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産開發無序 中央生態環保督察揭滇池污染冰山一角

來源:法制日報 2021-05-11 09:42:58

●除了當地截污不力以外,滇池正在被房地産項目全面圍堵,“與湖爭土地,與湖爭空間,與湖爭生態”,甚至到了“寸土不讓”的地步。滇池南岸的長腰山竟然變成“水泥山”

● 因“貼線開發”,打擦邊球問題突出,《雲南省滇池保護條例》對滇池的保護作用被大打折扣

● 滇池污染治理是個系統工程,環湖大量開發房地産把滇池的自然生態系統人為割斷,滇池的山水林田湖草系統也難以完整保留

位於雲南昆明的滇池是我國污染防治史上最早啟動的治理工程之一,距今跨越了至少5個5年規劃,但監測顯示滇池水質仍屬輕度污染。

滇池污染為何歷經25年仍然治不好?今年4月,中央第八生態環保督察組(以下簡稱督察組)對昆明下沉督察時,揭開了冰山一角。

督察組調查了滇池周邊多個房地産項目後發現,除了當地截污不力以外,滇池正被房地産項目全面圍堵,“與湖爭土地,與湖爭空間,與湖爭生態”,甚至到了“寸土不讓”的地步。滇池南岸的長腰山竟然變成“水泥山”。

因“貼線開發”,打擦邊球問題突出,《雲南省滇池保護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對滇池的保護作用被大打折扣。大量違法違規開工的房地産項目不僅嚴重破壞了滇池生態系統的完整性,還使得滇池的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被人為割斷。

督察組指出,昆明市遲遲不按《條例》要求編制出臺滇池保護規劃,導致滇池保護長期無“規”可循,滇池“環湖開發”“貼線開發”現象愈演愈烈。

《法治日報》記者隨督察組在昆明下沉督察時發現,滇池房地産項目無序開發暴露出的只是滇池污染治理“久治不愈”的冰山一角。雨污分流不徹底,城鎮污水收集管網長期欠賬,每年逾億噸污水直排滇池,為保持滇池水質仍需每年數億噸的“生態”補水……滇池污染25年治不好確有其因。

居住人數成倍增長

污染負荷大幅增加

督察組進駐雲南一定會看滇池的水質改善情況。沒有例外,督察組副組長翟青一行一到昆明,便將關注重點首先定位在滇池的水質改善上。

4月14日一早,督察組一行來到位於昆明市西山區的滇池草海5號地塊(以下簡稱5號地塊)。5號地塊是一個大型房地産項目,地塊內有7家房地産公司同時在開工建設。“5號地塊項目是經過規劃批准的,嚴格依照《條例》要求在開發。”在5號地塊售樓處旁的一塊展板前,西山區副區長向督察組一行介紹項目開發情況時一再強調,5號地塊是依法開發建設的。

邊聽邊問,督察組一行通過隔網進入與項目幾十米遠的草海一級保護區。站在草海一級保護區內,可以清晰地看到5號地塊上多棟建築正拔地而起。

“這塊地是幹什麼用的,到底要蓋個什麼,是商場還是什麼?”對於翟青提出的問題,昆明市西山區副區長的回答前後矛盾。後督察組被告知,5號地塊總共建設面積90萬平方米,其中40萬平方米是解決5號地塊5000多名原住民的居住問題。

5號地塊售樓處距離草海一級保護區50米。在售樓處內,西山區所稱“40萬平方米留給原住民”的謊言被督察組當場拆穿。在督察組的層層追問下,昆明市西山區副區長不得不承認,規劃的90萬平方米全是商品樓,不包括有原住民的40萬平方米,90萬平方米建成後可容納5萬人居住。售樓處內擺放的5號地塊宣傳畫冊更是直言,5號地塊打造的是“昆明鼎級富人區”。

“督察組盯住項目規模以及容納人數,是要看項目給草海增加多少污染負荷。”在督察組看來,原本只容納5000人的5號地塊在人口呈10倍增長後,這一區域的水污染負荷或許會成倍增長,勢必對滇池水質改善帶來嚴重影響。

滇池草海是滇池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到昆明越冬的紅嘴鷗的重要棲息地之一。公開資料顯示,目前,草海水質仍是劣V類。《法治日報》記者在草海一級保護區的濕地中看到,20釐米左右的死魚就“躺”在湖水邊。

房産項目無序開發

生態功能基本喪失

從5號地塊到滇池南岸,從“昆明鼎級富人區”到長腰山“滇池國際養生養老度假區”,滇池周邊房地産項目一個接著一個開發建設。

4月14日下午,督察組一行來到建在滇池南岸的由昆明諾仕達企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諾仕達集團)開發的長腰山“滇池國際養生養老度假區”。呈現在督察組眼前的長腰山,或大量裸露的黃土被稀疏的綠網覆蓋,或一幢幢住宅樓正在盤山而建。而長腰山下就是一池滇池水。

在現場,昆明市晉寧區區政府主要負責人及諾仕達集團相關負責每人平均告訴督察組,長腰山項目是符合規劃要求的。而督察組調查發現,諾仕達集團開發建設的“滇池國際養生養老度假區”大量項目就建在滇池二級保護區內,這些項目約佔長腰山總面積的92%,規劃建設別墅813棟、多層和中高層樓房294棟,建築面積225.2萬平方米。其中,面向滇池區域規劃建設別墅390棟、多層和中高層樓房25棟。

督察組在現場對比之前的遙感圖像後發現,原本鬱鬱蔥蔥的長腰山如今已經變成了“水泥山”——“滇池的腰沒了”。

2013年版的《雲南省滇池保護條例》明確規定:“滇池一級保護區禁止新建、改建、擴建建築物和構築物;二級保護區限制建設區只能開發建設生態旅遊、文化等建設項目,禁止開發建設其他房地産項目。”

2016年7月,第一輪中央生態環保督察曾指出,諾仕達集團建設的有關項目侵佔滇池一級保護區。“但晉寧區及諾仕達集團不僅沒有認真吸取教訓,反而變本加厲,在滇池一級保護區毀壞生態林建設了一條瀝青道路,並陸續在滇池二級保護區限制建設區違規開發建設房地産項目。”督察組指出,至2018年7月第一輪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回頭看”時,諾仕達集團已在二級保護區內建成167棟別墅,佔地293畝,建築面積10.8萬平方米。

據督察組介紹,2017年至2020年間,諾仕達集團陸續在長腰山三級保護區建設209棟別墅、294棟多層和中高層房地産項目,共計佔地1891畝,建築面積174.4萬平方米。

督察組指出,整個長腰山被開發殆盡,生態功能基本喪失。

借坡下驢貼線開發

保護條例收效甚微

督察組在昆明下沉督察期間,所到項目,開發商及當地政府均表示,項目經過正規審批,沒有違反《條例》。但督察組現場調查卻發現,有些項目雖然沒有違反《條例》,但“貼線開發”這種做法實際上是在打法律的擦邊球。

2018年11月,雲南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七次會議修訂通過《雲南省滇池保護條例》,規定在滇池二級保護區限制建設區可以建設健康養老、健身休閒等生態旅遊、文化項目。

督察組透露,該條例增加這一內容後,“諾仕達集團‘借坡下驢’,更加肆無忌憚,打著健康養老産業的幌子,在滇池二級保護限制建設區內繼續開工建設437棟別墅,共計佔地1242畝,建築面積40萬平方米”。

“這些別墅的房屋不動産權證‘權利性質’一欄為‘市場化商品房’,單套網簽備案價在218萬元至2992萬元之間,並非對外宣稱的健康養老項目。”督察組調查查實,諾仕達集團實際上是以健康養老産業之名,行房地産開發之實。

在5號地塊,項目開發商告訴《法治日報》記者,項目距離草海一級保護區最近處不過50米左右。在昆明市西山區副區長看來,雖然是“貼線開發”,但是沒有違反《條例》規定。

對於5號地塊披著合法外衣大搞“貼線開發”的做法,督察組給予嚴厲批評。督察組指出,滇池草海片區“貼線開發”問題突出,大量房地産項目與湖爭地,“寸土必爭”“寸步不讓”,環草海25公里湖濱帶被房地産等項目侵佔。2015年至今,草海片區共開發建設地塊42個,佔地2463畝,建築面積475.9萬平方米。

“‘貼線開發’實際上是在打法律的擦邊球。《條例》規定50米不能開發,那麼我就在50.01米處開發。”督察組成員告訴《法治日報》記者,摳法律條文,這種“寸土不讓”的行為確實沒有違反《條例》,但如果所有項目都搞“貼線開發”,勢必會嚴重影響滇池生態系統的完整性。這位督察人員指出,更值得警惕的是,一些項目利用《條例》大作“合法”文章,《條例》有被開發商綁架的危險,長此下去,無法發揮保護滇池的作用了。

4月15日,昆明市市長劉佳晨在昆明市與督察組共同召開的座談會上表示,下一步,昆明市將推動《條例》修訂,對滇池實行“頂格立法、頂格編制規劃、頂格保護、頂格監管、頂格執法”。

修訂《條例》能不能最終遏制“貼線開發”問題,值得關注。

人為割斷生態系統

滇池污染久治不愈

早在“九五”時期,我國就啟動了“三湖”“三河”“兩區”的污染防治,這也是我國歷史上首次對重點湖泊、河流以及地區進行污染治理。其中,“三湖”就包括滇池。如今25年過去了,滇池的水污染問題仍然沒有完全解決。

生態環境部發佈的“2020年全國地表水環境品質狀況”顯示,滇池仍屬輕度污染、中度富營養,主要污染指標為化學需氧量和總磷。與“三湖”中的太湖和巢湖相比,滇池雖然同屬輕度污染,但富營養程度在“三湖”中最高。

不得不提的是,為了緩解滇池的水污染程度,昆明市持續多年對滇池進行生態補水。據地方有關人員介紹,牛欄江-滇池補水工程自2013年開始運作,截至去年底,通過牛欄江累計向滇池補水37.26億立方米,其中2015年至2019年每年補水量在5.3億至6億立方米之間。《法治日報》記者隨督察組在昆明下沉督察期間,地方有關負責人透露,“前幾年每年補水的錢都要花上10多億元”。

更嚴峻的是,近年來,牛欄江可補的水越來越少,特別是乾旱年份。不久,昆明市或將從更遠的金沙江調水補充滇池。據了解,2020年,從牛欄江引水2.51億立方米,因乾旱原因相較前幾年大幅減少約60%,導致當年水質明顯下降。顯然,“滇池治污部分要靠調水補水”已是不爭的事實。

一邊要靠生態補水來緩解滇池的水污染,一邊又在無序大量開工房地産項目。據督察組調查,目前,滇池外海125公里已開發36公里;草海區域如果剩餘的兩個項目也全部建成,25公里的草海岸線房地産開發就將實現沿湖“全覆蓋”。

督察人員指出,在滇池周邊開工的這些房地産項目,將使滇池周邊的居住人群成倍增加,“5千人搬遷了,又新來了5萬人”。“表面上看,排進滇池的這些生活污水是經過處理的水,但終究是被污染過的水,與原本的生態水完全不同。”這位督察人員説,大量房地産項目會加大滇池的污染負荷。

以長腰山項目為例,督察組透露,大量擋土墻嚴重破壞了長腰山地形地貌,原有溝渠、小溪全部被水泥硬化,林地、草地、耕地全部變成水泥地。長腰山90%以上區域擠滿了密密麻麻的樓房,整個山體被鋼筋水泥包裹得嚴嚴實實,基本喪失了生態涵養功能。

前述督察人員告訴《法治日報》記者,在被開發房地産之前,長腰山擁有完整的生態系統,雨水經過林草茂密的生態系統進入滇池,與污水處理廠處理後的污水進入滇池完全不是一回事。

翟青指出,滇池污染治理是個系統工程,環湖大量開發房地産把滇池的自然生態系統人為割斷,滇池的山水林田湖草系統也難以完整保留。

除了大量開工房地産項目外,督察組在昆明下沉督察期間還發現,昆明市的污水收集與處理“數據”和實際情況嚴重不符。昆明市住建局與昆明市滇池管理局的文件資料顯示,2020年,昆明市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為92.78%,處理率為97.37%。而督察組實際核實的數據表明,昆明市的污水收集與處理率遠沒有這麼高,昆明市每年至少有1億多噸污水未經處理直接排入滇池。

房地産項目無序開發導致滇池生態完整性被破壞,滇池生態空間被擠佔,昆明城區污水收集管網嚴重短缺,雨污混流大量存在,導致每年上億噸污水直排滇池。這些問題無疑都是滇池污染治了25年還治不好的重要原因之一。

督察組指出,滇池所在當地黨委、政府政治站位不高,在滇池保護治理上態度不堅決、行動打折扣,標準不高、要求不嚴,只算小賬、不算大賬,只算眼前賬、不算長遠賬,沒有正確處理好發展與保護的關係,沒有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滇池。雲南省相關職能部門也被督察組批“履職不到位,未及時指出並制止滇池長腰山等區域的違規開發建設問題”。

督察組透露,近日,雲南省委、省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對滇池保護治理工作進行現場督辦,對長腰山過度開發提出整改措施。

(責任編輯:)
網站無障礙
房産開發無序 中央生態環保督察揭滇池污染冰山一角
來源:法制日報2021-05-11 09:42:58
位於雲南昆明的滇池是我國污染防治史上最早啟動的治理工程之一,距今跨越了至少5個5年規劃,但監測顯示滇池水質仍屬輕度污染。滇池污染為何歷經25年仍然治不好?今年4月,中央第八生態環保督察組(以下簡稱督察組)對昆明下沉督察時,揭開了冰山一角。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