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舊求新老鹽場獲新突破 轉型文旅基地激發新活力

來源:新華網

時間:2020-08-06

作者:周憶珈 吳濤

編輯:投稿_符鈺超

鶯歌海鹽場內令人賞心悅目的落日場景。新華網發

它引得郭沫若先生為它潑墨揮毫寫下“驅遣陽光充炭火,燒幹海水變銀山”的妙句;它是中國三大鹽場之一,歷經繁盛,又面臨危機,如今在海南發展控股有限公司黨委的帶領下突破困境獲得新生;它擁有62年曆史,昔日的廠房已經搖身一變成為黨建文旅基地,在這訴説著一代又一代“鹽場人”艱苦卓絕奮鬥的故事。它就是位於海南島西南一隅的樂東黎族自治縣鶯歌海鹽場。

黨建引領超計劃完成生産

回憶起鶯歌海鹽場的輝煌,今年已經86歲高齡的吳坤新老人,作為第一批抵達鹽場建設的“鹽一代”,過往依舊曆歷在目。1955年,在原廣東省瓊山縣檢察院工作的吳坤新接到上級命令,政府將對鶯歌海鹽場進行開發,要組建前期勘測隊,他義無反顧地參加到“先遣隊”中。

當抵達鶯歌海鹽場後,眼前的情況還是讓大家有點心裏犯嘀咕,原本遺留下來的勘測的圖紙根本沒法使用,面對30多平方公里的灘塗地,吳坤新和其他隊員發揮“以一人當十人,以十人當百人”的精神,用自己的雙腳丈量著大地,將原本計劃3年完成的勘測工作,僅用2年就完成。

“14歲那年,父親從部隊轉業來到鹽場,我也跟著過來了,一待就是一輩子。”“鹽二代”王希樸依舊記得1958年來到鹽場後,父輩們在野外天為被地為床,餓了就吃野菜充饑,駐紮在此建設的場景。1960年,鶯歌海鹽場進行試産,白花花的原鹽就在這種艱苦奮鬥精神下從鹽田中析出。直至七八十年代,鶯歌海鹽場走向巔峰,實現年産原鹽32萬噸的歷史最高生産記錄,被冠以中國三大鹽場之一。

近年來,隨著生産設備老化、生産面積減少、生産能力降低等原因,導致鹽場年産量逐年下降。海南控股黨委高度重視鹽場的發展,選優配強鹽場黨委班子,加強黨的建設,抓牢原鹽生産。2019年,在海南控股的推動下,鶯歌海鹽場實行工資改革,以工時定額計件折算為工價,推動實現真正的多勞多得。同年,提前展開冬季維修復曬大會戰,結合助生産的主題黨日活動,將鹽場生産再次推向高潮。

2020年7月17日,鹽場累計生産35500噸,提前168天且超額完成全年計劃産量35000噸,創下近十年的産量新高。與此同時,鹽場2020年每人平均月工資達3260元(應發),與2019年相比漲幅39%。

鶯歌海鹽場內鹽工將原鹽堆砌。新華網發

産業轉型升級謀發展

“原來我們都是以生産原鹽為主,直到70年代我們開始研發‘日曬優質鹽’成功後,鶯歌海的鹽就開始變得一貨難求。”70年代就在鹽場做産品研發的“鹽三代”邢土培認為産品的發展是打動市場的根本。

如今,在鶯歌海鹽場銷售公司的産品陳列櫃裏,二十余種形式各樣、功效不一的鹽産品“躺”在裏面。2017年鹽業體制改革後,鶯歌海鹽場積極採取多種措施抓住鹽業體制改革帶來的機遇,完成自然鹽精鹽廠制鹽加工生産線改造升級,增置終端産品小包裝生産線,完成“海頤”牌鹽産品包裝設計和製作,實現自主品牌産品生産—包裝—直銷市場,實現零突破,從生産型企業轉向市場型企業。

為了更好地滿足市場多元化的需求,2018年起不斷開展品牌化運作和市場化運營,連續開發“海頤”系列産品,形成了高、中、低三個檔次多個類別産品,滿足不同細分市場需求。今年,又開發出了“銀山”牌純臻鹽、亞清鹽等産品,正在研製飄花鹽和年份老鹽,通過植入海南文化和企業文化元素,設計富有企業特色的包裝,統一産品字體和標識,提升産品的可識別度,使鹽産品體現鮮明企業特色,做實鶯歌海地理標誌鹽品牌,極大地提高了鹽産品的附加值。

産業越做越旺,在追求企業發展的同時,海南控股黨委和鶯歌海鹽場黨委高度重視提高職工待遇,不斷推動鶯歌海鹽場保障性住房項目,其中工程一期650套,486套已銷售,剩餘164套正在建設中;二期200套已完成分房工作。保障房項目將解決約2550人的住房問題,大大改善了職工的居住環境,提升職工的滿足感、幸福感。

昔日存放發電機的廠房,如今已經變成鹽文化館。新華網發

轉型文旅基地煥發新活力

食鹽製品競爭壓力大,鹽場發展進入瓶頸,一座老鹽場如何煥發新活力?這是海南控股黨委一直在思考的問題。如今,昔日的廠房早已變成講述奮鬥歷史的場所,通過改造建設美麗鄉村鶯歌海鹽場黨建文旅項目,老鹽場迎來新面孔,試營月余便迎來290余人參觀、學習。

2018年,海南控股黨委就謀劃商定,按照依託鶯歌海鹽場60余甲子年文化,結合海南全域旅遊概念和鹽田文化資源,推動以鹽為特色的産業開發和文化旅遊,不斷延伸鹽及鹽文化的産業鏈、附加值的思路,著手開發建設黨建文旅項目。

通過參觀鹽文化館、重走鹽工路、《鹽場革命史》黨課、鹽一、二、三代訪談、收鹽體驗教學等活動,讓學員們切身感受到開拓進取、自強不息、艱苦奮鬥的鶯歌海鹽場文化,激發黨員們幹事創業的熱情,錘鍊黨員們吃苦耐勞的精神,得到參訓學員的廣泛好評。

在黨建文旅項目建設初期,面臨人員短缺的情況,“鹽三代”楊美娟聽聞後便來到項目工作,在處理好日常工作的情況下,還義務擔當起鹽文化館的講解員的工作,為來者講述著發生在這片土地上爺父輩的故事。隨著項目發展的需求,更多的“鹽三代”也陸陸續續返回家鄉,來到黨建文旅項目上工作,由於人少活多,大家都是身兼多職,不談條件的輪軸轉,肩負起振興鹽場的重任。“如果不是一種情結、一種熱愛,又怎麼能堅持地幹著?”海南海控美麗鄉村建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吳攀龍説,從這些“鹽三代”身上仿佛看到了當年鹽場“開荒者”的精神。

昔日廠房片區,如今已經改造成黨建文旅基地。新華網發

黨建文旅項目運營月余,已接待11家單位7個主題黨日參訓團和實地觀摩人員290余人,銷售收入超過15萬元,帶動鹽産品銷售近3萬元。隨著項目的發展,還不斷在吸納鹽場子弟就業,以及帶動當地居民就業,增加職工對經營發展的信心和凝聚力,促進職工的收入增長。

未來,黨建文旅項目將在海南控股黨委的領導下,以黨建為引領,加快二期設計和建設。以“北有母瑞山,南有鶯歌海”為目標,使黨建文旅基地建設成為海南省紅色革命教育基地,承載主題黨日、新員工培訓、青少年研學、黨建教育陣地等屬性功能。在文旅融合新模式的帶動下,大力傳承弘揚鶯歌海鹽場精神,推動鶯歌海鹽場多元化發展和轉型升級。

鶯歌海鹽場鹽田內機械化收鹽。新華網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