但記者趕至信訪部門後,未得到任何有效答覆。

當日,記者還曾先後赴北京軌道公司、北排集團等單位,但均吃了閉門羹。儘管記者多次致電專家組組長曹伍富,但電話均無人接聽,記者添加其微信,也未獲通過。

針對居民疑問,昌平區生態環境局一負責人回復稱,北排集團正是因報批“管網及管廊建設”而獲備案,“管網及管廊建設屬於《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2021版)中第146項,這個項目本身備案登記就行,不用製作環評報告書。”

作為調蓄池建設的牽頭單位,北京市水務局一負責人透露,因居民投訴,項目建設進展遲緩,市水務局也在等相關部門的進一步行動,“項目是否停工,或是搬遷新址,不是水務局一個部門説了算的。”

12月6日下午,北排集團一負責人告訴記者,北排集團對居民樓安全進行過風險評估,但當記者請求其出示相關安全評估報告時,其又説自己也不清楚。

記者了解到,11月26日,北京市公共資源交易服務平臺上發佈消息,北排集團已就調蓄池建設相關項目,針對涉及鐵路部分的安全風險監測進行招標,“對本項目施工影響區域內的涉鐵部分按照國家規範以及行業規定進行第三方監測。” 本報記者 張淑玲

(責任編輯:王永超)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危大”工程怎麼沒有安全評估
來源:北京日報2021-12-08 08:48:16
家住昌平區新龍城小區32號、36c號居民樓的500余戶、2000余名居民近日焦急地向12345市民熱線及本報反映,在32號樓北側開挖的深有13米、體量7500立方米的雨水調蓄池“危大”工程,建設單位沒有對與之僅9米距離的20層高樓做安全風險評估,沒有環境影響評價,也沒有事先徵求利害關係人意見,不僅侵犯了居民的知情權,更可能危及居民樓安全,導致“樓倒倒”,要求該項目停工並遷址。記者對此進行調查。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