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詳情眼花繚亂,配料表卻不展示,網購食品真有點不放心。”今天,剛從大理旅遊回來的90後程式員小王對記者説,因為對那邊的鮮花餅唸唸不忘,於是想上網買點。然而,他發現,不少店舖打出“0香精”“純天然”招牌,唯獨配料表蹤跡難尋,只能向客服索要。有商家爽快地發過來,但也有商家回復“明天給你拍照”,還有商家只是表示“絕對沒有添加劑”。
記者調查發現,不展示食品配料表的現象在電商平臺並不鮮見。一些耳熟能詳的連鎖品牌相對較為規範,但眾多“手作”“私房”“秘制”的自製産品情況較為嚴重。
在一家線上售賣“自製湘西辣椒醬”的店舖內,記者在商品詳情頁未能找到配料表,轉而詢問客服,對方表示成分有“辣椒、鹽、油、芝麻、十三香”,當記者關心“是否添加味精”時,對方回復“也有一點點”。
如此遮遮掩掩的商家並不少,有的店舖雖然展示了配料表,但隱去了部分資訊。
北京市民李女士在網上選購蛋黃酥時發現,商家僅展示了“主要配料”,包括紅豆餡、小麥粉、鹹鴨蛋黃、黃油等寥寥幾項。經要求,對方發來了産品包裝上的完整配料表,其中涵蓋了脫氫乙酸鈉、羥丙基二澱粉磷酸酯等七八種添加劑,以及“食用油脂製品”“牛奶味固體飲料”等語焉不詳的成分。在配料表底部,李女士發現還有一行“致敏提示”。
“家裏有孩子,我買食品很注重成分。商家避重就輕,不尊重消費者的知情權,此類食品也對過敏等特殊人群不友好,甚至可能危及健康。”李女士覺得,線上和線下購物不應區別對待,配料表是消費者選購的重要參考,應完整地展示到網頁上。
除了成分不詳、含有添加劑等原因導致商家不願主動展示配料表外,記者也看到,一些線上便利店的商品詳情頁只有一張圖片,商家往往只拍攝産品的正面照片,而忽略了其他內容。
“無論出於什麼動機,商家‘藏’起配料表的行為都是不被法律允許的,沒有線上與線下的區別。”北京拙樸律師事務所律師謝燕平表示,根據食品安全法,預包裝食品的包裝上應當有標簽,標簽應當標明成分或配料表;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經營者向消費者提供有關商品的品質等資訊,應當真實、全面,不得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宣傳。
謝燕平認為,監管部門應加大執法力度,細化相關標準;電商平臺應設置硬性要求,督促商家規範展示食品配料表,及時糾正違法行為;商家應嚴格遵守相關法律規定,準確、及時地披露配料表等商品資訊,充分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