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有6條高鐵線路盈利】大基建,迎來轉捩點。
近日,武廣高鐵、滬杭客專、滬昆客專、杭甬客專4條高鐵票價將於6月開啟漲價窗口,其中武廣高鐵全程票價漲幅在20%左右。
按照最新方案,武漢站至廣州南站,二等座從463.5元最高漲到553元;上海虹橋到杭州東站,二等座則從73元漲到最高87元。
對此,官方回應稱為“靈活定價”和“差異化調節”,高峰時期價格更高,但平時有折扣,屬於“正常市場行為”。
無論如何,都讓人聯想到此前部分城市煤氣價格上漲。
不少人驚呼,公用事業漲價潮來臨?
01
高鐵,為何要調價?
其實,早在2016年,有關方面就放開高鐵差異化定價,廣深、京滬高鐵早已先行一步,一些新線路平均票價都不低。
但大規模的調價,似乎才剛剛開始。
宏觀大環境的變化可謂眾所週知,而經過多年集中建設,鐵路債務累積到了一定程式,亟需破局。
作為鐵路投資運營的主體,中國國家鐵路集團雖然已經扭虧為盈,但還有數萬億的債務背在身上。
根據最新報告,2023年,國鐵集團實現營業收入12454億元,凈利潤33億,而總負債高達6.13萬億元。
這已經是業績最好的一年了。過去15年,鐵路部門只有3年賺了錢。
與此同時,在大規模建設之下,我國高鐵路網日益成形,但每年七八千億的投資之下,鐵路負債也越滾越大。
不説還本,如此龐大的負債,每年利息支出都有2000多億元。
據不完全統計,全國上百條高鐵線路中,具有持續盈利能力的只有6條:京滬、京津、滬杭、滬寧、寧杭、廣深港。
這些高鐵連通的都是超大特大城市,經濟發達,人口眾多,商務交流頻繁,漲價可謂立竿見影。
與之對比,還有90%以上的路線,尤其是在欠發達地區,高鐵未來恐怕都沒有盈利的可能。
然而,受制于經濟發展、收入水準、客流規模,即使高鐵線路仍舊大幅虧損,想漲價也不容易。
所以,發達地區、人口密集地區,只能首當其衝。
02
作為大基建時代的産物,高鐵屬於典型的超前建設,領先於世界。
中國目前高鐵里程佔了全球7成左右,9省率先實現“市市通高鐵”,就連欠發達地區也是無處不在。
一眾省份在實現“市市通高鐵”後,又紛紛祭出了“市市通350高鐵”的宏大目標,而眾多跨國高鐵也已在路上。
高鐵第一大國,市市通高鐵,這些桂冠背後,並非純粹的市場原則在支撐,而是靠轉移支付和負債支撐起來的。
高鐵造價高昂,投資回報週期漫長,沒有足夠多的客流作為支撐,許多線路本身是沒有經濟性的。
高鐵只有連線成網,才會形成規模,帶來網路效應,從而降低單位公里的運營成本,這也是鐵路大幅超前建設的原因之一。
同時,隨著高鐵路網形成,大規模建設即將到了尾聲。高鐵將從大投資步入大維護時代。
投資要錢,維護也要錢,錢從何來?
好在大國一盤棋,東部地區的轉移支付,各種地方債的發行,解決了初始資金的問題,讓欠發達地區也能迅速躋身高鐵網路。
但是,任何大規模的超前建設,需要國力作為支撐,更需要以經濟、財政、人口的強增長為前提。
行情走高之時,一切都不成問題。如果邏輯反轉,高鐵調價,只會是必然事件。
03
高鐵漲價,標誌著狂飆突進的大基建時代,迎來轉捩點。
在投資成本不斷攀升、債務積累越來越大、維護成本開始凸顯的當下,大基建從大投資模式,步入新的階段。
要知道,在高鐵調價的同時,全國鐵路建設也在逐步收緊。
早在2021年,四部門發佈新規,嚴格控制建設既有高鐵的平行線路,不是所有城市都能繼續建設設計時速350公里級別的高鐵。
這種背景下,部分高鐵項目被叫停,部分被納入規劃的高鐵一直停留在紙面之上。
不過,這兩年,在穩經濟、穩增長之下,一些高鐵路線再次放開。
作為備受矚目的超級工程,京滬第二高鐵、沿江高鐵、沿海高鐵等重點項目仍在持續推進。
早在8年前,我國規劃了“八縱八橫”高鐵路網,目前主通道已完成80%,再加上開工建設的,幾乎都已開工。
等到高鐵主幹道完成,大規模的鐵路建設或將放緩,大基建時代有可能告一段落,高鐵出海將成為新的方向。
與高鐵一樣,地鐵建設收緊的速度更快一些。
且不説地鐵建設門檻早已提高,而大城市的地鐵規劃線路紛紛被砍,而官方也不再審批新晉城市的首輪地鐵規劃。
地鐵建設,幾乎都靠地方政府,而地鐵票價更是靠補貼維持,財政補貼是個無底洞。
就連人口眾多的超大特大城市,地鐵都難以自負盈虧,遑論一般地市?
據統計,扣除政府補貼,2/3以上城市都陷入虧損;若再扣除地産開發及物業收益,只有個別城市能實現盈虧平衡。
這是否意味著大基建時代就此轉向,我們拭目以待。
04
公用事業會否迎來漲價潮?
長期以來,我們公用事業價格,與國際相比似乎並不算高。
水電氣價格也多年未有變動,而除了個別省份外,高鐵票價多數都是成本定價,背後存在龐大的財政補貼。
在經濟高增長時代,有著財政高增長的預期,更有賣地收入的強勢回補,公用事業借助補貼能維持相對較低價格。
但這一邏輯在當下已不適用,地方政府開始過緊日子,而地方債務壓力與日俱增,公用事業漲價是再簡單不過的選擇。
畢竟,水電煤氣和鐵路,都屬於壟斷或準壟斷行業,屬於公共基礎設施,幾乎沒有競爭者,誰都離不開。
高鐵也是如此。高鐵在800公里以內的客運優勢獨一無二。無論是普鐵、民航還是公路客運,都無法與之相提並論。
一句話,房價不漲,什麼都要開始漲了。
當然,在許多人看來,公用事業漲價還有一重考量,帶動通脹預期回暖。
前不久,官方曾表示“促進物價溫和回升,保持物價在合理水準”。
公共事業和基礎服務價格上漲,具有較強的傳導效應,能帶動CPI的上行。
一盤大棋,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