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寧北大鎮豐丹村鄉村振興工作隊改變村貌,帶領群眾致富:“空殼村”蝶變“實業村”

來源:海南日報

時間:2021-11-17

作者:張惠寧

編輯:楊曉飛

“這幾年村裏變化很大,現在生活在農村跟城市也差不多。”11月10日,走進萬寧市北大鎮豐丹村委會辦公樓,迎面碰走過來的村委會副主任文發珍説。20年前他前往海口讀書,畢業後一直在陵水黎族自治縣生活,20年後,文發珍選擇回到豐丹村委會任職。

“村裏水泥路暢通,治安也好,村裏吸毒人員基本消失了。村民收入提高了,村莊發展前景看好,有奔頭,我們離開村久了,也想回到村裏為村民做點事。”他説。

豐丹村能吸引像文發珍這樣的外出人員重新回村幹事業,離不開這幾年的脫貧攻堅工作和鄉村振興隊的努力。豐丹村曾是“十三五”時期的貧困村,全村512戶1662人,有建檔貧困戶111戶454人,貧困發生率達到27.55%,2015年人年均純收入不足4000元,而截至2020年底,這個村人年均收入達1.28萬元,村裏小樓林立,村民開上小車,生活來了一個大變樣。

從2017年受海南省政務中心派遣擔任駐村第一書記,豐丹村駐村工作隊隊長、鄉村振興工作隊隊長朱厚強已經在豐丹村連續駐紮了4年多。他認為,改變鄉村落後面貌,關鍵就在於幾條:一抓基層黨建,凝聚人心,鄉村振興工作隊把豐丹村渙散的基層黨組織打造成為“五星級黨組織”;二是抓産業,實現村集體經濟零的突破,告別“空殼村”,帶領群眾增收;三是著力改變鄉村環境和村民精神面貌,鼓勵村民外出就業,打開眼界。

豐丹村委會辦公樓前的墻上貼著“百香果採摘明細”,今年靠這一新産業,村集體經濟增收9.2萬元。在2017年時豐丹村就在政府支援下,爭取了600平方米的光伏發電項目,採取“黨支部+公司+貧困戶”的發展模式。借此,村委會每年可獲得受益5.4萬元,一舉告別了“空殼村”,村集體經濟有了實力,村莊開始積蓄變化的能量。

一條加寬為5.5米的村主道將豐丹村11個村民小組相連在一起,出入方便。在村道上行走,可以看到定點擺放的垃圾桶。“農村進步最大的是村民都自覺將垃圾投到垃圾桶了,隨地扔的現象少了。”朱厚強説,豐丹村建起了村規民約,對環境衛生等事項做了要求,為避免人畜混居,拆了100多間豬圈。在海南省政務中心的支援下,村裏還推行了保潔工作評比制度,每季度一評,村莊道路乾淨了。

豐丹村的傳統産業是檳榔和荔枝,至今仍是村民主要的收入來源。近年來,除了發展百香果和黑山羊新産業,駐村工作隊還積極發動群眾外出務工,增加收入。

進入村裏危房改造戶林祝花家的新居,客廳裏一個嶄新的雙開門冰箱十分醒目。新居寬敞明亮,住著一家六口人。52歲的林祝花和她的80歲的家婆,以及她的兒子、兒媳和兩個孫子,林祝花去三亞打工了。“駐村工作隊時常到我們家走訪,告訴我們哪有務工資訊。靠著種養收入和打工收入,現在我們家的日子過得挺不錯了。”林祝花的兒媳婦鐘喜開心地説,林祝花在三亞飯店打工,一個月有兩三千元收入,她的丈夫在萬寧“口味王”檳榔加工廠務工,一個月有三四千元的收入,而她自己在村裏當護林員每月有1000元的收入,她還養雞養鴨養鵝,家裏還有一點檳榔和橡膠樹,兩個孩子上學享受補貼,家裏的日子現在還不錯。

“這幾年村裏變化真大,不説別的,過去村裏晚上黑燈瞎火的,現在全村11個村民小組都裝上了太陽能路燈,晚上走到哪都是亮堂堂的,我家旁邊就有一盞新路燈,晚上村裏的老人都喜歡聚在燈下樹邊聊天説話。”鐘喜笑著説。

鐘喜嫁到豐丹村已經13年。之前一直住在一間舊瓦房裏,前兩年搬了新居,她的父親高興地按豐丹村入宅的習俗,給他們家送了一幅四方紅綢布,挂在客廳裏,上面寫著“華堂鐘秀”,喜悅之情盡在不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