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硬措施護好黑土地

來源:經濟日報 2021-04-20 08:27:41

我國正處於城鎮化快速推進階段,各地對建設用地的需求很大,耕地保護並非易事。保護耕地不只是農藝措施,不只是鼓勵提倡,還要有剛性約束,還要有法律手段,防止和懲處亂佔、濫用、破壞耕地行為。要讓土地違法者知道疼,讓土地使用者學會用。

前不久,在黑龍江省五常市發生了一起盜挖黑土案,9萬平方米耕地被破壞,原本平坦的土地呈現斑駁的“傷疤”,令人揪心。耕地紅線沒有討價還價的可能,我們既要守住18億畝耕地數量紅線,又要守好良田沃土的品質紅線。農地農用沒有商量的餘地,土地違法必須受到嚴懲,“長牙齒”的措施要時刻箭在弦上。

這起盜挖黑土案是有人以改良土地的名義,與村民協商流轉土地,隨後用大型機械取土。在承包地三權分置的背景下,無論是土地所有者、承包者、經營者都無權盜挖黑土、非法取土、破壞耕作層。值得注意的是,盜賣黑土是暴利,挖採成本低,不法分子常利用晚上監管薄弱時段去農田盜挖,之後以每立方米20元的價格售出,多被用於城市綠化等。

耕地保護並非易事。我國正處於城鎮化快速推進階段,各地對建設用地的需求很大,一些地方卻打起了耕地的主意。個別地方政府把耕地當成建設用地的“唐僧肉”,沒有履行好保護耕地的責任,對耕地佔補平衡敷衍塞責,存在佔優補劣現象。更有甚者,一些市場主體搞起了耕地違法活動。比如,從農民手中流轉土地後搞耕地“非農化”,他們或是在耕地上建大棚房、蓋私家莊園,或是盜挖黑土、非法取土。

東北地區是世界三大黑土帶之一,也是我國最重要的糧食主産區。黑土本是最肥沃的土壤,用老百姓的話説,“插根筷子也發芽”。黑土堪稱“耕地中的大熊貓”,形成1釐米厚的黑土層需要數百年時間。然而,自上世紀50年代大規模開墾以來,東北黑土地一直處於高強度利用狀態,重用地輕養地、不合理的耕作制度、長期忽視水土保持等,造成了黑土層變薄,有機質含量下降。當前黑土地面臨“量減質退”局面,給農業可持續發展帶來潛在風險。

近年來,對東北黑土地的保護力度不斷加大。2020年2月,農業農村部、財政部印發《東北黑土地保護性耕作行動計劃》,提出到2025年,保護性耕作實施面積達到1.4億畝,佔東北地區適宜區域耕地總面積的70%。這是耕地保護邁出的關鍵一步,不過,這依然不夠。保護耕地不只是農藝措施,不只是鼓勵提倡,還要有剛性約束,還要有法律手段,防止和懲處亂佔、濫用、破壞耕地行為。

要讓土地違法者知道疼。目前國家層面尚未出臺黑土地保護法律法規,《黑龍江省耕地保護條例》作為地方性法規,提到禁止在耕地中挖礦、取土,但缺乏相應處罰細則,從職責、執法等角度看,權威性、強制性不夠,影響黑土地保護工作。破壞耕地行為表現形式多樣,只有編織完善的法律密網,進而使其付出並不輕鬆的成本,才能在上下游同時斬斷黑色産業鏈條,形成強力震懾。

要讓土地使用者學會用。定期監測耕地品質,以真金白銀鼓勵農民對土地的保護性耕作,以銅墻鐵壁約束對土地的破壞性耕作,對實施土壤保護的地區給予經濟補償,激發其用養結合、提高地力的積極性,使其從保護黑土地中獲得更多經濟效益。黑土地保護利用要有承擔任務的載體,像種糧大戶、農民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有保護黑土地的強烈意願,又有培肥黑土地的條件,可以優先安排。

保護耕地就是保護我們自己和子孫後代。城鎮化大潮中,農民可以非農化、兼業化,但耕地不能非農化、貧瘠化。當前特別要強化對東北黑土地的特殊保護,讓“長牙齒”的硬措施來決定黑土地的前途。

(責任編輯:)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以硬措施護好黑土地
來源:經濟日報2021-04-20 08:27:41
我國正處於城鎮化快速推進階段,各地對建設用地的需求很大,耕地保護並非易事。保護耕地不只是農藝措施,不只是鼓勵提倡,還要有剛性約束,還要有法律手段,防止和懲處亂佔、濫用、破壞耕地行為。要讓土地違法者知道疼,讓土地使用者學會用。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