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宣 | 貝殼組織架構大調整 鏈家、德佑仍將獨立發展

來源:中國網地産 2019-01-15 19:07:59

中國網地産訊 1月11日,鏈家召開內部會議,宣佈貝殼找房的組織結構調整。

消息顯示,貝殼將成立COO線,整合城市內經紀、新房及加盟業務管理;取消大中華南區、大中華北區、代理事業部;整合品質線至COO線,全面負責品質管理工作。COO線下設五個戰區(北部戰區、東部戰區、南部戰區、西部戰區、中部戰區),下轄26個省區、91個城市。 

此次組織結構升級主要圍繞三個層面:貝殼找房成立COO線;下設五個戰區,整合城市內經紀、新房及加盟業務管理;整合品質線至COO線。      

同時,貝殼找房強調,仍將堅持鏈家、德佑兩大品牌獨立發展,持續兌現服務承諾,提升品牌活力。

此外,貝殼找房將在2019年加大新房業務發展力度。

就在2018年5月18日鏈家集團內部會議才對公司發展策略做了重大調整,將鏈家分為三大並行的業務板塊:直營、加盟以及找房資訊平臺,對應的品牌産品分別為鏈家地産、德佑地産和貝殼找房。

彼時,鏈家多位創始員工“分配”到貝殼,2018年5月下旬的一份人事任命顯示,貝殼設南、北兩大區域,分轄十多個省區、40多個城市,鏈家調動直營體系內資深管理團隊,奔赴貝殼任省區和城市業務負責人。

成立僅八個月便進行架構升級,貝殼方面表示,平臺來到了深度發展期,這也傳遞了一個明確信號:貝殼由縱向的對外擴張節奏,全面轉為橫向的內部聯結融合、提升合作效率與品質思路。

“整合品質線至COO線”的動作似乎意味著貝殼暫時拋棄速度野心,將品質上升為2019年攻克的另一個關鍵詞。一個快速奔跑的平臺級公司仍需兼顧速度與品質,這也是貝殼能否持續發展的根本。

新架構模式下,二手房、新房、租房、裝修、社區服務等新居住生態形成打通,貝殼的人店模式優勢將會得到放大。在已經聯結全國1.96萬家門店之後,通過調整隊形,打通服務生態,貝殼可以增強對一線業務的敏捷響應,因地制宜進行屬地化管理,經紀人因協作將更加職業化,門店因聯結將提升運營效率,更具抗風險能力。

對於此前媒體報道的“貝殼、德佑、鏈家管理團隊合併,後臺方面,也不再劃分南貝殼、北貝殼和德佑,三條職能線合併”的消息,貝殼方面表示, 鏈家、德佑保持獨立發展和相應服務承諾沒有改變。

本次調整另一個值得關注的重點在於貝殼的新房業務也收歸為COO線管理。貝殼大概率在2019年全面投入新房業務體系建設。

隨著2019年調控政策邊際改善以及新房供應的增加,貝殼正將希望寄于在二手房常規優勢賽道外再辟疆土。業界預計2019年二三線城市新房業務存在發力空間,不過,架構升級為貝殼城市總經理帶來了更高挑戰:未來每一位貝殼的城市總經理都要懂新房業務。

一個月前,貝殼CEO彭永東在接受媒體專訪時曾表示,貝殼已經走過初創階段,平臺模式被驗證跑通。進入到2019年,貝殼需要回答跑通之後如何做強。

值得注意的是,貝殼此次調整強調toB能力。産業網際網路平臺級組織最近兩年針對toB集中升級組織架構,前有騰訊成立雲與智慧産業事業群、阿里巴巴提升雲服務地位,貝殼則在2019年伊始再次成為居住服務類企業典型。

歷史調整軌跡顯示:2014年鏈家網成立,融入網際網路思維;2017年德佑成立,融入加盟思維;2018年貝殼發佈,融入平臺思維——每一次業務變動和組織調整均相輔相成,至少到2019年初這個時間段,這個組織在自我迭代中始終保持著行業最快的變革和發展速度。

貝殼找房CEO彭永東曾表示:“貝殼找房在不遠的將來,將覆蓋全中國300個城市,服務超過2億社區家庭,連結100萬職業經理人和10萬家門店,賦能超過100個品牌。”

根據貝殼找房提供的數據,截至2018年12月31日,貝殼已經進駐全國95個城市,連接121個新經紀品牌、1.96萬家門店和16.8萬經紀人。

(責任編輯:)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官宣 | 貝殼組織架構大調整 鏈家、德佑仍將獨立發展
來源:中國網地産2019-01-15 19:07:59
貝殼找房仍將堅持鏈家、德佑兩大品牌獨立發展,將在2019年加大新房業務發展力度。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