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中小銀行暫停個人住房抵押消費貸

來源:人民網 2018-04-25 08:46:37

原標題:多家中小銀行暫停個人住房抵押消費貸 隱現經營策略調整


總部在蘇浙地區的幾家中小型銀行在上海的個人住房抵押貸(非經營類)業務目前已經暫停。


據悉,此舉與監管部門整頓消費貸違規流入股市、樓市等有關。自去年以來,已有銀行因這類貸款違規進入樓市等領域,吃到監管罰單。


在金融強監管和新的經營形勢下,這一業務暫停也是今年銀行資産投向發生重要調整的縮影。一家上市城商行人士稱,對中小銀行而言,降低房地産類資産投向比例,某種程度上是一種戰略性撤退,將資源轉向信用卡、大零售等業務,已是大勢所趨。


多家銀行暫停個人住房抵押消費貸


滬上一家外資通信公司的工程師蔣布計劃將手中一套房産向銀行抵押貸款,然而在諮詢幾家銀行的貸款經理後,被告知個人住房抵押貸(非經營類)已暫停。“除非利率提高到10%,還有可能批貸。”蔣布被告知。


據悉,年初時,某上市城商行個人住房抵押貸最高額度可達600萬元(非經營類),一次授信,最長期限5年,月息0.6%,但近期該項業務已暫停。


個人住房抵押貸(非經營類)主要是面向個人的消費貸款,比如裝修、教育等。與一般純信用消費貸相比,住房抵押消費貸的額度高出很多。


然而問題隨之而來。“誰會貸幾百萬元去消費呢?”一家上市城商行上海某支行行長助理透露,過去這類貸款被挪用作買房湊首付款的“擦邊球”行為較為常見。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説,對於當前住房抵押消費貸來説,管控符合預期。市場方面需要關注各類首付貸風險——類似住房抵押消費貸——非常容易流向房地産領域。


這兩年來,在房地産市場調控背景下,監管部門已發文嚴控這類貸款流入樓市、股市等領域。截至目前,已有不止一家銀行吃到相關罰單。因此,不少銀行主動暫停了這類業務或者下調額度。


上述城商行人士稱,去年該行先將個人住房抵押消費貸額度上限下調至100萬元,隨後就全面暫停。如今只有個人純信用消費貸業務,額度最高為30萬元。


隱現銀行經營策略調整


銀行這一動作,雖與金融強監管有直接關係,但也隱現出銀行經營策略的重大調整。


另一家上市城商行人士表示,這項業務的調整,其實折射出銀行資産投向的策略性調整。銀行資金成本上漲,負債端結構發生變化,進而傳遞至資産端,是業務調整的原因之一。


目前,銀行存款增速已降至歷史低點,即將落地的資管新規進一步加大銀行吸儲難度。新規之下,銀行將告別過去以理財為主的資金吸收方式,近期結構性存款規模激增、大額存單利率上調等,都反映出銀行資金成本較以往高出不少。


“資金成本高了,很難向客戶轉嫁。小銀行對資金價格更敏感,無法支撐過去的客戶結構,部分企業客戶轉移至大行。降低房産類資産比例,對我們而言,稱得上是一種戰略性撤退。”上述城商行人士説,雖然銀行住房按揭貸款沒有暫停,但是從銀行房貸利率的上浮可以窺見,房貸在收緊。


來自第三方平臺融360統計數據顯示,今年3月,至少20家銀行在北上廣地區的個人住房貸款利率上浮10%至30%,部分銀行暫停受理,個別銀行額度已經用完。


上海市一季度信貸數據顯示,3月末上海市本外幣個人貸款餘額同比增長17.8%,較上年末下降3.5個百分點,增速為近兩年最低。從貸款投向來看,本外幣個人住房貸款一季度新增130.84億元,同比少增545.11億元。


貸款去哪了?從上市銀行2017年年報來看,不少銀行都將信貸資源向輕資産、收益較高的業務傾斜,比如大零售、信用卡分期等。過去以對公業務為主的中信、平安、浦發等幾家銀行,2017年以來個人消費貸和信用卡業務都出現大爆發,且為業績貢獻不少。


上述城商行人士還説,銀行暫停上述業務,還跟今年貸款額度緊張有關。他透露,有相關窗口指導,今年表內新增貸款會很少。


(責任編輯:)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多家中小銀行暫停個人住房抵押消費貸
來源:人民網2018-04-25 08:46:37
總部在蘇浙地區的幾家中小型銀行在上海的個人住房抵押貸(非經營類)業務目前已經暫停。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