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過去的五年,我們咬定發展不放鬆,篤定實幹不懈怠,建成了一批影響深遠的重大項目,辦成了一件件群眾期盼的大事小事,解決了一個個制約發展的難題,奠定了啟航未來的堅實基礎!

剛剛過去的一年,極不平凡、極不容易。百年不遇的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經濟社會發展按下“暫停鍵”,困難挑戰前所未有。我們擔難擔險、奮勇前行,統籌抓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好于預期的成效。一年來,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科學有效抓好疫情防控。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民動員、科學應對,堅決落實省委提出的 “23245”防控舉措,在全省較早較快遏制疫情蔓延勢頭,用一個月時間實現本地新增病例清零、用三個月左右時間取得十堰保衛戰決定性成果,累計確診病例672人,病亡8人,治愈率98.81%、病亡率1.19%,在全省市州中治愈率最高、病亡率最低。始終保持 “晴天帶傘、撐傘避雨、打傘幹活、修傘補強”狀態,堅持 “人物地”同防,慎終如始落實嚴防嚴控措施和 “四方責任”,常態化疫情防控與局部應急處置相結合的工作機制穩健運作。開展核酸檢測137萬多人次。進口冷鏈食品防控持續加強。統籌安排、科學部署,8類重點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應急性接種有序推進。探索建立醫防結合長效機制,緊密型城市醫聯體、縣域醫共體建設穩步推進,公共衛生和應急管理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全面提升。加快補齊公共衛生短板,投入資金52.9億元,實施補短板項目76個。市太和醫院西苑院區傳染病救治樓成為全省第一個使用抗疫特別國債建成的項目,擁有標準負壓病床224張,成為全省負壓病床最多的醫院。

二是全力以赴加快疫後重振。千方百計搶時間、搶機遇、搶要素,積極對接中央支援湖北所有政策,全力做好 “六穩”“六保”工作。第一時間推動182家“停不得”企業開足馬力生産,短時間內組織691家東風供應商,在確保疫情有效防控的前提下緊急復工復産,東風公司十堰基地整體復工復産進度比省內其他市州提前15天。開展援企穩崗行動,規上工業增加值恢復至2019年的96%。積極開展“北京院士專家十堰行”活動,深入推進“雙百”行動,中國工程科技十堰産業技術研究院掛牌成立。全力組織好農業生産,抓好“米袋子”“菜籃子”,糧、油、蔬菜穩中有增,分別達16.5億斤、3.2億斤、130萬噸;加快恢復畜牧業生産,生豬出欄126.6萬頭,恢復到2017年的80%。武當蜜桔納入中國特優區。千方百計促進消費回補,積極開展“與愛同行?惠遊湖北”活動,消費扶貧和直播帶貨銷售22億元。爭取所有政策直達資金84.42億元,其中抗疫特別國債22.94億元。加快重大項目建設,組織集中開工37次、項目1115個。深入推進對口協作,引進項目56個、資金2.25億元;大力爭取北京援助,爭取抗疫物資62批次、資金4300多萬元。預計地區生産總值恢復至2019年的97%,固定資産投資、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等主要指標降幅持續收窄。

三是堅決打贏三大攻堅戰。認真落實“四個不摘”要求,對脫貧監測戶和貧困邊緣戶加強監測預警,鞏固拓展脫貧成果,剩餘的1646戶、3841人全部脫貧。持續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泗河、神定河水質達到Ⅳ類,漢江禁捕退捕取得階段性成果;紮實推進“四個三”重大生態工程和長江大保護十大標誌性戰役,節能減排任務全面完成。有效防範重大風險,分類處置各類風險點,政府債務、非法金融、公共安全等風險得到有效控制,守住了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四是用改革開放的辦法優化營商環境。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一號改革工程,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推進“一網通辦、一窗通辦、一事聯辦”,市級行政審批事項減幅達73%。加快推進證照分離改革,新增市場主體3.9萬戶。在全省首推企業開辦“2半0”標準,工程建設項目審批事項、時間優於省定目標。創建“企業金融服務方艙”,新設11億元産業發展引導基金。減免稅費47.7億元、惠及70余萬戶。深化“雙千”活動,為企業解決訴求2302件。出讓地“交地即交證”全面推行,商品房“交房即交證”加快推廣。東風公司“三供一業”改革和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工作基本完成。農村産權制度改革試點有序推進,“大棚房”清理整治全面完成。加快推進市區財政事權與支出責任、城區環衛體制等改革。42所公辦義務教育學校和公辦幼兒園劃轉區級管理,城區教育管理體制進一步理順。十堰經開區獲批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

五是統籌推進城鄉協調發展。加快城市更新,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水準,成功創建全國無障礙環境示範市。開展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創建省級美麗鄉村示範村28個。實施縣域經濟高品質發展行動,培育壯大農産品精深加工、水製品、生物醫藥、電子資訊、清潔能源等特色産業集群。房縣西關印象等一批項目建成。縣域經濟提質增效,丹江口市成為全省高品質發展重點縣,鄖西縣打造百萬千瓦清潔能源大縣初具雛形,竹山縣綠松石産業集群效應顯著,竹溪縣農産品加工和文旅康養産業蓬勃發展,房縣在全省縣域經濟考核中大幅進位,鄖陽區堅持不懈把小香菇和襪業做成了大産業。

六是加強民生保障和社會治理。在財政極度困難的情況下,用於民生支出比重仍達81.6%。全力保高校畢業生、貧困人口等重點群體就業,返鄉農民工實現轉移就業41.1萬人。疫情期間“停課不停學不停教”,教育品質實現新提升。按時足額發放養老金,為20.5萬特困群眾發放救助資金11.9億元。開展武當武術“四進”等全民健身活動。市傳媒中心啟用,青少年戶外培訓基地開館運營,市殯儀服務中心、老年人養護中心建成。人口普查工作有力有序推進。積極化解信訪積案,信訪總量持續下降。加強平安十堰建設,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雙報到、雙報告”制度初步建立,一村(居、企)一警全面推行。應急管理體系不斷完善,安全生産和食品藥品安全形勢總體平穩。積極化解疫後綜合症,社會大局保持和諧穩定。退役軍人保障、國防動員、擁軍優屬等工作全面加強。駐堰部隊、武警官兵為十堰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  1  2  3  4  5  6  7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