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來,我們持續加強政府系統全面從嚴治黨,認真履行“一崗雙責”,堅決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大力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推進依法行政,提請市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十堰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等地方性法規3件。主動接受人大、政協監督,辦理市人大代表意見建議130件、政協提案188件。強化審計監督和行政問責,政府作風持續改進,風清氣正、擔當作為的氛圍更加濃厚。

大疫如大考。我們在大疫中牢記初心使命,錘鍊過硬作風,不畏艱險、勇往直前。廣大醫務人員白衣執甲、逆行出征,東風公司、廣西人民、北京各界、新疆建設兵團農五師鼎力支援,廣大幹部、公安民(輔)警、無數志願者聞令而動、衝鋒在前,社會各界慷慨解囊、傾情支援,全體市民鄰里相助、堅守抗疫,涌現出一大批可歌可泣的先進典型和感人事跡,奏響了一曲曲和衷共濟、勠力同心的時代讚歌。羅傑、鐘森、劉振偉、石明、江世娥獲評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市公安局、市疾控中心獲評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在這場抗疫大戰中,海內外十堰人沒有旁觀者、沒有局外人,每個人都是英雄,每個人都了不起!

各位代表,剛剛過去的2020年,全市上下眾志成城、克難攻堅,穩住了經濟基本盤,兜住了民生底線,交出了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的答卷。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監督支援的結果,是全市上下齊心協力、共同拼搏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廣大幹部群眾,向各位代表、委員,向民主黨派、人民團體和社會各界人士,向在疫情防控一線奮戰的所有人員,向所有關心和支援十堰發展的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十堰經濟社會發展仍然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經濟總量不大,結構不優,創新驅動能力不足;經濟外向度不強,民營經濟發展品質不高;城鄉發展不平衡,縣域經濟總體偏弱,農業産業化水準低;公共服務、民生保障與群眾期盼還有差距;少數政府工作人員不作為、慢作為,專業能力不足,治理水準和治理效能有待提高。受疫情衝擊影響,去年我市主要經濟指標大多負增長,“十三五”規劃的少數指標沒有完成。對此,我們將直面問題,積極作為,努力做好工作。

二、“十四五”主要目標任務和重大舉措

“十四五”時期,我市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多年積累的綜合優勢沒有改變,脫貧攻堅的決定性成果為全市大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生態文明建設的成就為全市高品質發展提供了科學遵循,基礎設施的極大改善為全市更大力度對外開放創造了更好條件。同時,我市外部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和內部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疊加,疫後重振和高品質發展面臨較多困難。機遇和挑戰並存,機遇大於挑戰,我們要增強憂患意識,堅定必勝信心,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心無旁騖幹事業,一心一意謀發展。

市委五屆十次全會通過了 《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描繪了我市未來五年和二〇三五年發展藍圖。我們將緊緊圍繞建設“現代新車城、綠色生態市”發展定位,努力在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上走在前列,致力於建成“兩山”實踐創新先行區、漢江生態經濟帶和“襄十隨神”城市群高品質發展示範區,現代汽車産業製造重地、文旅康養休閒勝地,美麗宜居公園城市、鄂豫陜渝毗鄰地區中心城市,奮力“爭當標兵、走在前列、開創新局”。

未來五年,我市經濟總量加快向3000億元邁進,“一主三大五新”現代産業體系基本建立,營商環境力爭達到全國一流水準,“兩山”實踐創新取得重大進展,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成果持續鞏固,民生福祉進一步改善,脫貧攻堅成果鞏固拓展,鄉村振興全面推進,社會治理達到新水準。我們將實施創新驅動、綠色發展、産業升級“三大戰略”,推動市場主體、縣域經濟、基礎設施“三大突破”,實現營商環境、城市品質、人民生活品質“三大提升”。主要突出抓好以下八個方面。

(一)堅持全域協同,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深度融入全省區域發展佈局,加快構建 “一核帶動、兩翼驅動、多點聯動”區域發展佈局。做大做強做優中心城區,打造汽車“智造”中心、交通物流中心、商貿服務中心、科教人才中心、文化醫療中心,力爭中心城區經濟總量突破2000億元。推進“兩帶”建設提檔升級,以丹江口、鄖陽、鄖西為重點,建設國家戰略水資源保障區和産業帶、文化帶、旅遊帶;支援房縣、竹山、竹溪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和特色産業,探索具有山區特色的城鄉協同和鄉村振興之路,打造支撐全市高品質發展的南北“雙翼”。堅持點面支撐、全域發力、多點聯動,推動縣域經濟大突破。“十四五”期間,縣域GDP、農村常住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於全市平均水準。

<  1  2  3  4  5  6  7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