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西村四十年:農村集體經濟從“樣本”走向轉型

來源:中國新聞網 2018-04-23 08:26:01

“華西村”,在中國改革開放的四十年中,一直是農村富裕的代名詞。這個地處長江三角洲腹地的村莊創造的”華西樣本”,是中國改革開放的一個重要見證,也是中國農村改革發展的歷史縮影。


被華西村民至今念在口中的老書記吳仁寶,把一個貧窮落後的小鄉村建成了“中國第一村”,成為“華西樣本”的締造者。如今,老書記的四子吳協恩,成為華西村的“二代掌門”,在他看來,華西的發展史是一部“改革史”,如今在他面前更是一條“轉型之路”。


1978年11月,安徽小崗村實行“分田到戶,自負盈虧”的家庭聯産承包責任制(大包乾),拉開了農村改革的大幕。然而在華西,作為村支書的吳仁寶則提出全村600多畝糧田集體承包給村裏的30名種田能手,把絕大多數勞動力轉移到蓬勃興起的鄉鎮企業工作。將農民變成工人。自此,華西村的鄉鎮企業“異軍突起”,華西模式成為中國鄉鎮經濟的一面旗幟。


1988年,華西在江蘇省率先成為了“億元村”。


華西“村民”成“股民”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末,“家家萬元戶”,讓華西引來了全國人民羨慕的目光。不滿足於“村民”個人富裕的吳仁寶老書記動員村民們把年終分配的錢投資建廠,將“村民”變成了“股民”。從此逐步形成了具有華西特色的“集體控股、個人入股”的新型股份制集體經濟制度。1999年7月,華西村股票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開創了“村莊上市”的先例。


彼時,鄉鎮企業改制的浪潮席捲全國,老書記則根據本村情況實行“抓大扶小”,化解了“公”與“私”的矛盾。正因為吳仁寶的堅持,使華西村走出了一條以集體經濟為主,多种經濟成分並存的多元化、混合型經濟發展新路子。


吳協恩介紹,現在,華西集體所有佔股比例為75.37%,村民個人佔股比例為24.63%。“家家住別墅洋房”“戶戶有百萬存款”是如今華西村民的真實寫照。


2003年,吳仁寶老書記隱退,吳協恩繼任“一把手”,任江蘇華西集團公司(下稱“華西集團”)董事長、總經理和華西村黨委書記。此時,華西已是一個下轄8大公司、年銷售收入達105億元人民幣的大型企業集團。“我也知道‘守業難’,難就難在‘守’字上,那麼我就去‘創’業。”吳協恩如是説。


隨著中國經濟的結構性調整,傳統勞動密集型企業正在喪失傳統的競爭優勢,盛名之下的華西,其紡織和冶金兩大支柱性産業同樣面臨發展之困。接手華西的吳協恩開始著手“轉型創新”。數據顯示,到2013年,華西陸續關掉了普線、帶鋼、棒材等9家能耗高、效率低的企業,鋼鐵部分去産能130萬噸,相當於原有産能的三分之一。同時關掉了兩家熱電廠,每年減少原煤消耗21萬噸。與此同時,吳協恩悄悄涉足金融領域、進軍網際網路娛樂、物聯網應用、移動數字閱讀等諸多行業。“我們到雲南開採大理石,到重慶、湖北建設農商城,到美國搞並購和晶片開發,到波斯灣開展海洋工程,到日本學種大米,到莫三比克開採花崗岩,到秘魯、阿根廷捕魷魚。華西涉足的産業從天上到地下,從陸地到海洋,從東部到西部,從國內到國外。”吳協恩如是介紹華西村近年來的産業轉型佈局。


轉型發展也為華西引來了負債率過高的質疑,但在吳協恩看來,華西百分之五十幾的負債率並不高,而這正是為了提高華西的資源配置效率,吳協恩説:“現在的華西瞄準的是國內、國外兩個市場,我們不是以華西為世界,而是以世界為華西。”全球的産業佈局使得華西形成了“轉型空間開拓在外部,轉型成果體現在本部的新格局。”吳協恩説,爭取“十三五”到“十四五”期間,國外的利潤要達到每年10個億。


每天清晨7點30,華西村的7位年輕人會開著豪車去華西都市農業高品質稻米生産基地上班。換上工作服,穿上膠鞋,走進農田,培土、育苗……他們是華西村從百位報名的年輕人中遴選出的年輕農民,他們被送到日本學習現代農業技術,學成後回到華西開始種地。華西的富裕,使得華西的年輕人大學畢業後98%都選擇了回鄉就業。他們生活富足,遠超中國大部分的都市,在吳協恩看來,華西的“農三代”,不該失去“農民”的本色。而他談及華西的未來,他希望將華西打造成一個“農村都市”,既要有都市品質,又不失農村特色。


吳協恩對“農村都市”給出了八條標準:發展更高品質、管理更具規範、生態更加宜居、文化更現繁榮、人才更大舞臺、社會更多包容、幸福更有溫度、幹群更講正氣。吳協恩説,要把華西打造成“百年企業、百年村莊”,為實現這個目標,華西要“在轉型中發展,在發展轉机型”,而這個轉型發展之路,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


(責任編輯:)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華西村四十年:農村集體經濟從“樣本”走向轉型
來源:中國新聞網2018-04-23 08:26:01
“華西村”,在中國改革開放的四十年中,一直是農村富裕的代名詞。這個地處長江三角洲腹地的村莊創造的”華西樣本”,是中國改革開放的一個重要見證,也是中國農村改革發展的歷史縮影。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