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東發展“智慧之城”一年:更精密的城市大腦

來源:中國新聞網 2019-10-30 17:15:56

中新網上海10月30日電(樊中華 鬱玫)“今年,我們村邊發生一起運載打火機貨車側翻的事故,堵住了高速路,但從發現到處理完畢只花了40分鐘,較以往縮短了一半時間。”上海浦東新區周浦鎮界浜村村居黨支部書記姚輝指著“2.0版城市大腦”的大螢幕表示,他同時也是村社會治理聯勤聯動站的負責人。

“更加智慧、更加精細、更加高效、更加多元”是近一年來浦東打造的“城市大腦”2.0版本的主要特色。

浦東新區城運中心負責人王磗pace告訴中新網記者,一年來,城運中心著力提升“城市大腦”在城市精細化管理上的功能,將“大腦”的神經末梢延伸到村鎮、街道,甚至樓宇室內。通過一鍵連線浦東城運中心,實現對多個相關職能部門的同步派單,多方聯動,日常管理與應急響應效率均大幅提升。

如何加強城市“神經末梢”的感應功能?

王磗pace介紹,在街道、村鎮層面,可以根據自己區域的管理特點,在2.0標準版本的系統上開發嵌入自己個性化的應用場景;同時,50多位單點聯絡員動態分佈在全區重點區域,除日常巡防外,也成為突發事件下第一時間奔赴現場進行應急響應的單兵。

在社區中,這樣能夠即時響應的“單兵”則是居委會和志願者。周浦鎮城運管理分中心負責人吳蓓表示,在周浦鎮,一萬多份專門研發的防走失手環已經送到老人手中,不僅可以自動報警、GPS定位,還可在老人有突發狀況時呼叫志願者,及時求助。

智慧科技+聯動響應,讓“城市大腦”的末梢神經愈加發達,大腦愈加智慧。

“一年中,我們通過打通不同執法部門的流程、整合數據、優化演算法,極大地提升了平臺的響應速度和處理效率,很多狀況可自動發現、自動派單、自動處置。更重要的是,通過大數據積累分析,發現城市管理中常見多發問題的根源,就能從源頭上創新解決。”城運中心技術團隊負責人陳志國表示。

科技與創新是浦東的關鍵詞,一年來,在城市管理已經形成“天上無人機、地上有車載、街面有單兵”的聯合作戰體系時,張江科學城則在更加聚焦一個高新尖産業集群生態的打造。

“今年,張江通過推進兩輪‘五個一批’項目建設,加快集聚創新資源,加快推進由‘園’到‘城’的建設,”自貿區張江管理局副局長吳俊介紹,首輪“五個一批”項目已累計完工55%;新一輪“五個一批”項目中,8個項目已完工並投入運營;軟X射線、超強超短鐳射裝置、活細胞成像平臺等一批重點項目計劃年內完工投用。

“對研發的重視和扶持是張江高端産業生態建設的基礎,”吳俊對中新網記者表示,這一環境為注重創新的跨國公司、創業公司和高端人才提供了科創的便利,促成了多元主體和要素的聚集,不同産業集群的生態已經形成。

今年初開幕的張江人工智慧島已形成一個典型的生態集群。作為國內首個“5G+AI”全場景商用示範園區,人工智慧島上聚集了IBM研發總部、微軟AI&IoT Insider實驗室、齊感科技(中以)、遠景智慧(中新)等合作項目,高校科研院所,阿里巴巴上海平頭哥、雲從科技等“獨角獸”企業,將有8000位人工智慧研發工程師和科學家在島上工作。

“張江大量的企業未來都能與島上的應用場景進行對接,同時衍生出更多的人工智慧企業,5G+AI與傳統産業、服務業結合後,會迸發出巨大的經濟能量,前景不可估量。”張江集團副總經理鮑純謙表示。

産業孵化是張江科學城生態建設的另一個特色。聚焦“中國芯”,上海積體電路設計産業園一年中為積體電路、人工智慧領域的初創期企業搭建了集辦公、路演、會議活動、産品展示、交流培訓為一體的“7×24”小時創業孵化空間;啟動芯火國家級雙創基地,組建張江高科孵化聯盟,共同培育積體電路創業企業。

“這一年來,圍繞人工智慧、5G、智慧駕駛、物聯網等重點應用領域,積體電路設計産業園在國産處理器、記憶體、安全晶片、FPGA、光通信等‘卡脖子’核心技術領域實現了重點佈局。”張江高科總經理何大軍表示,目標是以設計為引領,打造綜合性積體電路産業集群,建造世界一流的積體電路設計産業園區。(完)

(責任編輯:)
網站無障礙
浦東發展“智慧之城”一年:更精密的城市大腦
來源:中國新聞網2019-10-30 17:15:56
“今年,我們村邊發生一起運載打火機貨車側翻的事故,堵住了高速路,但從發現到處理完畢只花了40分鐘,較以往縮短了一半時間。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