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品成紅色少年小説《十三根金條》作品研討會在福州舉行

來源:中國網海南

時間:2022-12-24

作者:

編輯:辰岑

12月23日,張品成紅色少年小説《十三根金條》作品研討會在福州三坊七巷嚴復書院舉行。研討會由福建省作家協會、福建少年兒童出版社主辦,福建省作家協會兒童文學委員會協辦,採用線上線下研討相結合的形式進行。中共江西省委宣傳部副部長、江西省新聞出版局局長黎隆武,中共福建省委黨史方志辦副主任、福建省作協副主席鐘兆雲,中國兒童文學研究會副會長、《兒童文學》原主編、兒童文學評論家徐德霞, 《福建文學》常務副主編、《海峽文藝評論》主編、文學評論家石華鵬,福建省作協二級調研員、一級文學創作劉志峰,蘇州大學傳媒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曾慶江,東北師範大學兒童文學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侯穎,上海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兒童文學作家李學斌,太原師範學院教授、兒童文學評論家崔昕平,昆明學院教授、新閱讀研究所副所長、兒童文學作家余雷,兒童文學作家、廈門文學院一級文學創作李秋沅等專家學者與會,就著名兒童文學作家張品成的紅色少年小説《十三根金條》展開研討交流。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弘揚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産黨人精神譜係,用好紅色資源,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深化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著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十三根金條》以原江西省蘇維埃政府主席劉啟耀在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失利後,背著金條乞討數年,曆盡千辛萬苦尋找黨組織繼續幹革命,不動用分毫黨的經費的感人故事為原型,以少年兒童的視角和語言,進行藝術再創作,是一部謳歌革命者堅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和矢志不渝的初心使命的紅色少年小説力作。

研討會上,專家學者們就《十三根金條》的選題意義、文學價值、寫作特點等,進行了深入探討。大家紛紛表示,福建是革命老區,黨史事件多、紅色資源多、革命先輩多,紅色文化資源十分豐富。作為新時代的兒童文學作家、評論家和出版單位,要自覺肩負起將紅色文化資源轉化為讀者喜聞樂見的文藝作品的歷史使命,努力為讀者創作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有溫度、有格調、能溫潤心靈的文藝精品。

中共江西省委宣傳部副部長,江西省新聞出版局局長黎隆武副部長認為,《十三根金條》跳出了窠臼,對故事人物的塑造、對故事情節的鋪陳演進都建立在對人性的深刻把握上。在作者筆下,人物少了些臉譜色調,多了些人性特徵。正是站在人性的立場上,無論是敵方周不凡的殘暴奸詐,還是我方柳起躍的忠貞不屈,都有了合乎情理的注解。作者將故事人物的命運演進得跌宕起伏,匪夷所思。敵我雙方主要人物的命運往往在千鈞一髮之際又峰迴路轉,讀來讓人盪氣迴腸,欲罷不能。

中共福建省委黨史方志辦副主任,福建省作協副主席鐘兆雲認為,作為一名成熟的兒童文學作家,張品成講故事的功力值得高看,八九十年前這麼個在革命隊伍裏原本並非獨一無二的故事,經他妙手為之,而變得獨一無二,撲朔迷離,扣人心弦,其故事性、藝術性和篇幅都適合現在的少兒讀者閱讀。品成對中央蘇區時期的黨史素有研究,又勤於采風,善於挖掘,因此他這些年創作的紅色題材作品硬傷較少,歷史背景真實可信,這是值得此類題材的寫作者學習的。

中國兒童文學研究會副會長,《兒童文學》原主編,兒童文學評論家徐德霞認為,《十三根金條》是一部很成功的紅色書寫,是張品成繼《最後的比分》後推出的又一部精品力作。這部作品從一個人、一個故事入手,熱情謳歌了共産黨人最純正、最本真、最質樸、最高尚的道德品質——公私分明,塑造了有理想、有信念、有抱負的共産黨人形象。《十三根金條》體現了張品成的三大能力:一是高度的政治素養。沒有這一點,就不能挖到共産黨人和共産黨身上最本質的東西,也上升不到一個相應的高度上。二是超強的編故事能力。三是嫺熟的文字表達力。

《福建文學》常務副主編,《海峽文藝評論》主編,文學評論家石華鵬認為,《十三根金條》是一部閱讀體驗感很舒適的兒童小説,流暢、緊張,張弛有度,敘事和虛構一切都恰到好處。作品人物塑造有突破,具備優秀小説應有的品質——一讀再讀,引人入勝。從故事的吸引力和敘述的美感來説,均屬兒童文學之上品,是一部寫出了紅色革命故事詩性價值的小説。在這部作品中,作家張品成完成了兩項重要工作:一是完成了小説敘事時空規則的判定,二是就人物和故事為讀者營造了閱讀的饑餓感。

福建省作協二級調研員劉志峰指出,拿到《十三根金條》這本書時,一下子就被非同一般的封面設計所震撼,封面具有極強的視覺衝擊力,加上提綱挈領的引導話語,讓讀者有了強烈的閱讀慾望。讀完整部作品,更為作品成功塑造的真正共産黨員的形象所感動。

蘇州大學傳媒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曾慶江提出,《十三根金條》根據江西蘇區真實發生的革命故事進行敘寫,運用傳奇手法書寫傳奇故事,採用“一物降一物”式的傳奇技巧,在正反對比中完成人物形象表達,從而完成革命的合法性論證,書寫出革命的艱難及革命者的忠貞,堪稱主旋律創作的新收穫。

東北師範大學兒童文學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侯穎指出,張品成對紅軍故事反反覆復書寫了數十年,在對那一段影響中國命運和中國歷史不斷言説與書寫的過程中,深得童真的天趣和文學的深味,成就了張品成文學創作的豐富個性與獨特品質,也成為中國當代兒童文學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張品成這部《十三根金條》,可以説是真正反映戰爭生活的小説,是講中國經驗和中國故事的小説,是真正意義上結構完整、情節曲折、人物性格鮮明的長篇小説,可圈可點。

上海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兒童文學作家李學斌認為,《十三根金條》稱得上是一部頗具創意的紅色傳奇故事,其“多點開花”“反面敷粉”的敘事筆法賦予了作品多重敘事空間、多層主題意涵,從而讓單一維度的革命人物故事如同多棱鏡,不僅折射出特定歷史時期社會政治文化的不同面相,而且還透示出了個體生命隱藏在歷史事件、社會表像背後的生活真實和命運軌跡。而這樣的革命歷史書寫無論在張品成自己的創作歷程中,還是在新中國70年來兒童文學革命歷史題材書寫中都頗為少見,這在一定程度上稱得上是為原創兒童文學革命歷史題材書寫開闢了一條新路。

太原師範學院教授,兒童文學評論家崔昕平評價張品成的這部新作《十三根金條》,與作家之前創作的同類題材兒童小説相比,既呈現出某種恒定的創作選擇,包括戰場之外的戰爭書寫,精神信仰的溯源書寫,更明顯呈現出另一種敘事路徑的選擇。本次創作所採取的具有零度敘事風格的、粗糙質感的原生態書寫,構成了《十三根金條》獨具的藝術特色。總的説來,《十三根金條》是一個具有傳奇色彩的故事,描繪了一場沒有硝煙的心理戰——這是一場人心之戰、信仰之戰。作品既延續了張品成對紅色題材始終如一的堅守,顯示了作家素材儲備的豐沛,同時做到了不落題材窠臼,不做自我重復,不斷拓展著紅色題材兒童文學書寫的多種可能。

昆明學院教授,新閱讀研究所副所長,兒童文學作家余雷認為,《十三根金條》承襲了作家張品成一直以來的創作風格,故事沒有因為兒童讀者的年齡限制就將歷史和鬥爭簡單化,而是耐心細緻地展現了敵我鬥爭的殘酷性和複雜性。將事件旋渦中的幾個人物塑造得性格突出,棱角分明,在同類型人物形象中有著極高的辨識度。意志堅定的柳起躍,貪生怕死的陳秋陽,充滿理想主義的黃有亮,貪圖享樂、唯利是圖的周喦松,博學多才、貪婪狡詐的周不凡等,都令人印象深刻。作品中豐富的細節使得每個人物都有著充分的心理動機和可信的行動邏輯。

兒童文學作家,廈門文學院一級文學創作李秋沅認為,讓小説穿上真實人物與事件的盔甲,猶如讓小説家的想像力戴著枷鎖跳舞。現實素材給予小説家創作靈感,而小説家必須從中汲取骨血,用想像力再造一個文字構築的世界。張品成的《十三根金條》是成功的範例。小説融合真實與虛構,對虛實轉換的節奏、用墨濃淡輕重的把控遊刃有餘,展現了作家成熟的創作水準。作家成功地“消化”了具體的史料,提煉其中所需的元素,以想像為翼,構築起細膩真實的小説空間,塑造了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作品兼具文學性與可讀性。

《十三根金條》作者張品成向與會專家、學者及福建少年兒童出版社表達了感謝。他詳細講述了自己醞釀這部小説的過程,據悉,為了找到敘述突破口,他曾棄用了三個開頭,直到找到“黃有亮”這個中心人物,才找到了作品的立足點,從而使整部作品人物豐滿、故事舒展。此外,張品成還深情回憶了自己的紅色題材兒童文學創作道路,熱情洋溢地分享了創作經驗和體會。未來,張品成將繼續與福建少年兒童出版社合作,推出更多紅色精品力作。

作品取材于“腰纏萬貫”的討米人、原江西省蘇維埃政府主席劉啟耀烈士的感人故事。中央紅軍主力長征後,留守中央蘇區的革命同志,繼續堅持艱苦卓絕的遊擊戰爭。柳起躍手上有一筆鉅款(十三根金條),那是組織留下的革命經費。國民黨特務得知這一情報後,千方百計逼迫柳起躍動用那筆經費,並企圖“順藤摸瓜”。可是不管敵人耍什麼花樣,柳起躍寧願乞討,也不動用公款,表現了一名革命者堅定的革命信念和清正廉潔的高尚品質。

張品成,國家一級作家、編劇。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先後畢業于江西師範大學中文系、中國作家協會魯迅文學院青年創作班。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從事文學創作,出版文學作品600多萬字,文學著作40多部。其文章選入北師大版小學語文五年級教材。曾獲中國作家協會第四屆、第五屆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陳伯吹兒童文學獎”;第二屆、第三屆“巨人”中長篇兒童文學獎,第十三屆中國圖書獎,第十四屆冰心文學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