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點“遇冷” 稅延養老險亟待擴容擴面

來源:經濟參考報 2020-06-04 14:58:20

自從有了孩子,上海的張先生就很想為自己規劃一份養老保障。但詳細了解了保險公司的個稅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下稱“稅延養老險”)後,他打消了這個念頭。“對於我們這些工薪階層來説,這樣的稅收優惠實在沒多大吸引力。”

張先生的話折射著一個現實:在海外市場被證明行之有效的稅延養老,在我國正遭遇“叫好不叫座”的尷尬。

稅延養老,離“中國式養老”究竟有多遠?

叫好不叫座

有別於基本養老金制度和企業補充養老制度,稅延養老政策針對的是個人商業養老金,即所謂的養老保障“第三支柱”。稅延養老,即指個人自主購買保險、基金等養老投資産品,所需費用稅前列支,並延遲至領取保險金時再繳納稅款。

作為國家通過稅收優惠鼓勵個人提升養老保障水準的重要機制,稅延養老在海外市場發展良好。在美國的成熟養老金體系下,個人養老金DC(Define Contribution)計劃(即401k及個人退休賬戶)佔養老金資産的比例高達六成左右,稅延養老優惠政策成為這一體系成功的關鍵支援因素之一。

在歐美等成熟市場通行,並被證明行之有效的稅延養老,卻在我國遭遇尷尬。

2018年5月1日,稅延養老險在上海市、福建省(含廈門市)和蘇州工業園區三地開啟試點。截至2020年4月底,共有23家保險公司參與稅延養老險試點,19家公司出單,累計實現保費收入3.0億元,參保人數4.76萬人。業務總體規模不大,市場普遍反映政策吸引力不足。

“稅延養老險試點以來,效果低於預期,個人不積極,保險公司也不積極。試點期間,一些保險公司為完成任務,甚至不得不號召員工‘掏腰包’幫助‘消化’指標。”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保障實驗室首席專家鄭秉文在一場研討會上坦言。

鄭秉文表示,稅延養老險“叫好不叫座”的主因在於制度和産品設計本身存在問題,“從需求側來看,市場還是有的。問題在於供給側。”鄭秉文説,要從保險業供給側找原因,關鍵在於深化商業養老保險供給側改革。

稅延養老險試點啟動兩年,規模可“忽略不計”。作為政府鼓勵民眾“為養老而投資”的另一渠道,養老目標基金則因為稅延政策遲遲未能落地而舉步維艱。

自2018年8月首單發行成功以來,截至2020年3月末養老目標基金髮行總數超過80隻(A、C份額分開計算),總規模逾260億元。這一數字遠遠大於稅延養老險,但與16.64萬億元的公募基金管理資産總規模相比,仍屬“九牛一毛”。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指出,我國第三支柱個人養老金賬戶剛剛起步,“保險版”的稅延養老險和“基金版”的養老目標基金都未能找到明確的市場定位,也未取得預期的效果。

設計存短板

政府為鼓勵民眾養老推出稅收優惠政策,老百姓緣何“不買賬”?在專家看來,制度設計存在短板是主要原因。

復旦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主任許閒認為,目前稅延養老險抵扣限額低,造成尷尬局面:對於購買能力不足的低收入人群來説,意義不大,對於高收入人群來説,抵扣難以帶來直接激勵,所以導致政策效果並不好。

解剖兩年前率先啟動的稅延養老險,不難發現制度設計存在短板。

一方面,投保時稅延額度低,激勵效果嚴重不足。

根據試點規定,稅延養老險保費優惠限額按當月收入的6%和1000元孰低確定。較低的抵扣標準可撬動的保費規模非常有限,無法真正滿足老百姓養老儲備的缺口需求。

另一方面,領取期稅率較高,降低了投保人預期。

現行政策規定,個人未來領取稅延養老保險金時25%部分予以免稅,75%部分按照10%稅率繳納個稅,相當於領取時實際繳納稅率為7.5%。據測算,這一領取期稅率對當期個人所得稅適用稅率20%及以上人群才有一定的吸引力,對當期個人所得稅稅率10%及以下的人群“意義不大”。

特別是近兩年我國繼上調個稅起徵點後,又推出了子女教育、老人贍養等專項抵扣政策,這使得稅延政策覆蓋人群進一步減少。

“對於大部分工薪階層而言,目前稅延養老險産品優惠‘獲得感’較低。”中國太保相關負責人説,這一因素已直接導致2019年前9個月稅延養老險月新增參保人數較2018年月均同比大幅下降88.2%。

值得注意的是,稅延養老險政策試點僅在上海、福建(含廈門)、蘇州工業園區實施,試點期為一年。試點區域窄、時間短,導致政策效果並未能完全呈現。

上海銀保監局局長韓沂曾表示,截至2019年4月末,稅延養老險政策試點期限已滿,迄今未推出新的稅延養老險政策,也未對原有試點政策期限予以延長,公眾對稅延養老險政策更新有較高呼聲,試點地區外的群眾更是期盼能儘早享受這一惠民政策。

眼下已步入“空窗期”的稅延養老險試點,未來向何處去?期限是否延長,範圍是否擴大?各方都處在觀望之中。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保險學院副院長孫潔等專家認為,稅延養老險試點以來遇到不少問題,只有儘快推向全國才能在短期內獲得更多的市場資訊,縮短對制度設計實施改革的期限,才能讓更多人群享受政策紅利。

須完善制度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末,中國60周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達到17.9%,65周歲及以上人口比重達到11.9%,分別較上年增長0.6和0.5個百分點。

老齡化的壓力和民眾對“未富先老”的擔憂,催生了“為養老而投資”的旺盛需求,也對破題“第三支柱”發展提出了更迫切的要求。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到來,未來養老要依靠的正是現在的自己。”上投摩根基金全球資産配置及退休業務首席投資官恩學海説,對於個體投資者而言,養老金投資最重要的並不在於哪一個時點、做什麼樣的投資,而是堅持長期且持續的投資,才能最大限度達成退休養老的目標。

在專家們看來,為未來儲備足夠的養老金,民眾從年輕時代就應開始培育養老意識。不同年齡階段,投資習慣、風險偏好也肯定存在差異。唯有打造豐富多樣的養老金産品體系,才能滿足多樣化投資需求。

中國人壽養老保險相關負責人士認為,稅延養老推動“第三支柱”發展,需要國家提供制度設計和配套政策安排,將其真正納入國家養老保障體系建設,特別是在稅收激勵上保證到位。

一些業內人士則呼籲,稅延養老政策需要有序推進地區擴面、産品擴容,進一步激發民眾的養老金融需求。

“從前期的市場反饋看,參與各方對稅延養老險的前景看好。但由於政策試點時間較短,政策效應尚未完全釋放。當下應儘快深化稅延養老險試點,確保政策的延續性和穩定性。”中國太保相關負責人建議,結合個人所得稅新制,擴大納稅人群政策優惠覆蓋面,並可考慮將稅延養老險領取期適用稅率從10%調整為3%。

恩學海表示,以美國的經驗看,稅延政策能促使養老金規模快速提升,也促進了金融産品的發展,其中目標日期和目標風險基金就是在這一背景下應運而生的。建議借鑒成熟市場經驗,將稅收優惠政策的適用範圍進一步推廣至養老型基金産品。

多元化的養老産品供給,配合合理的稅收制度和稅收優惠激勵。稅延養老,離“中國式養老”也許並不遠。

(責任編輯:)
品牌房企
樓盤速遞
網站無障礙
試點“遇冷” 稅延養老險亟待擴容擴面
來源:經濟參考報2020-06-04 14:58:20
自從有了孩子,上海的張先生就很想為自己規劃一份養老保障。但詳細了解了保險公司的個稅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下稱“稅延養老險”)後,他打消了這個念頭。“對於我們這些工薪階層來説,這樣的稅收優惠實在沒多大吸引力。”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