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增速為何不設量化目標

來源:經濟日報 2021-03-17 08:11:44

開局之年起好步,離不開規劃先行。在五年規劃綱要中,GDP總是最具綜合性、最受關注的經濟指標之一。

日前發佈的“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未對“十四五”時期設定量化的GDP增速目標,引發了海內外廣泛關注。據介紹,“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仍將GDP作為主要指標予以保留,但該指標值被設定為年均增長“保持在合理區間、各年度視情提出”,這一表述方式在我國五年發展規劃史上還是第一次。

“GDP不設定量化目標,並不意味著不重視經濟增長,也不意味著任由經濟增速下滑。”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立群表示,中國經濟發展已進入高品質發展新階段,對經濟速度問題須辯證看待,既不能一味地追求GDP增速而忽視了發展品質,也不能過度陷入增速“焦慮”。事實上,經濟高品質發展仍需要有一定的經濟增速作支撐。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發展仍是解決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綱要’正是從推進現代化建設的全局和整體出發,充分把握‘十四五’發展趨勢和內外部環境,經過慎重論證、反覆比選、深入研究後作出的一次調整。”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胡祖才表示,“綱要”主要指標表中仍保留了GDP指標,只不過是將指標值的表述作了調整,實際上是以定性表述為主,隱含著定量表述。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到2035年我國每人平均GDP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準。要想實現這一目標,未來15年我國GDP增速需要保持在合理區間。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楊偉民表示,要實現上述目標,未來15年間我國經濟總量或每人平均收入需翻一番,這意味著中國年均GDP增速需要達到4.73%。

“從中長期看,中國經濟發展的潛力和空間仍然很大,從2020年到2035年,中國經濟仍有年均8%左右的增長潛力。”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著名經濟學家林毅夫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有足夠的迴旋餘地,可以更加從容自如,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新發展理念來補齊短板拉長長板,克服“卡脖子”領域,縮小城鄉區域貧富差距,優化環境,改善民生,實現更高品質的增長。

值得一提的是,在“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與GDP相關聯的失業率、能耗強度、碳排放強度等指標,都給出了具體數字。不僅如此,GDP指標還融入到了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等指標中,體現了中央政府引導地方政府從“速度焦慮”“數字包袱”中解脫出來,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保就業、保民生、保市場主體上的用心用力。

“保就業、保民生、保市場主體等目標做到了,經濟增速自然就有了。未來,應努力推動經濟增速與潛在經濟增長率保持一致。”張立群表示。

專家表示,未來五年不設定經濟增長目標,實際上可理解為一種“彈性指標”。這一方面凸顯了決策層對經濟發展品質和效益的更加重視,另一方面也體現了對外部環境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因素的理性考量,有利於更加積極主動、從容自如地應對各類風險挑戰,增強發展的靈活性,為應對不確定性留出空間,同時也有利於引導各方面把工作重點放到高品質發展的軌道上來。

近年來,我國在經濟增速目標的設定上出現了諸多值得關注的新動向,從過去多年不變的固定目標到2016年首次提出區間目標,從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底線目標到五年規劃首次不設定量化經濟增長目標,這些變化體現了政府更加務實、更加兼顧速度和品質的明確態度,不再憑經濟增速去判斷發展“好不好”,而是實事求是地面對內外部環境變化並作出彈性應對。

“相對於五年來説,年度形勢較易研判,因此在年度工作中,可根據內外部環境變化和經濟運作狀況等,視情況有針對性地確定年度增長目標。”胡祖才表示,經過多家智庫銜接測算,未來五年我國GDP保持一定的增速是有把握的。

(責任編輯:)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GDP增速為何不設量化目標
來源:經濟日報2021-03-17 08:11:44
開局之年起好步,離不開規劃先行。在五年規劃綱要中,GDP總是最具綜合性、最受關注的經濟指標之一。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