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麗70年 闊步邁向內陸開放新高地

來源:合肥日報 2019-09-26 08:46:38

從木帆船到集裝箱班輪,從人力渡船、小客班船到大型遊船,從7級航道到2級“黃金水道”,從入境船舶無固定錨泊地點到現代化的碼頭,從淺窄的航道到實施江淮運河工程建設江淮航運中心……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合肥水運發生巨變。

近年來,合肥一直著力推動水運發展與航道建設,加大建設和管理力度,努力“編織”高等級航道網,推進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和江淮航運中心建設。

截至2018年底,合肥市擁有碼頭69座、泊位125個(其中千噸級泊位61個),年綜合通過能力5500萬噸、50萬標箱,航道總里程706公里,其中通航里程472公里,達到176公里,四級以上高等級航道里程從無到有取得重大突破,環巢湖高等級航道網初具規模,全面提升了水運對經濟發展的服務保障能力。

高等級航道網日趨完善

服務合肥經濟發展能力全面提升

航道是水運的基礎,其等級也顯示了水運發展的程度。新中國成立前夕,合肥(不含巢縣、廬江)內河航道通航里程103公里,航道為7級及7級以下,航道灘多、水淺、行船難。新中國成立後,省、市政府按照6級航道標準,多次對南淝河航道進行疏浚,從而使南淝河航道從新中國成立初期季節性通航50噸以下船舶,逐步提高到能常年通航100噸級輪駁船隊。並相繼對豐樂河、派河進行了大規模治理疏浚,提高了航道的通航能力。

改革開放後,省、市港航部門堅持水運“為地方經濟服務”的方針,重點整治了合裕線航道,改善航道里程132公里,目前全線達到二級標準,可常年通航2000噸級船舶,合肥及巢湖周邊大宗物資通過水運可達沿江、沿海及世界各地,實現了“通江達海”。

圍繞環巢湖高等級航道網建設,實施了派河中下游航道綜合治理工程,店埠河航道升級改造工程(全省首個省市共建項目),全線達到三級標準,可常年通航1000噸級船舶。“店埠河航道升級後,合肥物資外運新增一條水運通道,還將合裕線航道直接延伸至貨源地,轉移合裕線散貨碼頭運量,減少對主城區污染。”據介紹,這條航道整治後,貨運公路運距縮短,企業運輸成本降低,公路運輸壓力大大緩解。據預測,店埠河航道2025年和2030年水運量分別為1200萬噸和1600萬噸。

開放發展,交通先行。完成合裕線裕溪復線船閘、巢湖復線船閘工程建設,正在實施江淮運河工程,開展兆西河通江一級航道工程預可行性研究,豐樂河航道維護疏浚等工程,累計完成投資約25億元。

“合裕線上建有合肥港綜合碼頭和大量散貨碼頭,目前承擔轄區內全部集裝箱,半數以上礦建材料、水泥、油品、工業原料及産成品和遊客的運輸服務。”市地方海事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據預測,至2025年,合肥港吞吐量將達1.0億噸,其中集裝箱50萬TEU,2030年水運量達1.2億噸,集裝箱80萬TEU。

港口建設成效顯著

貨物吞吐量成倍增長

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十一五”以來,經過環保整治和老舊碼頭拆除工作,一批“小、散、亂”碼頭紛紛關停,規模化、集約化、與物流産業園區配套建設的新型港口碼頭建設全面提速,累計完成投資約40億元。

先後建成合肥大興集水鐵聯運碼頭、巢湖市老港區、合肥港綜合碼頭一期二期、南淝河新港碼頭、派河熔安動力碼頭、東華碼頭、天高碼頭、省港投巢城港區碼頭、散兵中材碼頭等,腹地通達能力和港口通過能力大幅提升。港口碼頭作業從新中國成立初期的“肩挑人抬”到實現了現在的機械化作業。

金秋時節,淝河之畔的合肥港一派繁忙。伴隨大型門吊來回穿梭,一個個集裝箱被整齊碼放到停靠在碼頭泊位的貨輪上。從2011年開港時條件簡陋,到如今的配套設施完善,短短幾年,合肥港已成為管理規範、設備先進、功能完善、運作高效、文明環保的現代化港口。

通江達海,皖貨出海從這裡起航。水運通江達海,貨運連綿不絕,合肥港將不靠海、不臨江的合肥與世界緊密相連,通過長江沿線港口及上海港口轉机,航線基本覆蓋全球所有海港的基本港,貨物可達國內沿海及世界各主要港口。

據了解,合肥港至長江全程130多公里,常年可通行2000至3000噸級船舶,市場輻射合肥、六安、淮南、阜陽和河南駐馬店、信陽等地區,已躋身全國內河港口前列。

目前,合肥港是全國28個內河主要港口之一、國家二類開放口岸、皖中最大水路貨運集散地,成為集裝卸、堆存、倉儲和轉机等多功能的綜合性港口。

集裝箱運輸從無到有,發展迅猛,合肥港綜合碼頭2010年12月開港,首年集裝箱吞吐量突破5萬標箱,刷新我國內河港口史上集裝箱開港首年吞吐量的紀錄,2017年6月28日累計實現突破100萬標箱,2018年集裝箱吞吐量突破30萬標箱。集裝箱運輸自開港以來,持續“加速跑”,年均增長近30%,合肥水運港揚帆世界,打造內陸開放新高地。

船舶運力快速發展

向大型化、標準化、專業化邁進

上世紀90年代,按照“總量控制、確保專業、發展先進、優化組合”原則,航運管理部門加大運力調控,全市船舶鋼質化程度逐年提高,先進船舶不斷增加。至2000年,全市擁有營運船舶230艘、3.37萬載重噸,相比新中國成立初期船舶數量明顯減少,船舶噸位得到較大提升,船舶運力結構得到優化。

黨的十八大以來,合肥市紮實推進長江幹線船型標準化、內河船型標準化工作,落實船舶環保要求,共拆解老舊運輸船舶893艘、實施生活污水處理裝置改造船舶815艘,同時加快發展集裝箱船、油船等標準化、專業化船舶,至2018年底,全市在冊營運貨船1611艘、212萬凈載重噸,單船平均凈載重噸比新中國成立初期增長80倍,運輸船舶向大型化、標準化、專業化邁進。

打造水運安全監管資訊化

“智慧海事”初步實現

合肥市作為全國唯一環抱五大淡水湖(巢湖)之一的省會城市,水上交通安全之所以保持多年的平穩態勢,與其良好的資訊化建設及強有力的支援保障系統是分不開的。

2013年合肥、巢湖海事機構整合為合肥市地方海事局,合肥水運發展步入新時期,到2018年底,全市擁有海巡艇、海事指揮艇、海事多用途船共37艘,海事監督執法車31輛。

2017年9月29日,全新的合肥市水上交通管理應急處置中心建成投入使用,水上交通安全管理資訊化得到進一步強化。按照“國內一流、省內領先”的標準,該中心通過船舶交通管理系統、甚高頻系統、視頻監控系統等,結合24小時值班的水上應急救助“12395”接警平臺,實現了資訊採集、數據處理、資訊顯示及發佈、視頻管理、交通管理和應急處置等功能。自水上交通管理資訊化建設以來,在裕溪河口、白石天河口、南淝河口、大興危化碼頭等重要航道和重點碼頭建立了視頻監控點,合裕線和巢湖湖區監控基本實現全覆蓋。同時,以電子巡航補充車艇巡航的不足,採用雷達掃描+視頻監控+船舶甚高頻+船載AIS+RFID識別的綜合巡航模式,實現了遠端監控通航秩序、收集違規數據、發現安全隱患,海事管理實現從“汗水型”到“智慧型”的轉變,水上交通事故和險情大幅度下降,水上交通安全形勢穩中趨好。

70年來,合肥水運遇到過困難、遇到過挑戰,但全系統不懈奮鬥、與時俱進,用勤勞、勇敢、智慧書寫著合肥水運發展進步的故事。立足當下,勇闖未來,合肥水運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圍繞建設“交通強國”戰略,搶抓長江經濟帶發展機遇和江淮運河建設契機,繼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推進兆西河通江一級航道工程,打造平安交通、綠色水運、智慧海事,建設江淮航運中心,譜寫合肥水運通江達海新的篇章。

(責任編輯:)
網站無障礙
壯麗70年 闊步邁向內陸開放新高地
來源:合肥日報2019-09-26 08:46:38
近年來,合肥一直著力推動水運發展與航道建設,加大建設和管理力度,努力“編織”高等級航道網,推進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和江淮航運中心建設。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