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打造綠色發展新樣板,涵養副中心生態文明。樹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健全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山水林田湖系統保護與治理,實現“一減兩改善三提升”,讓澴川大地空氣常新、綠水常流、青山常在。深入推進長江大保護,嚴格落實重點區域十年禁漁和府澴河流域生態補償機制,健全環境損害懲治和責任追究制度,廣泛開展綠色發展試點示範創建。營造天藍水清地綠的人居環境,大氣污染聯防聯控,秸稈綜合利用率達95%,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精準開展流域治污,市縣城市建成區全面消除黑臭水體,水質優良率達到國考要求;土壤環境分級分類管理,嚴控新增土壤污染,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90%以上,初步建成無廢城市。加快生産生活方式綠色轉型,推進清潔生産,發展環保産業,省級園區迴圈化改造80%以上;全面完成省定節能減排目標;倡導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生活,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率90%以上,孝感城區生活垃圾全部分類處理,縣市城區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達50%。 

   

(六)塑造孝文化名城新形象,彰顯副中心文化魅力。提高社會文明程度,深入開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教育,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精神文明和公民思想道德建設,孝感爭創全國雙擁模範城“九連冠”和全國文明城市,縣市區創成省級文明城市。加快建設中華孝文化名城,弘揚“至孝至誠、圖強圖新”的孝感精神,推進城市文明與特色文化深度融合,建成、命名一批紅色文化、孝文化遺産傳承工程,舉辦孝文化旅遊節,提升孝文化論壇永久場址和“五孝”品牌影響力,打造“孝感天下、情潤山水”城市名片。繁榮文體事業,統籌推進基層文化“四館三場兩中心”和體育“一場兩館一中心”建設,縣級“三館”、村(社區)文體廣場提檔升級,建成市縣鄉村四級全民健身設施和城鄉15分鐘健身圈,推出一批體現孝感特色的精品力作。培育壯大文化産業,推進“文化+”,建成一批文化産業園區,培育一批文化龍頭企業、特色品牌,構建“一心一區八帶”文化産業發展格局,文化産業增加值佔GDP比重穩在5%以上。    

(七)實現共用發展新願景,提升副中心幸福指數。堅持共同富裕,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打造幸福宜居之城。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和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堅持經濟發展就業導向,擴大就業容量,提升就業品質,促進充分就業,城鄉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不低於經濟增長水準。完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兜底線、織密網、建機制,持續推進全民參保,養老和醫療保險實現全覆蓋,新增保障性住房2.1萬套,提升社會福利和社會救助水準,高品質做好退役軍人服務保障工作。建設高品質教育體系,推動學前教育公益普惠,義務教育優質均衡,高中教育多元發展,職業教育融合貫通,特殊教育醫教結合,民辦教育分類規範;支援湖北工程學院加快建設國內應用型一流大學,支援湖北職院建設高水準高職院校和特色專業。深化健康孝感建設,堅持大健康大衛生理念,改革完善疾病預防控制、應急醫療救治、基層醫療衛生服務、公共衛生應急物資保障四大體系,統籌推進全民健康行動,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全方位全週期維護和保障人民健康。推進市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堅持安全發展,全面推進平安孝感、法治孝感建設,健全完善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共建共治共用,確保安全事故全面下降,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通過國家驗收。    

各位代表,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催人奮進,2035年遠景藍圖已經繪就。“十四五”大幕徐徐展開,這其中有一些重要時間節點,是我們工作的坐標。2021年,我們將迎來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2022年,我們將迎來新一屆政府開局之年;2023年,我們將迎來孝感建市30週年和“十四五”中期評估;2024年,我們將迎來武漢城市圈“兩型”社會試驗區啟動建設20週年;2025年,我們將迎來“十四五”收官之年。為者常成,行者常至。我們將一步一個腳印,奮力幹好每一年,跑好每一棒,以積極進取的姿態奔赴新征程。    

三、2021年工作安排

    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我們按照中央、省委、市委經濟工作會議要求,聚焦高品質發展,扭住供給側主線,注重需求側管理,堅持“兩保持一優先”,堅持“八雙”實務,從八個方面抓好全年目標任務落實:    

 

      (一)推進“三項行動”,在壯大實體經濟上開新局    

        推進製造業升級行動。加快傳統産業數字化、智慧化升級改造,工業技改投資增長10%。增強十大特色園區承載力,建立十大精品産業鏈鏈長制,促進十大重點産業發展壯大,加快工業網際網路二級節點建設,建立規上企業培育庫,梯次培育一批頭部、骨幹、小微成長型企業,新增上雲企業200家、隱形冠軍6家、智慧製造試點示範企業3家,力爭新增規上企業100家、增加值增長10%以上。實施上市倍增計劃,新增上市企業2家、“新三板”和四板企業30家。培育扶持本土特級施工企業,促進建築業高品質發展。實施品質強市戰略,新增工業品牌培育示範企業2家,培育國內知名品牌1-2件。    

 

        推進服務業提升行動。承接國家骨幹冷鏈物流基地和流通領域重點項目,建設中部地區農批建材大市場,突破性發展現代物流業。加快發展商貿流通、健康健身、養老托幼、社區便民等生活性服務業。持續開展服務業整治提升行動,抓好“五個一百”培育申報,強化服務業精細納統,新增限上商貿單位80家。推進金融“面對面”工程,防範金融風險,力爭新增存貸比超過100%。實施全域旅遊工程,以路長制為抓手新建7條農旅養融合示範線,開發建設雙峰山環山鄉村度假帶,爭創4A級景區2個,旅遊業綜合收入增長15%以上。堅持房住不炒,規範發展長租房市場,促進房地産業平穩健康發展。    

 

        推進新興産業培育行動。加快三江、航太重工等六大軍民融合産業園建設,完成三江萬山增資擴股混改,軍民融合産業産值突破220億元。加快發展數字經濟,建成5G基站3000個以上,實現市縣城區全覆蓋,延伸至重點區域,培育骨幹企業和應用示範企業20家。加快建設數智孝感,支援網際網路醫療、線上辦公、線上教育、數字娛樂等新業態發展。加快發展航太航空、新材料、文化産業、能源産業,打造新的增長點。    

 

<  1  2  3  4  5  6  7  8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