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規落地!河北新建小區要配建養老服務設施

來源:河北新聞網 2017-09-21 14:19:44

(原標題:新規落地!河北新建小區要配建養老服務設施)


為促進河北省養老服務業更好更快發展,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提升養老服務品質的若干意見》,結合實際,河北省印發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提升養老服務品質的實施意見。


今後,未按要求配建養老服務設施的住宅小區,住房城鄉建設部門不予辦理竣工驗收備案;將養老護理員納入企業新型學徒制試點和城市積分入戶政策範圍……


未按要求配建養老服務設施


的住宅小區不予辦理驗收備案


新建居住區按每百戶不少於30平方米的標準配套建設養老服務設施,在規劃條件和開發項目建設條件意見書中予以載明,並列入土地出讓合同,與住宅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驗收;老舊小區按照每百戶不低於20平方米的標準,由所在地政府負責通過購置、置換、租賃等方式逐步配置,所有權、使用權屬於政府的養老服務設施不得改變用途。


未按要求配建、不能同步交付使用的住宅小區,住房城鄉建設部門不予辦理竣工驗收備案。


按照有關標準和規範,通過政府補貼、産業引導和業主眾籌等方式,加快推進老舊居住小區和老年人家庭的無障礙改造。


推動開展多層老舊住宅電梯加裝。支援開發老年宜居住宅和代際親情住宅。


政府財政資金應向農村傾斜


各級政府用於養老服務的財政性資金應重點向農村傾斜,農村集體經濟、農村土地流轉等收益分配應充分考慮解決本村老年人的養老問題。進一步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中有關農村可以將未承包的集體所有的部分土地、山林、水面、灘塗等作為養老基地,收益供老年人養老的要求。


鼓勵各地利用閒置的村集體土地、房屋、農家院等場所建設農村幸福院等自助式、互助式養老服務設施,加強與農村危房改造等涉農基本住房保障政策的銜接。


將養老護理員納入城市積分入戶政策範圍


養老服務機構應當積極改善養老服務人員工作條件,依法繳納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社會保險費,提高工資福利待遇。鼓勵專業對口畢業生從事養老服務業工作,探索建立養老從業人員“入職獎補”制度,對在養老護理崗位連續工作達到一定年限的大中專院校畢業生,政府給予一次性入職獎勵。


將養老護理員納入企業新型學徒制試點和城市積分入戶政策範圍。積極開發老年人力資源,為老年人的家庭成員提供養老服務培訓,倡導“互助養老”模式。


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


設立營利性養老機構,按“先照後證”的簡化程式執行。非本地投資者舉辦養老服務項目與本地投資者享受同等政策待遇。


鼓勵境外投資者在我省設立非營利性養老機構,並與境內投資者享受同等優惠政策。


提高行政審批效率。申請設立養老服務類社會組織,符合直接登記條件的可以直接向民政部門依法申請登記,不再經由業務主管單位審查同意。


鼓勵社會力量通過獨資、合資、合作、聯營、參股、租賃等方式,參與公辦養老機構改革。政府投資建設和購置的養老設施、新建居民區按規定配建並移交給政府部門的養老設施、利用政府其他設施和國有單位培訓療養機構等改建的養老設施,均可實施公建民營。改革公辦養老機構運營方式,鼓勵實行服務外包。


完善財稅支援和投融資政策


建立健全針對經濟困難的高齡、失能老年人的補貼制度,統一設計、分類施補,提高補貼政策的精準度。對養老機構的運作補貼應逐步由“補磚頭”“補床頭”向“補人頭”轉變,要根據接收失能老年人等情況合理髮放。對提供相同服務的經營性養老機構應享受與公益性養老機構同等補貼政策。


落實民政部等10部門《關於鼓勵民間資本參與養老服務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民發〔2015〕33號)有關要求,對民辦養老機構提供的育養服務免征增 值稅。


拓寬投融資渠道。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的原則,通過政府投資引導基金吸引社會資本共同設立養老服務業發展股權投資基金,支援符合養老産業發展方向的企業和投資項目。


《河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提升養老服務品質的實施意見 》全文請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河北發佈)


(責任編輯:)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新規落地!河北新建小區要配建養老服務設施
來源:河北新聞網2017-09-21 14:19:44
為促進河北省養老服務業更好更快發展,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提升養老服務品質的若干意見》,結合實際,河北省印發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提升養老服務品質的實施意見。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