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後花園” 鄉愁入夢來

時間:2023-05-26來源 : 廣西日報作者 : 覃偉立 廖瑀

原標題:都市“後花園” 鄉愁入夢來

——看柳州市城中區如何建設“大美環江”鄉村旅遊區

5月12日,李金生再次驅車沿著環江濱水大道,進入柳州市城中區“大美環江”鄉村旅遊區。

蓮花山麓,鄉愁悠悠;柳江之濱,情思綿綿。“大美環江”鄉村旅遊區位於柳州市區綠肺蓮花山保護區東面、柳江河畔,是柳州市區美麗的“後花園”,是一處讓人們心靈得到棲息之地。

“大美環江”鄉村旅遊區內一處特色餐館。本報記者 覃偉立  攝

“這條路我走了整整10年,見證了它從一條鄉村泥路變成了柏油大道。”李金生是柳州市城中區委農辦專家,他告訴記者,今年6月他就退休了。10年間,目睹環江一帶從“偏僻鄉村”變成“農家樂,民宿忙,花果香,遊客如織來環江”的鄉村旅遊區,他甚感欣慰。

讓人更加感到欣慰的是,2022年,該旅遊區內的環江村獲評中國美麗休閒鄉村、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廣西清廉示範村、自治區首批村法律顧問示範點;“紅肉蜜柚”“脆蜜金桔”獲得國家“綠色食品”A級認證;柳東村獲評自治區鄉風文明建設示範村、廣西生態特色文化旅遊示範村等。

騎行愛好者在環江濱水大道上騎行。本報記者 覃偉立  攝

而蜂擁而至的投資者及如織遊客,也給當地農民帶來豐厚的回報。2022年,旅遊區內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達3萬元,6個村集體經濟收入達1457萬元。

在今年初召開的自治區兩會上,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因地制宜發展鄉村旅遊,開發特色化、差異化、多樣化旅遊産品。”柳州市城中區“大美環江”鄉村旅遊區的做法,無疑是我區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一個成功典型代表。

挖掘資源打造“世外桃源”

2016年,江西人吳美珠隨柳州籍丈夫從上海回到柳州,當他們在環江一帶看到絕美景色時,便決定在這裡“幹出一番事業”。

“在江浙一帶,我們經常去考察那裏的民宿。”吳美珠説,和那裏相比,柳州的環江濱水一帶絕不遜色。

吳美珠夫婦看到的,正是環江濱水大道修通後帶來的變化。“2016年2月3日,環江濱水大道全線通車,徹底改變了環江一帶的面貌。”李金生表示,可以説,沒有環江濱水大道,就沒有現在的“大美環江”鄉村旅遊區。

環江濱水大道位於柳州市主城區東北部,大道一側是柳江河,另一側是柳東村、環江村。過去,只有一條“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泥路,進村開車要一個多小時。而現在,從市中心開車過去,只需要20來分鐘。“即使是在主城區邊上,在城裏人看來,這裡也是不折不扣的農村。”李金生説。

一條濱水大道,改變了一片農村的面貌,也改變了當地人們的生活,更改變了他們的思維方式。“當時環江濱水大道剛通車不久,這一帶只有一兩家比較低端的‘農家樂’。”吳美珠回憶道,因為有在發達地區的發展經驗,他們看到環江濱水大道的發展前景,決定和朋友斥資5000萬元,建設較為高端的民宿和農莊。經過幾年的發展,吳美珠已開發建設總佔地近200畝的農莊,建設了4家極具特色的民宿和農莊,是環江濱水大道最大的連鎖餐飲品牌。目前固定員工達200多人,最多時一天僅接待研學學生就有1500多人。

“城中區利用上級資金和自籌資金,先後投入約16.8億元,建設環江濱水大道、改造環江濱水大道沿線村莊風貌、打造12個‘美麗廣西’鄉村建設綠色村屯和4個‘美麗柳州’鄉村建設綜合示範村屯,1700多戶農民直接受益,實現鄉村建設與生態文明建設共贏。”柳州市城中區委書記宋軍説,為提高遊客出行的舒適度,城中區還在鄉村裏舖設了70多條産業路、旅遊路,率先在全市實現“屯屯通”。

近年來,城中區深入挖掘龍壁回瀾、蓮花山、佘家祠堂、柚子節、龍眼節等特色文化資源,弘揚唐代柳宗元及明代柳州八賢戴欽、佘勉學、佘立、張翀等著名文人的人文精神和鄉賢文化,先後建設了“美麗鄉愁”紀事館群、“五治融合”文化綜合體、鄉賢學院、柳賢清風園、民法之路、廉政文化棧道、農家書屋等鄉村文化陣地。經過一系列文化項目開發,環江濱水大道鄉愁文化帶已成為“廣西十佳研學線路”,帶動了沿線的文化、農業、旅遊業等一系列産業融合發展。

精準定位確立“幸福鄉村”

對於如今靠著好山好水吃上了“旅遊飯”,54歲的環江村村民韋明雄深有感觸。上世紀80年代,韋明雄初中畢業後回家務農。“就是和家裏老人一起種菜。”他説,蔬菜收穫後,便乘著小船把菜運到城裏賣。20歲時,韋明雄決定告別面對黃土背朝天的日子,到城裏“討生活”。他進了一家汽車零部件企業,成為一名電焊工。

兜兜轉轉,韋明雄又回到了農村。2016年環江濱水大道通車,韋明雄的家就在大道邊上。他看到了商機,決定回村創業,建起一家農家樂。“以前每天都想著離開農村,現在卻想著怎麼回來。”他表示,因為現在村裏的生活比在城裏更愜意。“最高時,我們一個月的營業額有5萬多元,生活自然是不用愁的。”韋明雄説,剛剛過去的“五一”小長假,他的農莊營業額就有2萬多元。

韋明雄是“大美環江”鄉村旅遊區裏富裕起來的農民典型。

“鄉村振興道路千萬條,定位精準才能使得土地價值最大化。”柳州市城中區區長劉傑華表示。城中區結合環江濱水大道的地理環境和人文精神,圍繞拓展農業多種功能,開發鄉村多元價值,大力發展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等新産業新業態,村民靠著好山好水吃上了“旅遊飯”,生活越來越富裕,同時也給柳州及周邊市民一個週末放鬆心情的休閒旅遊好去處。

據介紹,目前,旅遊區內有12個現代特色休閒農業示範園、30多家研學基地、80多家特色民宿農家樂、7個鄉愁紀事系列館、3個家風家訓展示區及大美濱江休閒農業展示館等,串聯成3條特色鮮明的休閒農業鄉村旅遊線路。2021年,“大美環江”鄉村旅遊區共接待各地遊客228萬人次,旅遊收入6840多萬元;2022年,共接待遊客348.9萬人次,旅遊收入1.01億元。

李先生是“大美環江”鄉村旅遊區的常客。5月13日是週六,他開車帶著妻子和孩子,又來到景區裏一家農莊休閒。“隔幾個週末就來一次。”李先生説,“在城裏待煩了,到這裡喝喝茶,摘摘果,散散心,吃完農家菜晚飯後再回去,心情特別愉快。”

李先生的生活態度,代表了一部分長期生活在都市裏的人的心聲,週末他們總是想著離開城市,走近自然,讓心靈得到暫時棲息。

正因為有較為龐大的市場需求,“大美環江”鄉村旅遊區的投資熱度,還在持續升溫中。“前段時間,有幾個老闆找到我們村委,希望和村委合作,開發新項目,都是需求二三十畝地的。”環江村黨總支副書記尹懷平説,由於當前可利用的閒置土地已經非常少了,很難滿足投資者的意願。

由於旅遊區很大,各個旅遊點相對分散,尹懷平有了新設想。“我們可以搭建一個平臺公司,把旅遊區內的商家納入其中,形成聯盟。”尹懷平説,平臺公司根據各商家特色,規劃多條特色旅遊線路,無論是團客還是散客,只要在平臺公司就能找到自己想遊覽的線路,省時省力,不走冤枉路。

亦城亦村催生“都市農民”

全飛愛好登山、穿越等戶外運動,從2013年起,先後在廣西桂林及貴州、江西等地開發鄉村文旅項目。“我是柳州市區人,但從小喜歡農村。”今年40歲的全飛,常年在鄉下生活,每天清晨最快樂的事情,是在鳥鳴中醒來。2017年,他回到柳州,和朋友在“大美環江”鄉村旅遊區租下10畝地建設農莊。次年元月,農莊開業,全飛是主理人。

“這是旅遊區第一家高端鄉村文旅項目。”李金生記得很清楚,環江濱水大道剛開通不久,旅遊區剛剛起步,當時的農莊比較低端,大都是簡陋的房子,項目也僅是提供農家菜、農特産等簡單項目。

全飛的出現,帶動了當地農莊向高端方向發展,一批都市人一頭扎進旅遊區,當起了“都市農民”。“農村不應該是臟亂差,房屋不應該是灰色一片。”全飛是有情懷的人,他認為往後農村的模樣,就應該是鳥語花香、色彩繽紛,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正因為有了建設理想中的農村情懷,即使明知鄉村文旅項目回報率低,他和朋友仍投入鉅資建設農莊。“我從圈子裏了解到,至少60%的人是因為這個情懷,才投資鄉村文旅項目。”他説。

隨著全國鄉村振興和全域旅遊的迅速升溫,加上擁有蓮花山、百里柳江、紫荊花、環江濱水大道“一山一水一花一路”的特色旅遊資源,城中區在加快一批重大項目的建設、豐富旅遊産品供給的同時,因勢利導,鼓勵柳州市民和本地村民開辦餐廳、建設民宿、創建特色農業示範園、開展農事體驗遊等,培育多種新業態。如今,活躍在“大美環江”鄉村旅遊區的人們,已然是“市民是農民,農民是市民”。

30歲的張昌盛,在河南出生,在柳州長大、工作,他也甘當一名“都市農民”。去年10月,在新冠疫情還較為嚴重的時候,他和女朋友在環江濱水大道邊租下一棟民房,開了一家咖啡館。“到現在為止,已經投入200萬元。”張昌盛説,之所以在去年“非常時期”投資建設,根本原因是“不想純商業化”,而是想著有個落腳的地方,能和朋友一起“聽聽鳥叫吹吹風”。

讓張昌盛沒想到的是,因為設計獨特,內飾新穎,外墻鮮艷,又在路邊,他的咖啡館一開業竟成網紅打卡點。由於大批遊客擁入不太寬敞的場地拍照,在疫情管控期間,他不得不在一段時間內在門外挂起“非消費者請勿入內拍照”的牌子。

使鄉村美起來、農民富起來、精氣神提起來,如今的“大美環江”鄉村旅遊區,繪就了一幅鄉村振興的美麗畫卷,成為柳州農村的新樣板。(記者 覃偉立 通訊員 廖瑀 )

(責任編輯:曹洋)
文化旅遊 Cultural Tourism
文旅東盟 Guangxi & ASE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