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拉肚子”該怎麼辦?海南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兒科專家為您解答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0-08-10

作者:海南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

編輯:投稿_符鈺超

氣候學上,通常以候平均溫度(每5日的平均氣溫)作為季節的劃分標準:候溫高於 22℃的時期為夏季。雖然立秋已過,但並不意味著秋天的氣候已經到來。尤其是中國南方,氣溫更酷熱,因而中國醫學把從立秋起至秋分前這段日子稱之為“長夏”。

受酷熱天氣影響,門診中因為腹瀉來就診的患兒逐漸增多。小孩子具有“脾常不足”的生理特點,加上飲食、氣候等外界因素的影響,容易發生腹瀉。今天,海南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下稱“海醫二院”)兒科專家與大家來談談小兒腹瀉這個話題。 

什麼是小兒腹瀉?

海醫二院兒科霍開明主任講,小兒腹瀉是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腹瀉為主的一組疾病。主要特點為大便次數增多和性狀改變,可分為感染性腹瀉和非感染性腹瀉,感染性包括病毒和細菌。

病毒感染多見於秋冬季的輪狀病毒,大便為稀水蛋花湯樣,嚴重的患兒會出現脫水,酸中毒。

另外腸道外感染、濫用抗生素所致的腸道菌群紊亂、過敏、餵養不當及氣候因素也可導致小兒腹瀉。

受高溫天氣影響,食物中的細菌容易繁殖,加之小兒消化道發育還不成熟,抵抗力弱,導致細菌性腸炎高發。此病一般起病急,高熱,腹瀉頻繁,大便呈黏液狀,帶膿血,有腥臭味,常伴噁心,嘔吐,腹痛和裏急後重感,可出現嚴重的中毒症狀如高熱,意識改變,驚厥,甚至感染性休克。

夏季小兒腹瀉的原因有哪些?

1、由於小兒胃腸道未發育成熟,胃酸少,殺菌能力差,如果夏天過多地進食飲料,稀釋了胃酸,致使病菌很容易闖過胃酸這一關,進入腸道而引起腹瀉;

2、小兒胃腸道中各種消化酶少,不利於食物消化,易引起消化不良,導致腹瀉;

3、嬰幼兒生長迅速,需要足夠的營養,小兒胃腸道的負擔相對較重,易發生消化功能紊亂。

4、夏天氣溫高,細菌容易繁殖,也是增加感染的原因之一。

如何判斷孩子是否腹瀉?

很多家長都會問,我們怎麼判斷孩子是否發生了腹瀉?

海醫二院兒科顏海峰副主任醫師介紹,首先我們要清楚兒童的正常排便頻率是多少?這取決於兒童年齡大小:

1、出生後第1周,大多數嬰兒一日排便4次或更多次。糞便為軟質或流質。一日排便10次對某些嬰兒而言也是正常的。

2、出生後最初3個月,部分嬰兒一日排便2次或更多次。另一些嬰兒則一週僅排便1次。

3、2歲前,大多數兒童一日排便至少1次。糞便質軟但成形。

4、每個兒童的排便頻率都有差異。一些兒童在每餐後排便。另一些隔日排便1次。

判斷孩子是否腹瀉?這取決於孩子的常規排便情況:

1、對於嬰兒,腹瀉是指大便較正常情況稀薄或水分多,或者排便頻率超過正常情況。您孩子的排便次數可能會達到他/她常規排便次數的2倍。(對於嬰兒,正常的糞便可以是黃色的、綠色的或棕色的。)

2、年齡較大的腹瀉兒童會一日排稀便3次或更多次。

孩子腹瀉,何時該就醫?

很多家長認為,孩子拉肚子很常見,在家吃點藥就可以;也有些家長很焦慮,孩子大便次數一多就帶著來看病了。到底什麼情況下必須帶孩子就醫呢?

顏海峰提示,如果您的孩子出現下列情況,應立即帶孩子就醫:

1、腹瀉持續數日以上;

2、嘔吐持續1日以上;

3、無法咽下任何液體,或飲入後即嘔吐出;

4、出現血性腹瀉;

5、小于12月齡且已超過數小時不願吃喝;

6、出現嚴重腹痛;

7、行為舉止異常;

8、無精打采且對外界刺激沒有反應;

9、家長自己不能判斷病情輕重;

10、脫水。脫水的表現包括:

(1)口乾

(2)口渴

(3)嬰兒和年幼兒童持續4-6小時無尿或尿布不濕,年長兒童持續6-8小時無尿。

(4)哭泣時無眼淚

如果家長帶孩子到醫院就診,想在家留好大便帶到醫院化驗,請做到以下幾點:

(1)在家取便前,最好先對大便進行拍照,這樣有助於醫生判斷大便性狀。

(2)用於檢驗的糞便不能混有尿液,也不能從紙尿褲上留取,即便是尿布最上面沒有接觸到尿不濕的糞便也不能用於檢測化驗。因為紙尿褲能迅速吸走糞便中的有形成分,導致化驗結果不準確,不能真實準確反映腸道的炎症情況。

(3)挑取糞便中性狀不好的部分送檢,如糞便中的粘液、膿血、水樣物、泡沫樣物、綠色便等,可提高檢驗結果的陽性率。

(4)留取多少量:以醫院提供的大便留取盒為例,稀便需要1/2盒左右,成形便或者軟便則需要蠶豆大小。

(5)一定是1小時內將留取的大便。

(6)留取的大便,一定要存放于塑膠瓶或保鮮膜中。

合理使用抗生素

如果大便常規檢查白細胞超過每高倍視野3個以上應考慮為細菌感染。如果白細胞大於等於每高倍視野15個,且有紅細胞,可確診為細菌性痢疾,只有細菌感染時,才應考慮口服抗生素。若無明顯全身中毒症狀——高熱不退、精神萎靡,甚至休克前期表現,使用抗生素的最好途徑還是口服。口服抗生素,進入腸道快,作用也及時。

如果感染嚴重可考慮靜脈輸注抗生素,家長切不可在家隨便給孩子應用抗生素,臨床上有的家長給孩子服用成人治療腸炎的喹諾酮類藥,此種藥會影響小兒的骨骼發育!

如果孩子腹瀉用藥後反覆不好,“必須”進行大便培養,待培養結果出來後,更換敏感的抗生素。

如果孩子得了細菌性腸炎,若開始使用抗生素,就應連續使用至少5-7天,然後再次化驗大便,如果化驗結果正常可以停藥,否則需要繼續服用直到檢測正常為止。有的家長擔心抗生素的副作用,服用療程不夠,見好就收,造成慢性腸炎、細菌耐藥。

抗生素可殺滅腸道內致病細菌,同時也可殺滅對人體有益的腸道細菌。所以,細菌性腸炎時,除了服用抗生素外,還需服用益生菌製劑。但抗生素與益生菌服用應間隔至少2小時。這樣可避免抗生素與益生菌間作用的相互抵消。其實,益生菌本身也可抑制腸道內致病菌的生存並抵消部分毒性,對治療也有幫助。

再有,儘量不要使用止瀉藥,早些排出細菌和毒素,疾病好轉會更快。

細菌性腸炎屬於傳染性疾病,患兒病後一定在家休息,隔離,防止交叉感染,飯前便後勤洗手,孩子的奶具,食具,便器,玩具等注意消毒,合理餵養,食物要容易消化吸收,一定要等病情痊癒後再入托或幼兒園。

如何預防腹瀉?

霍開明講,在日常生活中,預防寶寶腹瀉要注意六點:

1、注意衛生清潔

(1)接觸食物前、便後用肥皂水洗凈雙手

(2)食具,如奶瓶、奶嘴、碗筷及湯勺等,在每次使用前和使用完後都洗凈,並煮沸消毒

(3)不喝生水,不亂吃不潔凈的食物

(4)使用廁所,不隨地大小便,妥善處理小兒糞便

(5)家中的玩具經常消毒,保持居家環境的清潔,不留衛生死角,室內要經常開窗通風。

2、食品應新鮮,蔬菜水果清洗乾淨,食物現食現做,不給孩子吃生、冷、剩的食物。

3、堅持母乳餵養尤其出生後最初數月內應以母乳餵養。因母乳最適合嬰兒的營養需要和消化能力。人乳中含有IgA,可中和大腸桿菌腸毒素,有預防感染埃希氏大腸桿菌的作用。

4、注意飲食品質。添加輔助食物時,應當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由少到多”逐次進行添加,應當杜絕一次添加多種食物或者添加時間過晚的情況。同時,餵養的過程中,奶和食物的量不能同時增加,反而應適當減少,給年齡稍大的兒童可以提供易消化、營養價值高的食物。

5、防止受涼尤其是腹部受涼。孩子因消化系統發育還不成熟,特別是腹壁及腸道缺乏脂肪“保暖層”,因而容易受較涼空氣的刺激而引起腸蠕動增加,導致便次增加和腸道水分吸收減少,大便稀溏,細菌病毒也容易乘虛而入。

6、避免接觸腹瀉、嘔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