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自貿港建設作貢獻丨加快建設健康海南的思考

來源:海南日報

時間:2020-04-27

作者:邵海亞 華玉濤 魏晉才 劉哲峰

編輯:符鈺超

危中有機 危中尋機 加快建設健康海南的思考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危和機總是同生並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機。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衝擊,但同時也更加凸顯出醫療健康産業發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危機和挑戰背後潛藏著難得的發展機遇。我們要充分發揮自貿港政策優勢,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有利因素,找差距、補短板、強弱項,積極培育新業態、挖掘新動能,加快推進健康海南建設,把海南打造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醫療健康新高地。

搶抓機遇打造醫療健康示範區

□邵海亞

在加快推進自貿港建設中,海南應依託政策優勢和醫療資源優勢,培育新動能、發展新業態,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醫療健康示範區。

(一)四驅聯動打造醫療健康示範區的路徑。

加快建設具有國際水準的醫療器械“新型研發機構群”。在重大新藥創制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成果轉移轉化試點示範政策利好下,海南應以臨床需求為導向,以應用性技術開發為重點,引進國際頂尖科研團隊,形成以智慧穿戴、導管支架、口腔和骨科器械等重點器械為主的“新型研發機構群”;充分發揮創新要素的集聚效應,吸納和配置全球高層次創新資源,高效孵化科技企業,將全球創新潛力變為轉型升級動力。

加快建設健康行業具有重要影響力的“醫療服務特區”。以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為産業龍頭,服務全省“一核兩極三區”的健康産業發展格局,探索建立一流醫療服務體系。一方面,設立醫院國際醫療部,探索國際友人在中國就醫更加便捷的制度以及國外醫生在中國行醫準入管理制度,形成健康行業具有重要影響力的“醫療服務特區”。另一方面,建議抓住全國首批5G試點契機,利用醫療AI、醫療資訊化等新技術,吸引高端企業在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構建關於新藥、新技術的網際網路醫院總部。

儘快建造引領未來醫學發展的“細胞谷基因城”。利用海南自貿港的政策優勢,前瞻性佈局基因工程和細胞治療相關産業。一是建立以智慧財産權為紐帶的運作體系。面向全球開放基因檢測設施,建立基因數據庫共用機制,形成“滾雪球”式智慧財産權沉積系統,建成亞洲最大的基因測序平臺。二是建設一批高水準的第三方臨床檢驗實驗室,在博鰲超級醫院規劃建設P3實驗室,在先行區內探索開展基因工程(如基因診斷和基因精準治療)、細胞治療(CAR-T細胞治療和幹細胞治療等)臨床應用研究,並建立試驗監管制度,積極推進幹細胞醫療技術臨床研究與轉化應用。三是集聚全球頂尖人才和項目,形成高水準精準醫療産業鏈。

形成孕育隱形冠軍企業的“生物醫藥谷”。突破海南醫藥産業規模小、基礎薄弱、有影響力的龍頭企業及品牌不多的現狀,突顯海南地方特色。一是形成以“海口藥谷”為核心的産業聚集區域,著力打造醫藥産業鏈分工合作的新格局。二是探索國內發達地區高校、科研院所和全球頂尖科研機構等國內外醫藥領域創新資源的實體化運作機制,集聚一批世界級實驗室和研發中心。三是充分釋放新藥臨床研究、藥品註冊、企業生産許可和藥品進出口貿易等方面政策紅利,吸引國際知名制藥企業總部進駐,打造海南千億級醫藥産業創新園區。

(二)多措並舉為醫療健康示範區建設提供保障。

建立世界級醫療健康人才集聚高地。區域競爭的本質是人才競爭。一方面,建議充分利用區位優勢主動參與國際人才競爭,完善多層次醫療健康人才引進扶持政策,打好吸引人才“組合拳”。另一方面,鼓勵針對“新市民”的住房供應模式創新,做好輿論引導工作,營造開放包容的國際化、友好型社會環境。

充分釋放自貿港政策紅利,提高吸納和配置全球創新資源的能力。建議在政府部門、企業、醫療機構之間建立大健康與旅遊的行業聯繫機制,搭建産業融合平臺;加大財稅政策的支援,以及投融資政策與土地政策的創新。引進國內外醫療科研、生物制藥、醫療設備製造、資訊裝備等高科技企業,形成相對完整的健康産業鏈。

推動海南醫療健康一體化發展。積極推進公共衛生體系建設,以及醫療、醫保、醫藥聯動融合發展。構建全島醫療健康區域間人才、物資和文化自由便利交流的機制,構建醫療資源“全島同城化”的新格局。全面落實完善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政策,鼓勵醫療新技術、新裝備、新藥品的研發應用。

健全統一的海南醫療物資儲備體系。在疫情防控中,社會對醫療物資有著緊迫需求。建議充分利用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政策優勢,從海外進口、儲備相關醫療物資;以海口為中心,推進東、南、中、西合理佈局,解決醫療資源分佈不均、産業內生産力不足等問題;建立平戰結合的醫療物資儲備、調動與使用程式,確保醫療儲備物資有底數、有更新、有效益。

推動醫療保障資訊化體系建設。緊緊圍繞健康海南戰略目標,努力構建具有中國特色、適應海南自貿港建設需要的醫療保障體系。一是對接國家平臺,建立全省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資訊系統,實現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醫療救助等“一站式”結算服務;二是推動“移動網際網路+醫保資訊化”建設,實現跨系統、跨機構、跨地域的深度融合,方便居民就診;三是推動公共衛生與醫療服務的大數據建設,整合多方數據資源,挖掘數據資源,有效推動醫療健康服務供給模式轉型。

作者單位:省衛生健康委員會

補短板強弱項,更好呵護人民健康

□華玉濤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健康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條件,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誌,也是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追求。滿足人們對健康的新期盼,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是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重要基礎。當前,全省上下正在加快推進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而人民群眾的健康不僅是自貿港建設的重要支撐,也必然成為衡量自貿港建設水準的重要指標。

海南是中國唯一的熱帶島嶼省份,是著名的健康島、長壽島,生態環境、空氣品質冠居全國,這是建設健康海南得天獨厚的優勢。近年來,全省居民的預期壽命及整體健康水準持續提高,2018年每人平均預期壽命達到78.4歲,位居全國前十。但隨著我省城鎮化及人口老齡化進程逐步加快,心腦血管病、糖尿病、癌症等慢性疾病,對居民健康構成巨大威脅。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暴露出我省疾病預防體系仍有不少短板,防控重大疫病的能力有待提升。

2020年3月,省政府印發《健康海南行動實施方案》,明確提出到2030年“健康環境品質居於世界領先水準,每人平均預期壽命達到82歲,主要健康指標超過高收入國家平均水準”等目標,這更需要我們進一步補短板,強弱項,全面提升醫療衛生發展水準,全方位全週期維護人民健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一是全面落實《健康海南行動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的各項任務。健康海南行動是省委、省政府加快健康海南建設的科學決策,也是未來一段時間全省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的總抓手,具有很強的戰略性、指導性、前瞻性。《方案》共設18個重大專項行動、26個考核指標和136項主要指標,任務涉及個人、社會、政府三個層面,指標體系覆蓋全人群、全生命週期。圍繞每人平均預期壽命的提升,方案提出通過“婦幼健康促進行動”等全面降低嬰兒死亡率、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孕産婦死亡率等,提升婦幼健康水準;通過“慢性呼吸系統疾病防治行動”“糖尿病防治行動”等降低重大慢性病過早死亡率,提升慢性病防治水準;通過“傳染病防控行動”,提升應對突發重大傳染病的能力和水準;通過“醫療服務能力提升行動”等提升醫療服務能力,改進醫療服務品質。我們應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全面落實好《方案》提出的各項行動,最大限度地降低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全方位全週期維護人民健康。

二是全面提升全省醫療資訊化能力。我省全民健康資訊化建設與自貿港建設要求相比,仍有較大差距,存在諸多亟需解決的問題。例如,在電子病例評級方面,我省大部分三級醫院仍處在電子病例4級及以下水準;在互聯互通標準化方面,目前僅有一家醫院達到互聯互通標準化成熟度4甲水準。應以健康海南建設為契機,深入推進二級以上公立醫院資訊系統升級,全面達到電子病例5級和互聯互通4級水準,並與省級全民健康平臺實現互聯互通,方便人民群眾按需調閱自身健康檔案及電子病例;應繼續推進基層醫療機構資訊化建設,提升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的資訊化能力,並依託人工智慧輔助診療技術促進基層醫務人員診療水準的提高;應抓住5G、大數據、區塊鏈等新技術革命的契機,促進優質醫療資源的下沉和健康醫療大數據的深度應用,形成智慧健康服務體系,促進三醫聯動,支撐健康海南的發展。

三是加快形成健康産業發展的特色和優勢。近年來,海南健康産業起步穩、成長快,總體呈現良好發展態勢,産業規模持續擴大。但我省的健康産品、醫藥産業與發達地區相比仍有差距。要結合自貿港建設需要,找準著力點,在一些領域形成優勢和特色,為健康海南建設提供保障。應加快建立新藥創製成果轉移轉化基地,以海口國家高新區、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及相關醫學院校、醫療機構、企業為依託,優化新藥創制專項成果轉移轉化政策環境,創造良好服務環境,完善公共基礎設施和服務平臺,創新要素供給、培育生物産業新業態,努力將示範基地打造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區域帶動力的生物醫藥産業新高地。應建立國産醫療器械應用示範基地。圍繞早期診斷、精確診斷、微創治療、精準治療等臨床需求,開展新型診療技術解決方案整合應用,促進數字診療裝備新型服務模式的發展,通過國産醫療器械的系統化應用,打造自主産品的對外展示和出口基地。應建立生物治療新技術應用轉化基地。結合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的政策優勢,爭取幹細胞、免疫細胞治療等先進生物治療技術的臨床應用試點,制定我省生物治療技術臨床應用管理規範,支援新型個體化生物治療産品標準化、規範化應用,將我省打造成為生物治療新技術應用轉化的基地。

作者單位:省衛生健康委員會

完善以預防為主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

□魏晉才

自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之後,健康中國逐步上升為國家戰略。黨的十九大作出實施健康中國戰略的重大決策部署,強調堅持預防為主,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倡導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預防控制重大疾病。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則進一步從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高度,明確要求改革完善疾控體系,加強公共衛生和重大疾病防治。

公共衛生是使用預防醫學、健康促進、環境衛生、社會科學等技術和手段,通過組織動員社區參與,為公眾提供疾病預防和健康促進的管理活動。世界衛生組織1978年發佈的阿拉木圖宣言,就推薦各國採用初級衛生保健策略,建立社區衛生機構,向全體居民提供以預防為主的公共衛生服務。實踐證明,通過公共衛生技術,開展人群健康需求評價、政策開發,並以此為依據精準實施健康教育、飲食和營養改善、家庭和社區關愛、人居環境優化等人群健康治理活動,可有效預防疾病、延長人群健康壽命、促進居民身心健康,也有利於公平、高效、合理地配置衛生資源。開展以預防為主的公共衛生服務,是守護人民健康的現實需要。

然而,受體制機制以及人才培育等諸多因素影響,我省各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基層衛生服務機構的建設和發展仍較滯後,公共衛生服務職能偏弱。按照健康中國戰略要求,圍繞群眾的健康需求和海南自貿港公共衛生安全防護需要,筆者認為,應從政府衛生健康管理體制改革著手,完善疾病預防控制職能,健全公共衛生服務體系,落實以預防為主的衛生工作方針,真正實現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

首先,按照統一領導、依法管理的原則,深化機構改革,完善頂層設計,整合疾病預防控制和人群健康服務相關行政資源,建立以傳染病與地方病防治、人群健康風險因素監測預警、居民健康基本指標監測與管理、慢性病職業病預防干預為主要職能的專業化行政主管部門,承擔公共衛生領域行業主管責任。同時,強化法律制度建設,依法履行政府對疾病預防控制和公共衛生事務的監管職能,落實以預防為主的衛生事業基本方針,提升政府專業化健康治理能力和水準。

其次,按照全島一體、分區負責的原則,加大改革力度,理順各級政府之間公共衛生管理的體制機制,整合各級公共衛生機構和要素資源,建立以省級疾控中心為龍頭,以地市(區域)疾控中心為支柱,以縣市疾控為樞紐,以鄉鎮和社區中心為堡壘,覆蓋全區域、全人群、全機構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與包括村衛生室、企業醫務室、門診部、診所等在內的所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以及城市大醫院的人群健康相關業務對接,完善職能設置和分工協作機制,落實醫防服務主體責任。

第三,按照平戰結合、常備不懈的原則,以前述公共衛生服務體系為基礎架構,強化源頭治理,加強對傳染性疾病病毒、病媒監測的預警,建立覆蓋所有醫療機構的傳染病病例監測哨點;明確責任區域和防控目標,強化聯合防控機制;建立直通省政府的公共衛生事件報告機制,優化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決策系統,形成統一指揮、統一調度、緊密協同、快速響應的公共衛生安全事件處置聯動機制,提高衛生應急響應的專業化、前瞻性、整合度和有效性,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同時,建立與國家疾控及各省市疾控機構緊密聯繫的業務協作協同機制,加強對全國及全球公共衛生事件的監測和預警能力,為自貿港建設提供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作有效的公共衛生安全保障。

第四,按照彌補短板、提高效能的原則,建立預防為主的政府公共衛生財政投入和補償機制,發揮政府衛生財政投入對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宏觀調控作用,提高各級政府財政支出中對公共衛生、農村衛生等的分配比例。同時,建立以結果為導向的公共衛生財政支出績效評估制度體系,促進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的可持續發展。

第五,按照夯實基礎、完善機制的原則,加強公共衛生專業化人才隊伍建設。修訂完善疾控體系人員編制和結構標準,建立適應社會經濟和人口發展的人員編制動態調整機制;制定優惠政策,撥付專項經費,大力引進急需的學科帶頭人和公共衛生專業技術骨幹,包括基層公共衛生實用型人才;加強培訓演練,提高公共衛生人員培養的實效性和針對性;建立完善人群健康干預措施和實用技術的研究及其激勵、評估、推廣機制。

第六,按照一體化、智慧化的原則,運用區塊鏈、大數據、人工智慧、雲計算、物聯網等技術,建設集各類疾病與健康風險資訊于一體,深度融合臨床診斷治療資訊,覆蓋全省的公共衛生基礎資訊匯集和統計分析系統。充分發揮資訊化技術優勢,實現公共衛生安全常態化、智慧化管理,發揮資訊化系統在傳染源追本溯源、資源調配和防控救治等方面的支撐作用。構建基於公共衛生基礎資訊匯集和統計分析系統的公共衛生雲平臺及疾病控制業務應用系統,提升公共衛生服務的及時性、便捷性和公平性,提高群眾的滿意度。

作者單位: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疫情下的樂城擔當與機遇

□劉哲峰

在海南自貿港建設背景和常態化疫情防控形勢下,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應著力回答好以下“三問”,切實扛起責任擔當。

如何利用政策優勢助力公共衛生事業發展?

重點做好藥物篩查篩選工作,推進真實世界臨床數據應用研究。面對疫情,國內外多家科研機構積極開展疫苗研發,但是疫苗研發週期長、風險高。從已上市或處於臨床研究階段的藥物中篩選,也是有效應對舉措。樂城可利用政策優勢引進、孵化醫療新技術、新藥品,提升藥品研發能力,做好真實世界臨床數據的應用研究,提速公共衛生體系建設。

加強重要應急物資保障能力建設。一方面,可通過國際交流合作平臺,加強衛生防疫物資的戰略儲備,科學調整儲備的品類、規模和結構,完善部門協同機制,提升調撥分配效率,做到關鍵時刻拿得出、調得快、用得上。另一方面,可提升衛生防疫物資使用功效,引進擁有國際先進技術的防疫物資。比如,疫情初期,樂城緊急聯絡國際平臺和通道,從海外市場調撥緊缺物資,在沒有見面簽約的情況下,遠端採購2500萬隻一次性醫用口罩,發放至海南省各市縣;同時從全球緊急採購17萬隻N95醫用口罩。

利用舉辦“永不落幕”的國際創新藥械展等,與國際藥品廠商建立穩固合作關係,建立並完善樂城進口藥械渠道。一方面,完善進口藥品藥械審批流程,探索在樂城建立保健品跨境電商、藥械保健品免稅店;另一方面,積極引進國際先進創新産品等,保障藥械供應。

如何抓住自貿港優勢發展醫療旅遊産業?

抓住全球疫情下的海外就醫需求,做好疫情過後的復蘇準備。2018年,中國出國就醫人數達82萬,産業規模近7000億元。國際疫情背景下,這個市場將在樂城釋放,甚至有可能在下半年實現“報複式”增長。樂城要做的是創造有利條件,充分發揮“四個特許”與“三同步”的作用,積極培育新型消費,推進消費升級。

探索建設樂城“全球公共衛生預防基地”,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和價值觀。應加強與中國疾控中心及海南疾控中心的交流與合作,及時了解全球公共衛生規划動態,探索建設“全球公共衛生預防基地”,為推進中國公共衛生援外與執行全球公共衛生任務作出積極貢獻。

爭取國家“新基建”産業支援,加速園區基礎設施建設。當前,智慧製造、線上消費、醫療健康等新興産業正在展現強大潛力。樂城應抓住機遇,積極對接中央和省委産業發展需要,加快佈局“新基建”,推動新興産業發展壯大。

改善營商環境,釋放政策紅利,吸引健康産業總部落地。疫情期間,泰濟堂中醫專科醫療中心總部簽約落地樂城。該項目打造特色的中醫藥特色診療體系,並在《Science》首個國際合作期刊《Research》發表論文,系統解讀了中醫治療基礎科學原理,推進了中醫現代化、科學化、國際化,也為樂城吸引健康産業總部落地開了個好頭。

打造醫療旅遊“珍珠鏈”。將“旅遊為醫療服務”的思路調整為“醫療為旅遊服務”,與博鰲亞洲論壇、省人民醫院、瓊海旅遊康養聯盟等機構簽約合作,設計家庭式醫療康養功能表,打造瓊海乃至東海岸5天6夜的集體檢、康養、治療、旅遊為一體的旅遊“珍珠鏈”路線。

如何利用優勢資源助力“健康海南”建設?

積極響應落實“OneHealth”全健康理念。通過此次疫情,我們意識到人類、動物、生態系統的健康相互關聯,依靠單一部門或學科難以應對新發傳染病,需要多部門、多學科、多維度共同合作。這就使得政府治理體系、法律體系、技術體系以及保障體系的全方位建設變得尤為重要。樂城可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積極開展國際合作,例如,可創建“全健康”研究院,著力研究全球大健康問題;也可依託“國九條”政策優勢,吸引世界衛生組織等國際組織參與研究院和醫學院建設,加快國際組織落地樂城。

建設智慧樂城,融入智慧海南建設。樂城已與騰訊、春雨醫生、好大夫、鎂信等網際網路公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致力於打造網際網路醫療體系。同時,樂城將繼續推進與阿里巴巴、百度、萬達資訊等開展深度合作,深化樂城網際網路體系建設,打造智慧樂城,融入智慧海南建設。

關注重點人群,提供健康服務。配合健康海南行動計劃,充分發揮博鰲恒大國際醫院國際腫瘤中心的作用,提供面向全島婦女的免費乳腺癌、宮頸癌和常見病篩查,早診早治,完善預防機制。以博鰲超級醫院國際眼視光眼科中心為核心力量,探索建立覆蓋全省的中小學校眼科健康教育機制,同時面向老年人重點解決青光眼、白內障等眼科疾病。探索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和商業保險等多層次長期護理保障制度等。

作者單位: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