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2023屆高校畢業生迎來了秋招季 低年級學生開始“卷”實習
來源:央視網2022-10-22 16:44:36
大字

【2023屆高校畢業生迎來了秋招季】金秋時節,2023屆高校畢業生迎來了秋招季。求職應聘過程中,很多準畢業生發現,大部分招聘崗位除了對專業、學歷有要求外,還要求求職者有相關崗位的技能經驗、工作經驗。

要求應屆大學畢業生有工作經驗,這似乎有點不太合理。不過,面對現實,被外界稱為“整頓職場一代”的“00後”們,似乎無心去質疑這樣的要求是否合理,而是一扭頭,早早投入到了實習大潮中。

澎湃新聞記者在近期採訪調查中發現,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早在大一大二就開始嘗試去各種行業、崗位實習了。

在某社交媒體上,記者搜索“大一大二實習”這一關鍵詞後,顯示了兩萬餘條相關筆記,其中不乏有點讚收藏量過萬的“熱帖”。而在某電商平臺內可以搜索到眾多名稱帶有“實習”“實習內推”“保拿offer”等標簽的商品,銷量最高的店舖月銷售量已達數百。

在採訪中,記者發現一些“00後”的大學生,不僅會在大一大二的寒暑假去尋找實習機會,甚至會學期中間“翹課”去參加實習。多名早早開始實習的大學生告訴澎湃新聞,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和疫情給就業市場帶來的不確定性,他們提前感知到了來自考研、就業的競爭壓力。有學生説,將實習提前至大一大二,可以為準備考研、保研預留充分時間,也可以為求職、為尋找適合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提供幫助,這是他們的一條重要的“破局之路”。也有學生表示,壓力之下,大學生實習的內涵正在悄然改變:以前,實習是為了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現在,實習是一種提高競爭力的重要手段。

近日,來自不同高校不同專業的三名大學生,向澎湃新聞記者講述了他們從大一大二開始實習的故事經歷,以及他們對未來發展的思考與計劃。

大學生實習前移至大一大二

鹿雲是一所211高校的大三學生,所學專業是新聞學。目前,他正在一家公司從事電商運營方面的實習中。

談起實習,他説:“我可能是我們年級實習經歷最豐富的學生了。實習對我來説很重要,這是我提升自身競爭力的重要抓手。”

早在進入大三之前,鹿雲就擁有了三段實習經歷和一段項目經歷。

他大一時曾在地方電視臺實習了三個月,隨後在快消行業完成了一段市場行銷項目實習。

大二時,他在一家網際網路大廠完成了為期三個月的運營實習。通過這次實習,他也發現了自己的興趣,決定繼續在網際網路領域深耕。大二的暑假,他還在北京的一家網際網路公司進行了實習。

同樣今年在讀大三的佳然和寧悅也早早就開始實習了。

佳然是上海一所高校的法學生,曾經在一家國企的職能崗實習,大二暑假還在上海陸家嘴的一家律師事務所實習過。

關於實習,佳然腦海裏跳出的第一個關鍵詞是“加速”——她真切感受到了週遭同學對於實習的熱情。

“法學是一門重視實際應用的學科,僅僅通曉法哲學之類的大道理是不能當法官或律師的。學校會要求學生在大四進行實習,但現在來看,大家普遍將實習前提到了大二。”佳然説。

佳然告訴澎湃新聞,往年學校都會利用校友資源,對接一些公檢法部門、企業和律所,為學生們牽線搭橋,給學生提供一些實習機會。今年受疫情影響,學校提供的實習資源有限,但學生們找實習的熱情絲毫沒有消減。“今年疫情期間,就有很多同學著手準備線上遠端實習了。”佳然介紹道。

佳然還記得,大學剛入學時,學長學姐們在傳授經驗時會説,成績對法學生尤為重要,實習只是高年級學生要考慮的事情。因為只要成績足夠好,就很容易被好律師事務所錄用。

“但在疫情衝擊之下,行業動蕩,據我所知,今年一些校招生遇到了律所和企業毀約,前輩的經驗好像現在不靈驗了。”佳然説,“儘管學校還是倡導我們大三大四去學習,但越來越多的同學選擇了低年級就去尋找實習機會。”

佳然對“實習熱”的感知不僅來自於身邊人,更來自於社交媒體的渲染。

“現在一打開社交媒體平臺,就能看到一大堆曬實習工牌和找實習攻略的帖子。好像只要在社交平台中曬出自己的工牌,再帶上‘大一大二’、‘大公司’等關鍵詞,就能贏得一堆流量。我相信大數據和演算法的背後是社會心理的表現,當代大學生確實越來越希望在低年級就開始實習了。”佳然分析道。

寧悅則是北京一所985高校的學生,所學專業是人力資源管理。她目前在一家網際網路大廠做人力相關實習工作。大二下學期,她曾在一家國企當過三個月的人力資源實習生。

“我們專業可能有著管理類專業的通病,什麼都學,但沒有一個明確的指向性。此前有新聞報道,全國83所大學取消了公共管理專業,我們同學間還打趣説,感覺人力資源管理專業也沒好到哪去。”寧悅説。

“人力資源管理要學的課程涉及面很廣。作為管理學大類,我們要修不少數學課,還要修社會心理學相關的課程。”寧悅認為,“學得雜,但用武之地並不多。”

寧悅所學專業的課程培養方案中明確要求,本科生應該在四年中完成一段實習,並需要通過實習證明來獲得對應的學分。

據寧悅介紹,在往年,大家都是大四課少時才出去學習,但近幾年學校裏低年級學生外出實習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她所在學校有些學商科學生為了積累實習經驗,大一就開始實習了。

擠佔學習時間、甚至翹課去實習

低年級大學生找實習機會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

“大學生找第一份實習工作是非常艱難的。特別是低年級本科生,沒有經驗,如果不依靠人脈,海投的話還會消耗掉很多精力。”寧悅説。

她解釋,“當你向外投出近百份簡歷後,也就意味著你要密切關注近百份崗位的招聘動向,包括經歷多場電話溝通、筆試、線上或線下的面試……我第一份實習就是自己海投找的。真的耗費了很多心血,也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的學業。”

寧悅説,找到實習工作之後,最讓她感到頭疼的事是如何合理分配實習與學業的時間佔比。

“學生、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很難完全將學業放在一旁。實習之後,我只能利用晚上下班後的時間學習一會兒。但如果實習單位有突發情況的話,可能晚上九點還會派活過來。”寧悅坦言,這種情況下,一段難得的學習時間就會被打斷,那種時刻她的內心是崩潰的。

她還提到,低年級找實習機會不易,因此很多同學會花很多精力去社交,希望從老師或學長學姐那裏獲取一些實習內推資源。

寧悅感慨,“好像大學生的本職工作已經不是學習了。或者説,僅僅會學習已經不是一個成功的大學生了。”

鹿雲也感慨,現在不僅找工作“卷”,找實習機會也“卷”了起來。

“今年暑假,沒有實習經驗同學想憑自己找到一份滿意的實習真的異常艱難。因為很多公司在招聘實習生時都會註明‘有過往實習經驗者優先’。大公司的好崗位都被那些有經驗的同學拿走了,沒經驗的同學有時候甚至連小公司實習機會都難找。”經歷過暑期找實習機會的鹿雲説。

鹿雲慶倖自己所在高校與媒體有合作關係,他因此獲得了去一家電視臺實習的機會,並積累了第一段實習經歷。

在豐富的實習經歷中,有一件事讓鹿雲印象深刻。

從一家北京的公司實習結束時,鹿雲需要為自己招一個“繼任”。向外發出了招聘簡章後,鹿雲在短時間內就收到了幾百份簡歷,其中不乏來自清華北大等名校的學生。

“很多同學學歷很好,但之前沒有過相關的實習經歷,匹配度不高,所以並沒有被招聘方相中。”鹿雲不禁感嘆,“現在實習變成了提升自己競爭力的重要手段。單單憑藉文憑在就業市場上的競爭力越來越薄弱,大學生們被迫在低年級時就將實習提到一個重要位置。”

鹿雲認為,很多公司都要求實習生每週坐班4到5個工作日,這對低年級本科生來説是一個不小的挑戰。因此,他們必須在實習和學業中做出取捨。

“如果不追求保研和獎學金的話,平時成績的高低沒有太大影響。對於我來説,想在網際網路領域求職,實習的重要性遠遠高於學業。”鹿雲表示,“我沒法憑藉我的學歷進入網際網路大廠,但我在實習中學到的業務能力可以成為‘敲門磚’。故而,我寧願翹課,也要保證能在實習中學到東西。”

鹿雲坦言,為了實習,他甚至翹掉了半個學期的課。

實習收穫大小看運氣

還在讀大一大二的實習生們,會在具體的實習工作中遇到很多挑戰。他們在實習中到底能收穫多少,一定程度上要看運氣。

寧悅在網際網路大廠實習做人力工作——協助帶教老師篩選簡歷,每天需要完成一定量的簡歷篩選工作。她説,她在學校會寬泛地學習勞動經濟學、管理學原理等課程,但在人力工作的具體實踐中,她並沒有感覺到這些課程有多大用處。實習中,她的最大感受是,工作內容重復性高,每天都像在“擰螺絲釘”。

“在學校,學生在很大程度上只用對自己負責,即使‘擺爛’也不會傷及別人;但在工作中,大家是一個集體,你‘摸魚’可能會連累整組人。在學校,學生有很大的自主權,可以自由選課、自行規劃時間安排;但實習時,自己就好像不是自己的了,一切都要跟著業務來,很少能有自己給自己調整節奏的機會。”寧悅感慨,當實習生與當學生的這種不同,要適應起來還有點難。

實習時,寧悅每天篩選出來的簡歷要經上級審核,並形成一個篩選簡歷合格率的數值。每晚,寧悅的帶教老師會在工作群裏發出當天的合格率排序表,合格率高的實習生的名字會被寫在前面,而合格率過低的實習生的姓名會被標紅。

“另外,我所在的組負責的是公司一個新項目的人力工作,需要從社會上去招聘優秀人才來補充項目實力,所以每天都要篩選大量的簡歷並進行電話邀約,工作壓力很大。”寧悅説,“同時,帶教老師負責項目管理層人員的招聘,更是每天都很忙,沒空教我們太多東西。”

鹿雲和佳然也感覺到,實習中,與帶教老師互動時只能“接受”,很難真正“輸出”,實習體驗和收穫受帶教老師影響很大。

“有的帶教老師僅僅是想讓實習生幫忙幹活,並不會主動教實習生太多東西;有的可能不會給實習生太多自由發揮的空間。”鹿雲説,幸運的是,在數段實習經歷之中,他有過一段體驗很好、收穫很大的實習經歷。

“那是大二在網際網路大廠的實習經歷。我的帶教老師很年輕,已小有成就,他對我嚴中有寬。”鹿雲説,帶教老師對待工作一絲不茍,也會給實習生施以一定的壓力,但又張弛有度。

鹿雲記得,剛去實習時參加小組周會,帶教老師讓他向大家解釋PGC(專業生産內容)和UGC(用戶生産內容)的區別。他當時回答得結結巴巴,不盡如人意。但帶教老師沒有批評他,而是詳細解釋了這兩個概念,並表示這兩個概念對運營工作很重要;有不會的地方很正常,但工作態度一定要積極,要有責任心。

“最幸運的是,我在這家網際網路大廠實習時主要負責視頻號欄目運營,我的業務組領導給了我視頻號‘人文藝術’垂類所有運營權。”鹿雲説,“對於運營來説,僅僅做一個執行者並不能很好地鍛鍊自身的能力,只有自行去策劃活動和項目,才能算真正意義上的‘運營’。所以,我很感謝業務組領導對我的信任。”

“律所大老闆和校長一樣,平時不常有機會看到;業務組組長像年級部主任,出鏡率不低但不怎麼管具體事務,帶教老師則和班主任差不多。”佳然則表示,“在我實習的律所裏,我的帶教領導人很親和,也很認真,對我寫的文書會逐字逐句地修改,給我提出很多意見,手把手地幫我提升。但我的業務組長和大老闆就相對來説比較嚴肅,我沒有什麼能和他們交流的機會。”

佳然感慨:“實習生能為單位創造的價值有限,同時自己還希望通過實習學到更多東西,處在需要求著別人的劣勢地位,因此遇事沒法改變他人,只能改變自己。”

提高競爭力與試錯成本最小化

探討大學生提早開始實習現象時,鹿雲分享了自己的觀察和見解。

“我們老師經常在課上説,新聞學科是一門重視實踐的科目,若要將課堂學習和實習的重要程度進行對比,那比值應該是一比一。”鹿雲説,“但現在,天平已經顯著地往實習這邊傾斜了。為了以後找一個好工作,謀求更大的發展,我被迫更早的實習,只為積累經驗,提升自己的競爭力。”

鹿雲認為,新聞行業的門檻不高,但想要做好卻很拼能力。相較于媒體,他更想去網際網路行業工作。“我們學校沒有運營專業,也沒有産品經理專業,這就意味著,單靠在學校學習是無法在未來勝任這些工作的。”鹿雲感慨,“誰不想好好享受學生年代漫長而又自由的假期,等大三大四再實習呀?但是沒有辦法,現在找工作都講究匹配度。網際網路大廠的招聘非常看重過往經歷,單純靠校園經歷,可能連簡歷關都過不掉。”

寧悅則談到了大學生提早開始實習的另一重考慮。

“以前讀研可能只是部分人的選擇問題,但現在基本上是大家的‘標配’了。如果你打算保研,就必須在大學前三年有一段實習經歷——為大四保研寫申請材料增加談資。準備考研的同學更需要在低年級就實習,因為考研‘備戰’需要時間,不可能邊實習邊備考。而且,現在考研競爭壓力大,萬一考不上、要本科畢業就業的話,沒有實習經歷在秋招競爭中就會成‘炮灰’。”寧悅分析道。

寧悅準備考研,因此未雨綢繆,在大二就進行了實習。

寧悅慨嘆,“競爭壓力導致未來的不確定性越來越大,誰都不敢將‘寶’全部押在一個筒子裏。大家只能廣撒網,多下注,在謀求出路時也在尋找更多退路。我想這也是當下大學生熱衷於實習的一個重要原因。”

除此以外,當下大學生選擇提早開始實習還有其他考量和目的——多給自己一個“試錯機會”。

“雖然新聞學專業的就業面很廣,但要是想知道自己喜歡什麼,適合幹什麼,光靠上課聽課絕對是不夠的。”鹿雲説。

“對新聞專業的學生來説,進各大官方媒體工作,可能是最對口、最體面的一條就業途徑。”鹿雲説,因此,大一時,他就抓住了學校提供的去電視臺實習的機會。

鹿雲還記得當時他拿到電視臺實習名額時的興奮勁。但在電視臺實習幾個月後,他又萌生了想逃離傳統媒體的想法。

“電視臺的氛圍很好,大家互幫互助,特別友善,老師們的業務能力也很強。媒體紀律嚴格,做什麼事都不能有一絲差錯,大家做起事來會束手束腳的,留給個人的創新空間比較少。”鹿雲説,他因此覺得自己不適合去做這類工作。

鹿雲不喜歡墨守成規,更喜歡與人打交道,並且去自由獨立地創作和策劃一些事情。因此,在此後的實習嘗試中,他選擇了網際網路運營領域。

“無論是市場行銷還是運營,我都蠻喜歡的。我很享受策劃一場成功的行銷或活動所帶來的滿足感與成就感。”鹿雲笑道,“所以我是在實踐中發現自己心儀的就業方向的。這在學校是無法獲知的。”

學法律的佳然認為,在本科期間,尤其是低年級去實習試錯成本很低,很划算。

“實習單位會體諒你既要學習又要工作的雙重壓力,通常不會讓你加班。同時,在工作上如果有難處也可以隨時和領導溝通,犯錯了之後及時改正並提出補救方案,也不會遭到太苛刻的對待。”佳然説,運氣好的話,還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就業方向,這比工作以後跳槽轉行的成本低多了。

佳然計劃,本科四年裏,要到公檢法部門、律師事務所和企業都去實習一遍。“只有多嘗試才能知道什麼適合自己,做自己不喜歡的工作不僅會讓自己生不如死,還會導致自己身心疲憊,難以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在尚未進入社會前就找準自己的賽道,減少沉沒成本,這或許也是當下大家選擇提前實習的一個重要原因。”(澎湃新聞)

(應受訪者要求,鹿雲、佳然、寧悅均為化名)

分享到
037165901996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