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參股了華夏幸福的平安 地産野心有多大?

來源:中國網地産 2018-07-20 09:21:58

中國網地産  

在過去的一年,資本市場是倉皇的。從孫宏斌對樂視投資失敗的黯然淚下,到海航、萬達的炫賣停不下來,再到諸多中小房企的被踢出局,焦慮和失意不僅是普通人的日常,也是各商業大佬、投資人的關鍵詞。

此時,淪為丙方的王學文是焦慮的,而“隱形地王”馬明哲是喜悅的。這一切源於7月10日,平安資管聯姻華夏幸福,簽訂對賭協議,“染紅”了的華夏幸福有錢了,平安又有了新的地産標的。

拿“資本洗牌、屯糧續命,擁抱融合,迭代長青”中的前十二字,來形容這場聯姻,是如此貼切。只不過,看似雙贏下,泰合資本創始合夥人郭如意所説的“迭代長青”是有條件的,除了受政策變動等外部條件的影響,“關鍵還是取決於企業自身的發展戰略以及實施戰略的能力”,新城控股副總裁歐陽捷説。

曾經高調披靡,而今被媒體形容“落地鳳凰不如雞”的安邦,留給眾人談論的只有一地雞毛。而同樣作為險企,這個參股了華夏幸福的平安,它的地産野心有多大呢?平安的地産生意到底是拆雷還是埋雷?

平安愛上幸福

《我不是藥神》中説,窮病,是這個世界上最難治的病。 新一輪的地産寒冬下,資本重新洗牌,諸多房企都患了“窮病”,紛紛尋求靠山,“屯糧續命,擁抱融合”。平安龐大、且穩定以及低成本的資金實力,使其在資本市場遊刃有餘,奪得強勢話語權,成為治窮病的好“醫生”之一。

那個參股了華夏幸福的平安 地産野心有多大?-中國網地産

7月10日,平安與華夏幸福簽訂對賭協議,平安入股19.76%。對賭協議頗為苛刻,內容簡單來説:利潤補償承諾;優先購買權;平安分四期交付資金;平安在董事會謀得兩個席位;限制轉讓價格:集轉机讓不得低於本次價格。

多位業內人士告訴中國網地産,在其他領域,平安的確不好找合適的標的。主營PPP,是國家大力倡導的模式;主戰場在環京、雄安等潛力城市,華夏幸福的硬體條件符合險資的偏好。

這樁買賣對平安來説,進可攻退可守,似乎都划算。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柏文喜認為:進,平安能獲得很好的股權溢價和現金分紅;退,平安能獲得兜底的投資收益,按照股權比例獲取大量能帶來現金流的物業和土地、待售貨值的權益股權,並獲得對華夏幸福企業運營的話語權。

再不濟,平安還有自己的平安不動産。對於此次聯姻,宣稱價值投資的平安認為,華夏幸福目前估值相對具有吸引力,同時公司股息分派保持在穩定水準,投資者能夠獲得相對穩定的現金流。

這一切看起來似乎很美好。然而,“資本洗牌、屯糧續命,擁抱融合”過後,平安自此就能扶搖直上了嗎?歐陽捷認為,是否“迭代長青”取決於“企業自身的發展戰略以及實施戰略的能力”,這話一點沒毛病。

資本都是逐利的,不管誰的錢。股權出讓後,流動性的壓力轉到了經營管理以及業績的壓力上,考驗華夏幸福內功的時候才剛剛開始。趁勢低價入手,這樁橫算豎算,穩賺不賠的買賣,精明的馬明哲到底獲益幾何?我們權當個吃瓜群眾好了。

平安、安邦們的地産吃相

險資新規之下,房地産的融資結構和環境發生變化,以債權方式進入房地産業,受到一定限制,其他形式也紛紛受限,以股權投資進入地産的形式,成為險企進入地産業的重要通道之一。 

險資在房地産金融投資初期,主要依靠資産證券化模式,即拿地拿項目後,通過轉化為債券類固定收益産品。而隨著險企市場投資的深入,依託其全方位金牌牌照優勢,快速形成了債權、股權等多層次房地産金融投資體系,不僅投資大量不動産項目,還持有房企的股權。

早在2011年,中國平安就已經正式獲得保險資金PE(私募股權投資)、不動産“雙牌照”,成為行業內首家擁有保險資金PE及不動産投資資格的企業。2010年財報數據就顯示,平安可用於保險資金PE、不動産項目的投資金額超過千億元。

那個參股了華夏幸福的平安 地産野心有多大?-中國網地産

險資入駐企業列表  來源:園區屆

東方不亮西方亮,不把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顯然是平安馬明哲的生意經。平安主要通過房地産開發、房地産投資、房地産金融服務三個方向涉足房地産。除了華夏幸福,平安還持有碧桂園綠地、招商、金地、保利、華潤、綠城九龍倉融創、協信、旭輝藍光等多家地産企業的股票。至少拿地上百宗,大部分是以企業聯合體的形式。

平安有自己的平安不動産,而所有關於房地産資源,都可以流向平安不動産,如果這是未來全世界最大的不動産公司,不用奇怪。虎傑投資諮詢公司首席分析師張寅指出,平安投資範圍廣泛、種類多樣,涉及住宅、産業地産、寫字樓等類別,不僅分散了風險,還給自己留有很大的騰挪空間。

那個參股了華夏幸福的平安 地産野心有多大?-中國網地産

平安入股上市房企時間線

不僅如此,平安入股旭輝碧桂園甚至華夏幸福,對應持股都低於20%,控制在險資一般投資範圍內。平安入股旭輝10.12%、碧桂園9.9%、華夏幸福19.7%。與之前沒有控制權只有股份外,平安在華夏幸福董事會謀得兩個席位。

從平安在房企股權上謀求存在感來看,以險資為代表的房地産資産投資團隊的角色已成勢力。“險資+地産”,平安不是第一家,從媒體盤點來看,華夏人壽、國華人壽、中國人壽、前海人壽、安邦保險……都是地産公司座上賓。

其中,最著名的險企要屬目前不斷轉讓股份的安邦了。截止2018年2月23日,通過choice查詢十大流通股東數據,目前安邦持有的地産股,有遠洋集團29.98%、金融街控股29.98%、金地集團20.44%、中國建築11.05%、萬科A4.55%、保利地産3.41%、招商蛇口2.17%等,持股主體包括安邦人壽、安邦財險、安邦保險集團、和諧健康保險、安邦資管等多個公司。

柏文喜認為,險企有大量的浮存金,需要尋找風險較低、收益可觀和流動性較好的投資標的,來實現投資的保值增值。而上市龍頭地産無論在投資能力、産品能力、運營能力還是現金流把控方面,都有較好的經驗和內控機制,是險資較為適合的投資標的。

然而,曾經高調披靡,而今被媒體形容“落地鳳凰不如雞”,一天轉讓22億股的安邦,留給眾人談論的只是一地雞毛,地産生意更有棄療之勢。同樣作為險企,這個參股了華夏幸福的平安,它的地産生意是拆雷還是埋雷?

拆雷還是埋雷?

多位業內人士告訴中國網地産,看好平安與華夏幸福的聯姻,但柏文喜亦指出,在行業形勢變化下,平安未來發展如何,取決於其戰略調整是否得當,以及多元化發展下,機會與風險的把控是否有效。

股民擔心的卻是,平安入股了碧桂園旭輝綠地,基本都會引起後者股價大幅上升,這次成為華夏幸福二股東會不會也如此?另外,平安是長期戰略投資還是只為了炒股,會不會像拋售綠地一樣處理華夏幸福?平安拋售了綠地後,引起了股價大幅下跌,華夏幸福如何保證不重蹈覆轍?

有網友評論稱,上市公司用貸款或債券或債轉股後融得的大量資金,不是投入到生産經營領域,而是投入到股市,自回購自己股票,拉升股價,套利釣魚,然後再用炒高的股份再融資,再自回購,再釣魚。

2016年7月12日起,自綠地股價10元左右節點開始,平安創新一路減持,綠地股價旋即一路下跌,2017年底時,甚至跌至7元以下,2018年1月初,綠地股價才稍有恢復。

那個參股了華夏幸福的平安 地産野心有多大?-中國網地産

碧桂園股份佔比  來源:Wind

2018年春節前一週,短短幾天內,平安在二級市場大舉減持了碧桂園3123萬股股份,套現約4.55億港元。受此影響,在平安首次減持的2月6日當天,碧桂園股價應聲跌至14.5港元,跌幅達11.15%,並在此後六天連續下跌,最低跌至12.72港元。

有意思的是,平安最初均是以低價入股上述兩家公司,拋售後,為平安帶來了共計近90億的鉅額利潤,最高收益甚至有近6倍。

那個參股了華夏幸福的平安 地産野心有多大?-中國網地産

平安上市房企持股情況

比起資本市場的不可描述之事,平安所取得的收益如何,“外部環境,比如政策、金融環境等整體性變化,也會導致企業的業績影響超出預期”,金網路投資顧問有限公司總經理楊強宏認為,“也取決於企業自身的發展戰略以及實施戰略的能力”,歐陽捷説。

有業內人士認為,在有一定週期性和高杠桿性的地産行業,如果由於政策影響,或者地産業出現的泡沫比較嚴重,地産業出現大幅衰退,而地産公司由於高杠桿特性,比如在房地産嚴控之下,為保證現金流,諸如高週轉之下的品質問題所引發的一系列蝴蝶效應,會影響企業的市值,進而影響到中國平安的投資本金,這種概率不是沒有。

此外,無論在國外和國內,“險資儘管成本低,如果沒有通貨膨脹,投資收益是很差的,關鍵要看資産是否優良,增值效應如何”,佰思社地産投資諮詢董事總經理公衍奎説。

如何避免如安邦般淪為落地鳳凰,我們猜得到平安的開頭,卻猜不到結尾。

(責任編輯:)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那個參股了華夏幸福的平安 地産野心有多大?
來源:中國網地産2018-07-20 09:21:58
從孫宏斌對樂視投資失敗的黯然淚下,到海航、萬達的炫賣停不下來,再到諸多中小房企的被踢出局,焦慮和失意不僅是普通人的日常,也是各商業大佬、投資人的關鍵詞。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