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級開發區土地開發建設已建成超70%

來源:中國新聞網 2017-12-21 10:03:45

原標題:戴德梁行:上海房地産投資市場交易額達1200億元


據國土部網站消息,國土部昨日發佈《國家級開發區土地集約利用評價情況通報》(下稱《通報》)。《通報》透露,土地開發建設程度持續保持良好態勢,已建成超70%。


《通報》稱,為全面貫徹《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及《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促進開發區改革和創新發展的若干意見》(國辦發〔2017〕7號)有關精神,進一步落實最嚴格的節約用地制度,大力推進開發區節約集約用地,2017年,國土資源部組織開展了全國開發區土地集約利用更新評價工作。按照《國土資源部辦公廳關於開展2017年度開發區土地集約利用更新評價工作的通知》(國土資廳函〔2017〕304號)要求,共有483個國家級開發區依據相關技術標準,對土地集約利用狀況進行了更新評價。


本次更新評價工作在2016年度更新評價的基礎上開展,更新時點為2016年12月31日。參與更新評價的國家級開發區共483個,批復四至範圍內土地總面積4788平方公里,約佔全國建設用地面積的1.2%,平均單個開發區面積為9.9平方公里。其中,東部地區236個,中部地區99個,西部地區106個,東北地區42個。按評價類型統計,工業主導型開發區392個,産城融合型開發區91個。按管理類型統計,經濟技術開發區、邊境經濟合作區等經濟類開發區238個,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等高新類開發區139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106個。


截至2016年12月31日,483個國家級開發區累計完成工業(物流)企業固定資産投資總額11.7萬億元;實現工業(物流)企業總收入22.5萬億元、開發區二三産業稅收總額2.4萬億元、工業(物流)企業稅收總額1.1萬億元;實現高新技術産業總收入9.9萬億元、高新技術産業稅收總額0.5萬億元。國家級開發區總體經濟社會效益顯著,充分發揮了作為經濟發展、産業集聚的載體和平臺作用。


此次更新評價結果顯示,土地開發建設程度持續保持良好態勢,已建成超70%;産業用地比例略有下降,用地結構綜合化趨勢初顯;土地利用強度穩步提高,土地投入産出效益及稅收明顯增加,集約程度穩步提高;土地管理績效進一步提高,閒置土地數量大幅減少。


按照不同區域開發區情況區分,東部地區開發區集約利用總體水準最高,用地效益及增幅顯著好于其他區域;中部地區開發區土地利用強度較高,但投入産出效益不夠理想;西部地區開發區土地利用程度略有下降,産業用地比例和利用強度偏低;東北地區開發區土地利用程度高,但利用強度和用地效益較低,投入産出效益有下降趨勢。


按照不同類型開發區情況區分,高新類開發區集約利用總體水準最好且提升較快,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用地效益提升明顯,經濟類開發區投入和産出水準相對較低;工業主導型開發區土地利用強度高,投入産出效益增加明顯,産城融合型開發區土地利用程度高。


開發區土地利用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土地開發狀況不平衡。部分開發區批復四至範圍內已無地可用,但有部分開發區批准設立多年仍有大面積土地未開發建設;土地利用強度和效益不平衡,部分開發區土地利用強度遠低於全國水準,土地資源利用不合理;開發區區域發展不平衡,西部和東北地區開發區集約利用水準有較大提升空間。


下一步的工作重點是:強化空間管控,嚴格開發邊界管理;積極盤活存量,大力推進開發區低效用地再開發;促進區域協調,支援不同區域開發區差異化發展;加強動態管理,建立健全激勵機制和退出機制。


(責任編輯:)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國家級開發區土地開發建設已建成超70%
來源:中國新聞網2017-12-21 10:03:45
據國土部網站消息,國土部昨日發佈《國家級開發區土地集約利用評價情況通報》(下稱《通報》)。《通報》透露,土地開發建設程度持續保持良好態勢,已建成超70%。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