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橋今日開通 房企提速佈局大灣區

來源:中國網地産 2018-10-24 14:59:51

中國網地産 莫莫/文

籌備6年、建設9年的港珠澳大橋今天(24日)9點正式通車運營。

港珠澳大橋今日開通 房企提速佈局大灣區-中國網地産

據央視報道,港珠澳大橋,集橋、島、隧于一體,是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總長約55公里,東接香港特別行政區,西接廣東省珠海市和澳門特別行政區,是粵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

港珠澳大橋的通車運營為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提供了一個強大的加速度。香港到珠海的陸路交通將從以前的3個小時縮減到半小時,這將改寫珠三角的經濟版圖,為粵港澳大灣區的融合建設奠定堅實的基礎。

在這個浩大工程的建設中,無數參建單位各司其職、不遺餘力地推進工程進展,多家央企以及地産企業參與到了港珠澳大橋的施工建設。

多家央企現身助力港珠澳大橋工程

據格力地産公開披露的資訊顯示,從2009年起,格力地産先後肩負起港珠澳大橋珠澳口岸人工島、珠海公路口岸及通關物流配套等建設工作。

港珠澳大橋今日開通 房企提速佈局大灣區-中國網地産
圖片來源:格力地産官網

據華潤集團方面披露的資訊顯示,華潤水泥控股有限公司在2011年開始供應港珠澳大橋項目大陸段工程水泥産品,實際供應水泥量約130萬噸,實際供應量佔港珠澳大橋大陸段水泥使用量的86.7%。據港珠澳大橋管理局數據統計,整個港珠澳大橋項目共計水泥使用量約198萬噸。

保利發展披露的資訊顯示,2015年1月12日,廣東重工建設監理有限公司(保利重工院)在全國競標中脫穎而出,一舉成功中標“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房建工程(SA01)標”,為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的配套工程,包含(管理養護中心,大橋管理區、東人工島、西人工島)四個工區。港珠澳大橋房建工程于2015年7月管理養護中心進場至2018年2月1日四個工區完成全部施工工作。

此外,中國交建承建了港珠澳大橋70%以上的工程。由中國交建聯合體承建的島隧工程是大橋的施工控制性工程,由沉管隧道、東西人工島三大部分組成,其中沉管隧道是我國第一條外海沉管隧道,也是世界最長的公路沉管隧道和唯一深埋沉管隧道,目前世界上綜合難度最大的沉管隧道之一。

百強房企超三成已佈局珠海

港珠澳大橋的正式開通,將加速粵港澳三地民眾熱切期盼的“大灣區1小時生活圈”的形成。

據報道,自粵港澳大灣區概念被提出以來,珠江西岸的基礎設施建設進入了井噴階段: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深中通道把珠海橫琴、廣州南沙、深圳前海三個自貿區連在一起;廣州地鐵18號線延伸到中山。

克而瑞監測數據顯示,從2017年~2018年4月,萬科在大灣區新增土地儲備達1316萬平方米,其中廣州、佛山分別新增371萬平方米和261萬平方米;恒大新增土地儲備846萬平方米,其中佛山、惠州兩城以294萬平方米和231萬平方米佔據大份額。

雅居樂地産向外界表示,多年來雅居樂圍繞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進行深度佈局,至今已在大灣區精心打造超過70個項目,在大灣區的城市中擁有預計總建築面積約1081萬平米土地儲備,佔其整體土地儲備的31%。此次雅居樂坐落于中山、珠海的多個項目更是直接受益於港珠澳大橋通車帶來的利好。

佳兆業集團披露數據顯示,截至6月30日,佳兆業合計擁有土地儲備2220萬平米,其中57%位於大灣區內。整體土地儲備的貨值近3800億元,其中大灣區的土儲貨值近2500億元。

龍光地産在半年報中披露稱,集團土儲總貨值為人民幣6,412億元,其中粵港澳大灣區土儲佔比為81%。

陽光城廣州公司日前公開了入穗兩年來的粵港澳大灣區的商業版圖和計劃:貨值500億的項目儲備,以及下一步大力整合集團資源,佈局産業地産。除廣州公司外,陽光城在深圳、佛山、東莞等城市也儲備了大量項目,包括住宅開發和綜合體、特色小鎮等多種業態。

此外,據媒體不完全統計,目前百強房企中,已有超過30家房企佈局珠海中山等地。

(責任編輯:)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港珠澳大橋今日開通 房企提速佈局大灣區
來源:中國網地産 2018-10-24 14:59:51
目前百強房企中,已有超過30家房企佈局珠海中山等地。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