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公羽新著《習近平引用蘇軾詩文典故賞析》突破千年蘇學研究局限

來源:中國網海南

時間:2022-12-23

作者:陳曼

編輯:辰岑

 中國網海南訊(陳曼)由海南省蘇學研究會理事長李公羽承擔的海南省社科聯哲學社會科學“蘇學”專項課題《習近平引用蘇軾詩文典故賞析》,歷時三年多,日前脫稿。

2019年9月,海南省社科聯特別策劃,首次以“蘇學”專項課題面向社會徵集研究項目,經審批確立這一課題。主要內容是匯集並解讀習近平在福建、浙江、上海任職期間講話、著作中,以及黨的十八大以來在重要講話、文章中所引用的蘇軾詩文名句。習近平著作、講話、文章等確有與眾不同之處,大量引用古代文獻經典名句,幾乎隨時隨地地引用前人典籍,這一語言風格,極大地增強了人文魅力與感染力量,被海內外譽為“習式風格”。早在1992年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習近平同志第一部著作《擺脫貧困》,即引用蘇軾詩文名句8次(其中一條引用兩次)。習近平同志多次到海南視察講話講到蘇軾,並多次引用蘇軾在海南寫下的詩文名句。

2022年11月21日,第十三屆海峽兩岸休閒農業發展(海南)研討會于在海口舉行。李公羽在主旨報告仲介紹習近平同志在《擺脫貧困》一書中引用蘇軾詩文的情況

這一課題項目,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按十九大提出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要求,從治國理政的高度,系統匯集、梳理、學習與研究習近平總書記引用蘇學經典,具有重要的理論指導與社會應用價值。研究認為:習式用典有五個主要特點:一是順理成章,毫無生澀牽強;二是無論經典的還是俗語的,不分國內的還是國外的,信手拈來;三是經常活用、化用,不是一成不變;四是創造性地聯用,不同歷史時期,甚至毫不相關的典籍之語,也嫺熟地嫁接在一起,表達更深刻、更完整、更豐富的語義;五是著重從歷史典籍中汲取治國理政的理念和思維。對習近平引用蘇軾詩文典故,歸納集中為五大類:治國理政、民生情懷、廉政建設、品德修養與生態文明。

李公羽作為本項目課題負責人,在專項研究過程中,突破近千年來蘇軾研究囿于文學藝術層面的局限。結合學習與研究習近平引用蘇軾詩文典故的語境背景,更多地從治國理政的層面,從人類文明新形態的視野,加以研究。在解讀和賞析的過程中,對蘇軾相關詩文的文獻、版本作系統比照與梳理,就長期存疑或存在爭議的問題,作出較為細緻、清晰的認定。如對清風明月“吾與子之所共適”,以現存蘇軾碑帖及多種歷史文獻為據,結合佛經原典、古文字義等,認定應為“吾與子之所共食”,得到多位當代文學史料學、歷史文獻學專家認可。

該課題謀劃時間較長,前期成果豐富。自2017年春天起,李公羽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蘇軾研究》以及多家黨刊、高校學報、海外文化學刊等,發表相關研究文章20多篇。其中《“犯其至難而圖其至遠”——習總書記談制度建設引用蘇軾名句賞析》,《任天下之患同天下之憂——蘇東坡改革方略中“法以便民”理念的當代意義考論》等,在省內外學界産生較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