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貸鬆綁了?部分銀行房貸適度調整 保障剛需購房需求

來源:澎湃新聞 2021-11-12 20:58:33

房貸到底放鬆了嗎?經採訪多名從業人士後了解到,由於交易量下降等因素,目前房地産按揭貸款發放的速度確實有所提升,告別了前期“半年還拿不到貸款”的情況。

“整體趨勢是在向好的。”這是多個房地産仲介的感受。

太平洋房屋一門店業務主管告訴澎湃新聞,目前放款的時間略有縮短。按照此前的操作經歷,其經手的客戶在今年3月份過完戶後,按揭貸款在今年10月份才收到。不過,其10月份操作的案例中,審批用時兩周左右,放款則在兩個月左右。

另一方面,此前積壓的貸款申請也在逐步批放。“我4月份的案子,貸款終於下來了”。上海一房地産經紀人説道。貸款資訊顯示,224萬元貸款金額已由中國農業銀行于2021年11月11日發放。

中國建設銀行一名個貸經理表示,目前按揭貸款的放款速度較之前稍有加快,“審批跟原來的時間差不多,放款需要排隊,符合條件後大概在兩個月左右放款。”

不過,據澎湃新聞了解,目前國有大行中,多數銀行未現明顯調整。中國工商銀行、中國銀行的個貸經理均表示,在上海的按揭貸款放款速度並未有明顯變化,仍需半年左右。

“現在每家銀行的具體情況還不太一樣,目前我行放貸暫無明顯變化,還是6個月左右。”中國銀行一個貸經理説道。

另有某股份制銀行的一名信貸部工作人員告訴澎湃新聞,目前該行的放款時間還維持在半年左右,審批時間大概在三個星期左右。“主要是放款的時間不確定,現在需要排隊,而申請貸款每個月都有積壓,所以放款的時間會比較久。”

另一名國有大行人士表示,現在並不是放鬆貸款,只是在逐漸回歸到此前的常態而已。

澎湃新聞了解到,房貸發放速度加快一定程度上是由於近期樓市成交量下降,按揭貸款申請總量變少了,使得原本積壓的情況大大緩解。

不過,從數據上來看,房地産貸款的發放確實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復。11月10日,中國人民銀行發佈的數據顯示,2021年10月末,個人住房貸款餘額37.7萬億元,當月增加3481億元,較9月多增1013億元。這是央行首次公佈個人住房貸款的月度數據,以往個人住房貸款數據只在每季度公佈的金融機構貸款投向統計報告中出現。

中原地産首席分析師張大偉指出,截至目前,房貸數據的確走出低谷,但是10月數據中房貸並沒有明顯的放鬆,房貸額度也沒有明顯增加。目前更多只是因為市場需求下降導致的房貸相對緩和,但貸款需求的積壓依然嚴重。

張大偉進一步解釋稱,目前二手房市場需求銳減,貸款的人相對就會變少。簡單地説就是本來一個月準備了100個人貸款,市場火熱的時候有200個人貸款,自然就積壓下來了,但現在市場降溫後,很多城市成交一個月只有50人,所以排隊很可能會加快,這不代表信貸寬鬆。

按照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今年9月份,全國商品房銷售額1.57萬億元,低於2020年及2019年同期,商品房銷售額同比下調15.8%。業內人士認為,2021年樓市調控影響全面顯現,市場連續3個月出現同比下調。

11月12日,《經濟日報》評論文章指出,無需過度解讀10月個人住房貸款增加。這是對此前部分地區、部分銀行房貸從緊的適度調整,其目的是保障剛需、滿足居民合理購房需求,進而穩定市場預期。房地産信貸平穩有序投放不會變,房地産市場平穩健康發展不會變。

不過,有經紀人反饋,目前上海的銀行貸款評估時給的估值會高一點,但目前來看,動靜還不大。

今年三季度,上海市房地産經紀行業協會曾發佈《“三價就低”房貸新政下避免交易糾紛的幾點提示》,彼時提到案例:某消費者于8月7日簽訂房屋交易合同,此後申請房貸時,銀行最終審批的貸款額度從預估的545萬元降低為268萬元。277萬元的巨大資金缺口使其無力繼續履行合同,損失定金的同時更可能面臨鉅額的違約金。也就是説,彼時,銀行貸款的評估金額僅為網簽價的50%。

“之前一套400萬元左右的房源,銀行的評估價格僅在200萬元或200萬元出頭。現在評估價格略有上調,但貸款人仍然很少能按交易金額進行足額貸款。”上海浦東一地産經紀人説道。

(責任編輯:王怡)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房貸鬆綁了?部分銀行房貸適度調整 保障剛需購房需求
來源:澎湃新聞2021-11-12 20:58:33
房貸到底放鬆了嗎?採訪多名從業人士後了解到,由於交易量下降等因素,目前房地産按揭貸款發放的速度確實有所提升,告別了前期“半年還拿不到貸款”的情況。“整體趨勢是在向好的。”這是多個房地産仲介的感受。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