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實現南繁事業與産業並舉,向科技服務外包模式轉變

來源:海南日報

時間:2021-10-21

作者:傅人意 通訊員 何川

編輯:許仁春

波蓮基因工作人員組織培養出的水稻苗。

在波蓮基因實驗室裏,工作人員進行科研實驗。

10月19日,在海口市的海南波蓮水稻基因科技有限公司的實驗室裏,工作人員用離心設備分離樣品。袁琛 攝

每年10月到次年5月,來自全國各地的7000多名科研人員都會齊聚位於海南的國家南繁育種基地,進行“南繁”育種。秋天,他們如候鳥般集聚;春天,他們將希望的種子撒向大地,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夯實根基。

今年5月,《海南自由貿易港投資新政三年行動方案(2021-2023年)》出臺,明確指出培育發展南繁、深海、航太産業。南繁産業將以建設全球動植物種質資源引進轉机基地為抓手,借鑒CRO研發模式推動南繁科技城建設促進産業轉型,到2023年初步建成集科研、生産、銷售、科技交流、成果轉化為一體的服務全國的“南繁矽谷”。

隨著海南自貿港建設提速,一道道新的命題亟需解答:一粒種子如何推進南繁産業化“裂變”?從品種選育、生産制種,到智慧財産權交易、科研成果轉移轉化等,這條産業鏈會産生什麼樣的商業價值?

一個新的商業模式已露“尖尖角”:海南正在探索的CRO(合同研究組織)模式,成為推動南繁産業發展的“加速器”。

種業CRO內容愈加豐富

提供育制種技術、田間鑒定、制種外包服務……

海南在多個環節均有探索

10月15日,在位於海口市的海南波蓮水稻基因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波蓮基因)實驗室裏,科研人員有序地忙碌著。

“目前,已有廣西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湖南省水稻研究所、武漢大學生命科學院、湖北省農業科學院糧作所、中科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以及海南的一些本土企業等共30多家單位和我們簽約,意向訂單60余個,我們依託育制種CRO模式為他們提供水稻育種服務。”波蓮基因總經理曾翔介紹。

種業CRO,源於醫學上的“合同服務外包”商業模式,比如一些藥廠不自主研發新藥,交由第三方研發機構研發,研發出藥品後再交由藥廠生産,雙方共用研發成果。

曾翔介紹,波蓮基因一直在探索這樣一種商業邏輯:由育種方提供育種材料,波蓮基因通過核心技術進行育制種,再交由育種方完成種子商品化,實現南繁育種的産業化運營。

“波蓮基因擁有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核心生物育制種技術‘GAT’(遺傳智慧化育制種技術體系),在海南設有多個水稻育種實驗基地,與其合作可以通過資源共用和優勢互補,加速育制種進程,降低科研成本。”廣西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研究員粟學俊説。

曾翔算了一筆賬:就一個雜交水稻品種來説,從育種到制種,需要3至5年時間,整個運營成本約需要40萬元。對於品種選育的合同外包服務費,波蓮基因只收取2萬元-5萬元,相比整個運營成本來説是杯水車薪。

但CRO企業願意做下去,動力和原因何在?曾翔表示,公司看到的是品種智慧財産權轉化後為育種方和CRO企業帶來的高額利潤分成。

據媒體公開報道,此前粟學俊曾主持育成“豐田1A”水稻,一家企業以1050萬元的價格購買了“豐田1A”及其系列品種的廣西區域獨佔經營權,智慧財産權的高價值引發業界的高度關注。“今年,我們委託波蓮基因選育了一些水稻新品種,雙方約定新品種商品化後共用智慧財産權成果。”粟學俊説。

曾翔十分看好種業CRO模式的發展前景,“這些産品一旦完成商品化,每一個都能裂變成一個企業。假如有100位育种家委託我們育種,每一個選育出的新品種都可以單獨成立一個公司,最終形成種業大數據中心,實現産業集聚,産值不可估量。”

今年8月,海南省農業科學院與美安康科技控股有限公司簽約,打造集科研與檢測為一體的國家CMA/CNAS資質認證實驗室。雙方共同成立的安農美科檢測技術服務(海南)有限公司,將從事食品、食用農産品、水産品的檢驗檢測服務,提供檢驗檢測技術開發、培訓與諮詢服務。

“這也是探索發展種業CRO模式的一種,科研院所可以成為各個市場主體的‘連結器’,加速科研成果的轉化。”海南省農業科學院院長李勁松認為,育制種CRO是現代種業發展産業鏈中的一個新業態,隨著現代育種方式的不斷更新迭代,其內容會愈加豐富。

據了解,目前,海南除了生物技術企業提供育制種技術外,在田間鑒定、制種外包服務、基因測序、大數據分析等多個環節均有探索發展CRO模式。

成為南繁産業“加速器”

依託科研院所和龍頭企業集聚,築牢“南繁矽谷”産業根基

10月14日,颱風“圓規”剛過,隆平生物技術(海南)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隆平生物)總經理呂玉平就來到位於三亞的56畝玉米基地裏察看新品種“隆平007”生長情況,這是該公司落戶三亞崖州灣南繁科技城後研發的第一個玉米新品種。

“隆平007”是抗蟲玉米新品種,從該品種的葉面上看,十分光滑,無蟲洞。“通過對新技術新品種的研發,可以使得國內玉米産量大幅提升。”呂玉平介紹,該技術不僅適合中國市場,也符合巴西和東南亞的玉米市場對抗草地貪夜蛾的迫切需求,今年已經有一批新品種玉米出口巴西。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5月,全球動植物種質資源引進轉机基地成功引進230千克巴西玉米種子,用於隆平生物科研工作,這也是轉机基地首單科研用作物種子進境業務。

在這“一進一齣”的動作中,可以看到,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提速,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為南繁種業打開了全球種業貿易的新機遇。

“南繁矽谷”作為國家戰略,內容是南繁,落腳點是矽谷。“目前我們在做一些CRO的運營,收取的服務費用不高,未來的主要目標還是國際種業貿易。”在呂玉平看來,“南繁矽谷”的建設需要“兩張翅膀”,一張翅膀是科研機構,另一張翅膀是一批具有高成長性的種業、生物科技企業,通過企業的聚集效應,築牢“南繁矽谷”的産業根基。

除了隆平生物,在承接國家“南繁矽谷”建設任務的三亞崖州灣科技城,目前正在加速集聚中國種子集團、先正達集團、德國科沃施、荷蘭科因公司、九聖禾、敦煌種業等一批國內外龍頭種業企業入駐。

今年8月,山東舜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入駐三亞崖州灣科技城。在該公司的實驗室裏,經過技術改良的有香味的玉米、矮化玉米等新品種也在此展示。

“公司已初步構建首創‘基因剪刀+百餘項作物産品儲備’,目前還屬於産品儲備階段。”山東舜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峰表示,未來,隨著全球動植物種質資源引進轉机基地的建成,自貿港對種業交易體制機制的大膽創新,企業將和國內龍頭企業強強聯合,探索發展CRO模式,共同助力“南繁矽谷”建設。

除了企業加速集聚,中科院種子創新研究院、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等一批“國字號”科研院所也紛紛進駐三亞崖州灣科技城。據統計,近年來,三亞崖州灣地區的專利申請量達67件,其中31件獲得了專利授權。這些專利主要集中在高科技育種領域,在新興基因編輯育種領域也有部分專利申請。

“孵化和引進CRO企業需要人才和技術的支撐,新的科研機構落地就會帶來新的科研項目,由此持續推出新技術,這些技術尤其是共性技術如應用於産業,就會催生CRO技術的新供給和産業新需求。”李勁松認為,這是種業産業化發展的方向,CRO正成為推動南繁産業發展的“加速器”。

有需求、有空間、有潛力

專家:海南應搶抓機遇,制定種業CRO服務規範,加快制度創新

採訪中,也有觀點認為,和醫學CRO廣闊、成熟的市場不同,南繁CRO市場需要長期培育。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種業企業有6000多家,分佈在海南的種業企業也整體存在“小散弱”的現狀。另外,農業區域特徵明顯,各個省份對品種標準要求不一等因素,一定程度上限制了CRO模式的發展。

“南繁不僅是科研項目,也是産業項目。”呂玉平建議,政府需要集中精力孵化扶持一批“專精尖特”的CRO企業,同時向全球招聘種業科學家,加速將全球科研技術成果轉化成産品。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7月9日舉行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次會議,審議通過了《種業振興行動方案》。會議強調,要加強基礎性前沿性研究,加快實施農業生物育種重大科技項目,開展種源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紮實推進“南繁矽谷”等創新基地建設。要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加強智慧財産權保護,優化營商環境,引導資源、技術、人才、資本等要素向重點優勢企業集聚。

10月14日,三亞市召開種業CRO機制發展專題會議。三亞市副市長羅東表示,將CRO機制引入南繁的制育種領域,有需求、有空間、也有潛力。目前三亞專業的第三方機構仍然不夠活躍,隨著成熟的服務主體出現,且智慧財産權保護得到完善,CRO的發展空間很大。尤其是在國家種業振興和海南建設自貿港的大背景下,南繁種業産業會迎來更大的發展,CRO服務模組也將擁有更大潛力。

李勁松認為,海南應該搶抓機遇,以CRO模式為突破口加快打造“南繁矽谷”。同時,隨著海南自貿港政策不斷釋放紅利,應以制度創新吸引更多的CRO企業集聚海南。

羅東建議,發展種業CRO要制定種業主體門檻,要按照種業行業管理要求和規律,圍繞保、育、測、繁、推等環節,制定種業CRO服務規範。同時,加快制度創新,在種業智慧財産權、生物安全風險防控、材料安全保障等方面加快相關政策落地,針對種業CRO服務出臺專門鼓勵政策。

海南省農業農村廳種業管理處相關負責人表示,在海南發展南繁育制種CRO模式,是推動落實做好“從一手包辦式向科技服務外包模式轉變”的“南繁矽谷”文章的重要抓手,有利於加快實現由南繁事業向南繁事業與産業並舉轉變,促進南繁種業實現産業化。

原標題:加快實現南繁事業與産業並舉,向科技服務外包模式轉變海南種業探路C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