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中外專家熱議《孫子兵法》現實意義 研究避免戰爭是更重要的事
來源:中國新聞網2023-10-30 09:39:35
大字

2500多年來,中國古代軍事著作《孫子兵法》中的名句在海內外廣為流傳,今天亦為人所熟知。其中,“不戰而屈人之兵”是瑞士人道主義對話中心執行主任、聯合國秘書長高層專家小組成員韓達偉(David Harland)最喜歡的語句:“能夠防止武裝衝突發生是對世界和平的一大貢獻。”

第十屆北京香山論壇將於10月30日開幕,作為相關配套活動之一的孫子兵法專題研討會于29日展開。中新社記者當天在現場看到,會議開始前10分鐘,會場內就已座無虛席,過道上都站滿了來自各國的與會嘉賓和媒體記者。

“《孫子兵法》聚焦的許多重點原則並不是關於戰爭,而是關於如何避免戰爭。”瑞士人道主義對話中心高級顧問邁克爾·瓦提裘提斯(Michael Vatikiotis)表示,《孫子兵法》對當今世界衝突管理給出了啟示,現代戰爭的危害性實際在增大,人們應該聚焦如何在變化中不斷締造和平。

《孫子兵法》開篇即雲:“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解放軍軍事科學院研究員侯昂妤表示,孫子對戰爭的殘酷性認識得非常清醒,《孫子兵法》通篇都是對戰爭殘酷性的一種警示。“比如説,‘非利不動,非得不用,非危不戰’。”

“我認為孫武是第一個將戰爭理解為政治過程的思想家,這可能也是他為什麼提出,取得勝利的最好方式是不發動戰爭。”韓達偉説,當前國際體系變得很不穩定。中國所借鑒的傳統思想有著悠久歷史,在當前某些情況下可能會非常有用。

“當烏克蘭危機發生後,我意識到很多公開報道中的情況都能從《孫子兵法》裏得到印證。”美國海軍分析中心副總裁馮德威(David Finkelstein)舉例説,孫子説過,沒有國家能夠從拖延的戰爭中獲益,即“夫兵久而國利者,未之有也”。目前看來,烏克蘭危機正演變為一場持久戰、消耗戰。“有觀點認為,新型高科技武器能夠達到速勝戰果,烏克蘭危機卻給了我們重新審視這種觀點的理由。”

這位專家也指出,從《孫子兵法》看今朝,能夠得到的一個啟示便是,當前世界上的衝突對抗應成為一種警示,告訴人們用戰爭方式解決問題是一場極其危險的賭博,且不會如預想一般獲得成功。

《孫子兵法》被奉為“武經之首”,其內容共分十三篇。自問世以來,歷代兵學家、軍事家皆熟記研習之,用以指導戰爭實踐和發展軍事理論,其戰略思想也滲透到政治外交、商業競爭、企業管理、體育競賽等諸多領域。而《孫子兵法》的英文譯名則是“戰爭的藝術(The Art of War)”。

“過去五六十年間,我們一直在打仗。我們總在戰爭中獲勝,卻在政治和外交上失敗了。”阿富汗發展與和平研究中?主任哈迪姆(Said Intizar Khadim)曾將《孫子兵法》翻譯為本國語言。“甚至不費一槍一彈就贏得戰爭,這才是藝術,更多是關於外交、談判、交流。這確實很能令人受到啟發。”

哈迪姆説,現在人們需要了解什麼是戰爭,為什麼會發生戰爭,以及如何才能停止流血、停止戰爭。“戰爭不是擺在桌面上的唯一選擇,談判也是一種行動”,“戰爭是各方最後選擇的手段”。

侯昂妤認為,研究戰爭是件重要的事,研究避免戰爭則是件更重要的事。作為一位軍事家,孫子的觀點已經超越了軍事。《孫子兵法》不只停留在戰術層面,更有戰略層面的內容,不會隨著技術的發展而退出歷史舞臺。“古人給我們留下的是思想、是智慧,不是答案。答案需要我們自己去尋找。”

軍事科學院研究員李抒音表示,《孫子兵法》僅六千余字,多年來一直為人們所研究,不僅中國在研究,其他國家也在研究,不僅軍隊在研究,商界也在研究。“這也是中華文明源遠流長,中國兵法精華、兵法智慧的一個體現。”(完)

分享到
037165901996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