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訪香港“活化”老建築裏的“文藝綠洲”

來源:新華社 2018-10-22 17:21:42

尋訪香港“活化”老建築裏的“文藝綠洲”

新華社香港10月22日電 題:尋訪香港“活化”老建築裏的“文藝綠洲”

新華社記者閔捷 戰艷

香港九龍灣馬頭角道,一座由古樸的紅磚建成的院落引人矚目。院子的中央原樣保留著長長的飲水槽,那是當年為運到這裡進行檢疫和屠宰的牛準備的。這座佔地1.7公頃、近百年前的檢疫、屠宰中心,如今“活化”成“牛棚藝術村”,有15個藝術家工作室落戶在這座香港二級歷史建築裏。


在香港,保存古跡的方法有很多種,其中一種就是“活化”——以保留建築原貌為原則,改變建築物原有用途,使其以另一種方式長久保存下來。像“牛棚藝術村”這樣經過“活化”成為藝術工作區的歷史建築,在香港比比皆是。它們風格各異,已成為香港別具風韻的創意新地標。

昔日屠宰場 變身“牛棚藝術村”

走進“牛棚藝術村”,便可見幾排整齊的平房,一些藝術家工作室的門口張貼著設計新穎的海報,不過大部分工作室並不對公眾開放。

院落中“牛”的痕跡隨處可見:昔日的飲水槽,拴牛的金屬環、金屬鏈等,藝術家們還刻意在工作室中突出了這些“牛棚遺跡”,以與屋內展出的物品形成獨特的比照。

“牛棚藝術村”的前身,是被稱為“馬頭角牛房”的屠宰中心,建成于1908年,曾兼具牛畜檢疫站、屠房兩個功能。1999年,屠房北遷至上水,具有西方20世紀初市集特色的馬頭角牛房,被改建後租給本地藝術家使用。

作為對本地藝術家的支援,“牛棚藝術村”的場地租金比市場價格低。在幾家開門迎客的工作室中,有一家的主人是位雕刻藝術家,約30平方米的工作室內擺滿了他和合作夥伴的作品,包括銅雕、木雕、烙畫等。除了進行創作,工作室還不定期地開設“手作同樂日”,邀請市民來感受“牛棚藝術村”的獨特氛圍。

百年遊艇俱樂部 變身油街藝術空間

“油街實現”藝術空間位於港島北角鬧市區,該建築以紅磚砌墻,搭配著白色的門窗,帶來獨特的歷史感。遊客可進入院內,享受鬧市中的靜謐。

作為一處二級歷史建築,其前身是“香港皇家遊艇會”,于1908年落成使用。“油街實現”位於油街12號,名稱取自廣東話諧音“油街十二”,創意者希望藝術可在油街“實現”。

與常見的大型藝術空間相比,“油街實現”十分袖珍,只容得下兩個面積分別為190平方米和92平方米的展廳,還有兩個面積不大的活動室。但此處地方雖小,名氣卻大,有不少內地遊客慕名前來。

庭院裏有約300平方米的草坪和戶外空間,幾棵綠色的大樹與紅色的建築相映成趣。陳女士和好友們正在院中散步。她説,因為住得近,常來走動,這裡環境很好,坐在樹下就很舒服。

“盛食當灶”是正在進行的藝術活動之一。來訪者可帶來家中剩餘的新鮮蔬果,有效期內的罐頭、包裝食品、白米等,交換一杯時令特製飲品。收集而來的食材,多出的將被送給有需要的群體。

藝術推廣辦事處(社群藝術)館長連美嬌説,香港每天産生3600噸廚余,大概三分之一是可以重新利用的,希望通過活動能把這些資訊帶出去,從而影響每個人在生活中的決定。

“藝術家、觀眾也好,都要面對生活的不同問題,探索如何有創意地解決社會、生活上的不同問題。生活應該有藝術的成分。”她説。

舊警察宿舍變身 “元創方”成創意新地標

位於港島上環荷李活道的兩棟已婚警察宿舍,總樓面面積1.8萬平方米,2010年11月被列為香港三級歷史建築。兩棟平行排列的七層建築,“活化”後被有機地連接在一起——設計者在中庭上方搭建了富有現代感的玻璃天棚,並在中間建了視野開闊的空中花園。如今的“元創方”已成為融合了現代感和藝術氣息的創意新地標,文藝活動也豐富多彩。

可容納130個租戶的“元創方”,供本地設計師作為工作室或商鋪租用,新晉藝術家還可獲租金優惠。已成立8年的奧斯卡瑞藝術空間,兩年前落戶“元創方”。在這裡擔任美術老師的譚小姐説,每個週末來這裡畫畫的藝術愛好者非常多,有醫生、律師、IT界人士等,也有遊客和住在香港的外國人。

在“元創方”不遠處,新近開放的“大館”,前身為中區警署建築群,曾是大門深鎖的重地,經歷約10年維修及保育,今年5月底正式開放,公眾可自由出入。

這裡有香港最早的法院、監獄,總佔地面積約1.36萬平方米,曾長期作為香港警隊的總部。如今,這裡成了港島區最大的藝術和表演空間,與周邊的畫廊、表演場地等相呼應。

除了“大館”和“元創方”,早年曾是“灣仔街坊醫院”的藍屋,原本是舊工業大廈的JCCAC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以及由成片工業大廈變身而成的“夥炭藝術村”等,構成香港星羅棋佈的藝術地圖。

香港大學建築文物保護學部主任李浩然表示,文物保育關係到城市的長遠發展。如同自然環境需要不同的動物、植物一樣,城市也需要不同的建築,新舊不同風格都要有,否則便沒有特色,也無法實現可持續發展。

擅長“活化”老建築的香港人,不僅完好地保留了這些建築的舊有風貌,還別具匠心地激發出老建築與現代環境之間的火花,彰顯出它們的獨特美感。這些藝術空間,不僅為本地新晉藝術家、創意工作者們提供棲身之地,更為生活在“水泥叢林”中的都市人帶來了多樣的“文化綠洲”。

(責任編輯:)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尋訪香港“活化”老建築裏的“文藝綠洲”
來源:新華社2018-10-22 17:21:42
這座佔地1.7公頃、近百年前的檢疫、屠宰中心,如今“活化”成“牛棚藝術村”,有15個藝術家工作室落戶在這座香港二級歷史建築裏。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