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開展紅樹林生態保護修復,再造“海上森林”

來源:海口網

時間:2021-10-14

作者:

編輯:許仁春

被譽為“海上森林公園”的海南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群鳥起落紅樹林中,底棲生物孕育繁殖,這是大自然最美的海岸設計。

今年10月11日,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第十五次會議(COP15)在昆明開幕,同步上線的還有“2020年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中國館線上展”。其中,“中國館線上展”海南展區裏出現的海南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紅樹林等“海口身影”,向全世界展示了海口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果,發出中國濕地保護與生態修復強音。

2020年以來,海口大力開展紅樹林生態保護修復,新種紅樹林2670畝,修復現有紅樹林4783畝。

通過科學的生態修復,東寨港環境越來越好。康登淋攝 

保護 培育多種本地紅樹

“紅樹林的生態修復,不只是簡單地種上紅樹和增加紅樹林面積。”海口市林業局副局長錢軍日前告訴記者,健康的紅樹林,應該是一個健康的生態系統。在生態修復過程中,如何修復紅樹林的生態系統功能,實現生態系統保護,是修復工作中的重點和難點。

海南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濕地生態修復工程項目,是海口江東新區首個生態修復項目。2019年3月,海口啟動該工程,對東寨港海岸線及沿岸紅樹林生態系統進行生態修復,保障江東新區的生態安全,為我國候鳥遷徙提供良好的越冬棲息地。

為確保項目科學性,海口請來生態修復專業團隊,經過大量前期勘查,確認潮汐水位、鹽度、生物多樣性等條件後,確定場地為紅樹林宜林地。在專家諮詢、實地驗證等方式下,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和遵循最小干預原則,確定了以自然恢復為主,適度人工恢復,原生生境維存的生態保護及修復策略。

“針對不同區域潮位特點與紅樹林生物特性,我們優選出木欖、尖瓣海蓮、秋茄、桐花樹等10余種海南本地紅樹,採用混交林種植方式,每間隔20米種植一個紅樹品種,兼顧生態效益與景觀效果。”項目建設單位負責人金福生介紹,為快速恢復紅樹林群落,項目前期,團隊苗圃經過實驗種植紅樹後,才開始在退塘後的灘塗上進行大面積種植。

如今,這片灘塗經過生態修復,紅樹連片紮根生長,曾經單薄脆弱的海岸已經開始顯露生態修復的生機,將與不遠處的海南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裏的紅樹林濕地連接成片,一同構築起穩定的生態系統。

海口紅樹林保護生態修復提速。據統計,在海南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濕地生態修復工程項目中,海口清退養殖塘面積2550畝,新造紅樹林1950畝,修復紅樹林面積2700畝;在生態修復和資源保護項目中,新造紅樹林720畝,修復現有紅樹林2083畝。

海南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修復和資源保護項目紅樹栽種現場。康登淋 攝 

變化 珍稀物種紛紛落戶

天氣漸涼,又到了候鳥往南飛的季節。

三江灣,昔日連片魚塘已變成綠洲,新栽種的紅樹林裏,個高脖長的大白鷺、身材修長的鳥界“超模”黑翅長腳鷸、穿著一身“豹紋衫”的金斑鸻等十多種水鳥穿梭其間,追逐嬉戲、歡快覓食。走進灘塗地、水溝邊,能看到紅樹林叢中橫行的螃蟹,跳躍著的彈涂魚……一幅幅靈動的自然畫卷呈現眼前,生物多樣性不斷豐富,生態修復漸顯成效。

紅樹林濕地生態系統是公認的組成元素最豐富、生産能力最強的生態系統之一,包括海河、灘塗、鳥獸、魚蝦、微生物等。紅樹林濕地的主角——紅樹植物,更是植物界少有的團結力強大的類群。在東寨港,成千上萬的紅樹,在鹹淡水交匯的灘塗上,肩並肩站成綿延無邊的林墻,抵擋風浪對海岸的侵襲,為生物和人類守護一片靜謐的港灣。

東寨港紅樹林生長良好,構築起穩定的生態系統,吸引了不少珍稀物種落戶。2020年,在海南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開展的第七次鳥類同步調查中,3隻瀕危物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黑臉琵鷺現身東寨港周邊水塘,黑臉琵鷺數量達到近年最高。

好消息接踵而至。今年6月-7月對東寨港海草資源調查中,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發現海草新品種——小喜鹽草。至此,東寨港保護區內,海草種類增至4種。“新海草品種的出現,標誌著東寨港紅樹林水質越來越好,生態環境越來越好,生態修復成效明顯。”東寨港保護區管理局林業工程師馮爾輝告訴記者,東寨港海草面積呈逐年增多趨勢。

據了解,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3337.6公頃範圍內,分佈著36種紅樹林植物,棲息著115種軟體動物、160種魚類、70多種蟹類、40多種蝦類和217種鳥類。

白鷺在新栽種的紅樹中覓食。康登淋攝 

發展 紅樹林變“金樹林”

紅樹林風光秀美,景色迷人,是市民遊客探秘大自然的重要“打卡地”。今年國慶假期,海口很多市民走出家門,前往東寨港紅樹林休閒娛樂。“這裡景色美,環境好,假期我常會帶家人來看看。”在連理枝漁家海鮮店,市民符雲和家人品嘗著美味的海鮮,欣賞著窗外的紅樹林美景,感受著大自然的饋贈。

優美的景色和良好的生態環境,吸引遊客前來“探秘”。近年來,海口科學保護生態修復紅樹林,在生態與經濟、保護與發展等方面實現“共贏”,東寨港片區旅遊發展品質逐年提升,紅樹林發展成百姓“金樹林”。

科學合理利用才能實現永續保護。2020年8月我國首個《紅樹林保護修復專項行動計劃》出臺,提出可在有效實施用途管制、不影響紅樹林生態系統功能的前提下,開展適度的林下科普體驗、生態旅遊以及生態養殖,經依法批准進行科學研究觀測、標本採集等活動。

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才能更好地促進紅樹林保護。為實現可持續發展,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致力於發展生態旅遊。通過生態旅遊建設,開設水上游、觀鳥、教學實習等項目,把生態旅遊區建設成一個對外宣傳展示的窗口。

“海南東寨港紅樹林的生態保護與修復,僅僅是一個開始。未來,我們將更注重恢復生態功能及過程,強調生態系統的完整性。”錢軍介紹,我市計劃2022—2025年在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完成灘塗新造紅樹林183畝,修復現有紅樹林約6150畝,在三江農場繼續實施新造紅樹林1230畝,全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守護好海口綠水青山、碧海藍天,助力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

保護區已栽種的紅樹長勢良好。康登淋攝 

原標題:自貿港丨珍稀物種紛紛落戶,海口這樣讓東寨港紅樹林變身為“金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