簽了旅遊合同後可以要求解除嗎?

來源:北京日報 2018-12-27 09:25:34

如今,越來越多的旅遊者將目光投向境外,希望感受異國他鄉的全新體驗。然而,旅行途中也許會出現一些不愉快的意外。如果不幸遭遇目的地國家的社會突發事件,旅遊者可以解除與旅行社的合同嗎?如果受到人身、財産傷害,責任由誰承擔呢?

出行有危險能否取消合同

相信“開開心心出游去,平平安安回家來”是每一位旅遊者的願望。但如果遇到目的地國家正在發生自然災害、罷工暴亂,未出行的難免提心吊膽,在旅行途中的心驚膽戰也屬人之常情。那麼,因為擔心出行安全欲取消計劃或提前終止行程,是否具有法律依據?旅遊者需要擔責嗎?

根據我國合同法規定: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當事人可以解除合同。在合同中常常被用來免責的“不可抗力”,在法律中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且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實踐中通常可分為三類,一是自然災害,如地震、海嘯、颱風等;二是政府行為,如政府干預、禁令、禁運等;三是社會異常事件,如戰爭、罷工、騷亂等。

具體到個案,是否構成不可抗力,要看該因素是否滿足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且不能克服的條件。不可抗力達到足以影響合同履行的程度,致使不能實現出遊目的的,未出行的旅遊者可以解除合同。同樣,對於已經出行的旅遊者,滿足上述條件,也有權解除合同。合同解除後,旅遊合同中尚未履行的部分終止履行,旅遊者可以立即終止行程,並要求旅行社協助其返回出發點或指定的合理地點。

合同法規定:當事人一方依照法律的規定主張解除合同的,應當通知對方。合同自通知到達對方時解除。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據不可抗力的影響,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責任,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當事人一方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應當及時通知對方,以減輕可能給對方造成的損失,並應當在合理期限內提供證明。

按照旅遊法的規定,因不可抗力影響旅遊行程,旅遊者解除合同的,組團社應當在扣除已向地接社或者旅遊輔助人支付且不可退還的費用後,將餘款退還旅遊者。

可見,旅遊者解除合同的,應當及時通知旅遊經營者,以減輕可能給旅遊經營者造成的損失。就具體的責任承擔問題來説,要綜合考慮旅遊者通知旅遊經營者的時間、合同解除産生的損失(如旅遊經營者已經支付且不可退還的費用)等因素綜合判斷。

人身財産受損責任由誰擔

如果在出境遊過程中,不幸遭遇各種意外造成人身、財産損害,又該如何維權呢?

旅遊法規定,因不可抗力影響旅遊行程,危及旅遊者人身、財産安全的,旅行社應當採取相應的安全措施。造成旅遊者滯留的,旅行社應當採取相應的安置措施。因此增加的食宿費用,由旅遊者承擔;增加的返程費用,由旅行社與旅遊者分擔。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旅遊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七條第二款規定:“因第三人的行為造成旅遊者人身損害、財産損失,由第三人承擔責任;旅遊經營者、旅遊輔助服務者未盡安全保障義務,旅遊者請求其承擔相應補充責任的,法院應予支援。”

如果旅遊者因第三人直接的侵權行為,如毆打、搶劫、偷竊等,造成人身和財産損害,應該由侵權的第三人承擔責任。但如果旅遊經營者、旅遊輔助服務者沒有盡到全面的安全保障義務,如事前預防、事中監控和事後救助,也需承擔相應的補充責任。

突發意外別忘了留證據

法官建議,準備境外遊的旅遊者應時刻關注中國領事服務網及中國駐外使館發佈的安全警示,規劃好旅遊目的地和行程。在與旅行社簽訂合同時,旅遊者一定要審查該旅行社是否具有經營境外遊的資質,選擇有相應資質的旅行社。支付費用前,先要與旅行社簽訂書面合同,並仔細閱讀合同條款,特別是其中關於合同解除、損失分擔、責任免除的條款。

在境外旅遊時,一旦發生意外,要冷靜處理。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通過拍照、錄影等形式保留基礎證據,造成身體損傷的及時就醫,並保留病歷、醫療費等相關單據,以便進一步索賠。

此外,旅遊者應牢記當地報警電話、外交部全球領事保護與服務應急中心和中國駐當地大使館聯繫方式,遇突發事件應積極、及時尋求幫助和保護。(韓迪 作者單位: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

(責任編輯:)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簽了旅遊合同後可以要求解除嗎?
來源:北京日報2018-12-27 09:25:34
如今,越來越多的旅遊者將目光投向境外,希望感受異國他鄉的全新體驗。然而,旅行途中也許會出現一些不愉快的意外。如果不幸遭遇目的地國家的社會突發事件,旅遊者可以解除與旅行社的合同嗎?如果受到人身、財産傷害,責任由誰承擔呢?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