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共廣西壯族自治區委員會 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
關於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實施意見
近日,中共廣西壯族自治區委員會、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印發了《關於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實施意見》,全文如下。
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加快建設農業強區的起步之年。做好今年和今後一個時期“三農”工作,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以及對廣西“五個更大”重要要求和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堅持和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全面領導,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城鄉融合發展,推動産業、科技、教育、人才深度融合,堅決守牢確保糧食安全、防止規模性返貧等底線,紮實推進鄉村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等重點工作,全面推進鄉村産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錨定加快建設農業強區目標,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為全面建設新時代壯美廣西開好局起好步打下堅實基礎。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精神,結合廣西實際,現就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全力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産品穩定安全供給
(一)全力抓好糧食生産。嚴格全區各級黨委和政府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責任制考核。全面落實糧食安全有關法律法規。嚴防“割青毀糧”。將2023年糧食生産任務分解下達各設區市,把責任壓實到縣、鄉、村。要穩住面積、主攻單産、力爭多增産,確保今年全區糧食播種面積達4234.5萬畝以上、糧食産量保持在274.1億斤以上。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強化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的物質基礎,健全農民種糧掙錢得利、地方抓糧擔責盡義的機制保障。落實國家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産能提升行動。開展噸糧田創建。推動各市縣發展多熟制糧食生産,鼓勵有條件的市縣發展再生稻。推廣應用“稻—稻—薯”、“稻—再生稻—薯”以及間套種糧食等一年多熟種糧産糧模式。支援桂北等地區種植冬小麥,開展小麥“一噴三防”。實施水稻玉米高産攻關行動,開展突破性優質高産水稻新品種選育與示範推廣。落實國家稻穀最低收購價、稻穀補貼等政策,完善農資保供穩價應對機制。健全主産區利益補償機制,增加産糧大縣獎勵資金規模,完善和落實糧食生産激勵政策。逐步擴大稻穀玉米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實施範圍。實施好優質糧食工程,鼓勵發展糧食訂單生産,支援糧食加工企業延伸産業鏈,持續發展柳州螺螄粉、桂林米粉等“桂字號”米粉産業,提高糧食生産綜合效益。大力打造“廣西香米”區域公用品牌,充分發揮廣西香米産業聯盟管理功能,積極開發富硒米,實現優質優價,促進糧食提質增效。
(二)加力擴種大豆油料。深入推進大豆和油料産能提升工程。鼓勵保險公司為大豆玉米等作物提供保險保障。統籌油菜綜合性扶持措施,推行“稻—稻—油”、“稻—油”輪作模式,重點在河池、百色、桂林、柳州、來賓等市開發利用冬閒田種植油菜。鼓勵增加花生播種面積,優化花生種植佈局,因地制宜發展間套種。按照國家加快油茶産業發展三年行動部署,深入實施油茶“雙千”計劃,落實油茶擴種和低産低效林改造任務,大力推動油茶全産業鏈發展。組織開展廣西糧油標準制定和“廣西好糧油”産品遴選,積極培育“中國好糧油”示範企業。深入實施飼用豆粕減量替代行動,開發利用糖蜜等地源性飼料資源,推動木薯等非糧飼料資源高效利用,推廣低蛋白日糧技術。
(三)加快發展現代設施農業。實施設施農業要素保障提升行動,保障合理的設施農業用地需求,強化金融政策支援,推進設施農業高品質發展。加快發展水稻集中育秧中心和蔬菜集約化育苗中心。加快糧食烘乾、農産品産地冷藏、冷鏈物流設施建設,推進建設一批集水稻育秧插秧、烘乾、倉儲等功能于一體的區域性水稻産業中心。實施設施蔬菜提升行動,開展設施蔬菜綠色豐産高效技術創新與整合示範工作,制定設施蔬菜基地建設規範,集中連片推進老舊蔬菜設施改造提升。加快設施農業技術裝備推廣。推進畜禽規模化、標準化養殖,鼓勵發展樓房養殖,出臺2023年支援牛羊産業發展政策措施。支援發展水産陸基養殖,實施集中連片養殖池塘標準化改造和尾水治理項目。推廣果樹補光栽培、光碟機避防蟲、果園軌道運輸等設施水果技術和裝備。推廣飼料養蠶、小蠶設施化共育、大蠶工廠化飼養等技術。在保護生態和不增加用水總量前提下,科學發展石漠化地區設施農業。對設施農業建設給予信貸貼息。
(四)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樹立大食物觀,加快構建糧經飼統籌、農林牧漁結合、植物動物微生物並舉的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分領域制定實施方案。建設優質節水高産穩産飼草料生産基地,加快青貯玉米、甜高粱等産業發展。大力發展青貯飼料,加快推進甘蔗尾梢、桑枝等農作物秸稈養畜。發展林下種養,建設一批廣西林下經濟示範基地。合理利用草山草坡資源發展草食畜牧業。科學劃定限養區、禁養區和養殖功能區,嚴格執行養殖水域灘塗規劃,推進養殖證制度建設。發展大水面生態漁業,建設一批大水面健康養殖、凈水增殖和休閒漁業示範基地,因地制宜發展稻漁綜合種養。大力推進現代海洋牧場建設,鼓勵開發20—40米等深線內海域,發展重力式深水網箱、養殖工船等深遠海養殖。培育壯大食用菌和藻類産業,重點發展地方特色品種、食藥兼用品種、市場熱銷優良品種和設施食用菌。加大食品安全、農産品品質安全監管力度,嚴格落實追溯管理要求。
(五)統籌做好糧食和重要農産品調控。加強糧食應急保障能力建設。強化儲備和購銷領域監管。壓實生豬穩産保供自治區負總責、市縣抓落實責任,強化以能繁母豬為主的生豬産能調控,確保能繁母豬保持220萬頭左右正常保有量。加強夏季蔬菜生産,擴大秋冬菜種植,提升均衡供給能力,更好滿足粵港澳大灣區、京津冀、長三角等區域需求。嚴格“菜籃子”市長負責制考核。加強糖料蔗生産保護區建設與監管,繼續實施糖料蔗良種良法技術推廣補助政策,穩定糖料蔗種植面積和入榨量。實施水果産業高品質發展行動,優化果業結構,建設優勢産區,提升廣西水果品種、品質、品牌和標準化水準,順暢産銷對接,打造全國知名“果盤子”。加強化肥等農資生産、儲運調控。發揮農産品國際貿易作用,培育具有廣西特色的優質農産品出口體系。建設面向東盟的水果、藥材、香料等交易市場。深入開展糧食節約行動,推進全鏈條節約減損,健全常態化、長效化工作機制。提倡健康飲食。
二、強化農業基礎設施建設
(六)加強耕地保護和用途管控。全面推行耕地保護田長制,嚴格耕地佔補平衡管理,實行部門聯合開展補充耕地驗收評定和“市縣審核、省級復核、社會監督”機制,確保補充的耕地數量相等、品質相當、産能不降。嚴格控制耕地轉為其他農用地,開展耕地保護系列專項行動,探索建立耕地種植用途管控機制,明確利用優先序,加強動態監測,有序開展試點,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有效防止耕地“非糧化”。加大撂荒耕地利用力度。加強糧食生産功能區建設與監管。全面鋪開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工作。
(七)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完成高標準農田新建110萬畝和改造提升100萬畝任務,重點補上土壤改良、農田灌排設施等短板,統籌推進高效節水灌溉,健全長效管護機制。落實逐步把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有關要求,優先在大中型灌區建設高標準農田。加強坡耕地綜合治理。嚴厲打擊電捕蚯蚓等破壞土壤行為。強化乾旱半乾旱耕地、紅黃壤耕地産能提升技術攻關,實施中低産田改造提升行動。
(八)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紮實推進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實施廣西水網骨幹工程。持續開展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加強田間地頭渠係與灌區骨幹工程連接等農田水利設施建設,打通“毛細血管”,為農業産業旱澇保收、高産穩産提供有力支撐。支援重點區域開展地下水超採綜合治理,加強水生態治理修復,持續推進水土保持項目建設,完成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年度目標任務。在乾旱半乾旱地區發展高效節水旱作農業。強化中小河流治理、山洪災害防治,加快實施中小水庫除險加固和小型水庫安全監測。深入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
(九)加強農業防災減災能力建設。落實國家新一輪農業氣候資源普查和農業氣候區劃工作要求。優化完善農業氣象觀測設施站網佈局,分區域、分災種發佈農業氣象災害資訊,設立農業生産救災專項資金,強化水稻、甘蔗等大宗農作物氣象災害風險監測預警。加強旱澇、低溫冰凍、颱風等災害防禦體系建設和農業生産防災救災保障。健全基層動植物疫病蟲害監測預警網路,對重點區域、重點病種開展監測和流行病學調查,及時發佈動植物疫病蟲害情報。抓好非洲豬瘟等重大動物疫病常態化防控和重點畜間人獸共患病源頭防控。提升重點區域森林草原火災綜合防控水準。
三、提升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水準
(十)大力推進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堅持産業需求導向,強化科教協同、産教融合,構建農業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融合發展的農業科技創新體系。重點推動育種、丘陵山區農業裝備及智慧化、農産品加工、耕地地力提升等實用技術創新。支援高校、科研院所以及企業建設農業領域科技創新平臺,加強農業基礎性長期性觀測實驗站(點)建設。完善農業科技領域基礎研究穩定支援機制。
(十一)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完成全國畜禽遺傳資源、水産養殖和林草種質資源普查工作。嚴格執行種質資源精準鑒定評價機制。深入實施現代種業創新工程。紮實推進甘蔗、芒果、桑蠶國家育種聯合攻關和畜禽遺傳改良計劃,制定新一輪自治區水稻、玉米、甘蔗、林木等良種聯合攻關計劃,出臺廣西農作物良種聯合攻關方案。加快培育高産油茶品種,篩選引進適宜廣西種植的高産高油大豆、短生育期油菜等新品種。加快玉米大豆生物育種産業化步伐,積極爭取國家試點,規範種植管理。支援建設林木種苗科技示範基地,抓好國家級制種大縣建設。組織舉辦第四屆中國(廣西)—東盟現代種業發展大會。
(十二)加快先進農機研發推廣。加緊研發智慧農機裝備、丘陵山區適用小型機械和園藝機械,重點攻關水稻育秧插秧機械、甘蔗“分步式”作業機械和丘陵山區動力平臺等農機裝備,建設一批農機農藝深度融合的丘陵山區機械化創新示範基地,並積極開拓全國和東南亞農機市場。支援北斗智慧監測終端及輔助駕駛系統整合應用。完善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政策,創新開展農機新産品補貼試點,探索與作業量掛鉤的補貼政策措施,嚴格履行地方法定支出責任。
(十三)推進農業綠色發展。加快農業投入品減量增效技術推廣應用,繼續開展化肥減量化“三新”(新技術、新産品、新機具)技術示範,推廣水肥一體化技術480萬畝以上。持續推進化學農藥減量化,推廣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大力推進病蟲害綠色防控和專業化統防統治,開展豇豆農藥殘留突出問題攻堅治理。建立健全農膜、農藥包裝廢棄物、畜禽糞污、養殖尾水等農業廢棄物收集利用處理體系,大力推進秸稈綜合利用。推進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和觀測試驗基地建設。健全耕地休耕輪作制度。加強農用地土壤鎘等重金屬污染源頭防治。強化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風險管控,嚴格落實嚴格管控類耕地風險管控措施。落實農業生態環境保護監測、生態保護補償的有關規定。嚴格執行休禁漁期制度。開展水庫庫區“四方兩股一體化管護”生態凈水漁業試點工作,科學實施農村河湖綜合整治,全面強化河湖長制,深入開展河湖“清四亂”,推進美麗幸福河湖、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項目建設。全面推行灣長制,加強沿海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推進陸海統籌、河海協同共治。加大草原保護、退化草原修復治理力度,依法查處破壞草原資源行為。鞏固退耕還林還草成果,落實相關補助政策。嚴厲打擊非法引入外來物種行為,實施重大危害入侵物種防控攻堅行動,加強“異寵”交易與放生規範管理。
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十四)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壓緊壓實全區各級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責任,確保不鬆勁、不跑偏。強化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對有勞動能力、有意願的監測戶,落實開髮式幫扶措施。防止出現整村整鄉返貧現象。健全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做好農村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預警和常態化救助。強化兜底保障,將符合條件的脫貧人口和監測對象納入低保或特困人員供養以及臨時救助範圍。持續鞏固提升“三保障”和飲水安全保障成果。落實教育資助政策,壓實控輟保學工作責任,保持脫貧家庭和監測對象家庭義務教育適齡兒童少年失學輟學動態清零。落實脫貧人口和監測對象醫療保障傾斜政策,確保符合條件的脫貧人口和監測對象全部參保。完善防範化解因病返貧致貧長效機制,各部門聯動落實綜合幫扶措施。健全農村低收入群體住房安全保障機制。做好農村供水定期排查和動態跟蹤監測。
(十五)增強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內生發展動力。把增加脫貧群眾收入作為根本要求,把促進脫貧縣加快發展作為主攻方向,更加注重扶志扶智,聚焦産業就業,不斷縮小收入差距、發展差距。調整優化産業幫扶政策措施,確保將中央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用於産業發展的比重達到60%以上,將自治區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用於産業發展的比重達到50%以上。實施銜接資金項目提質增效行動,重點支援補上技術、設施、行銷等産業發展短板。依託農業農村特色資源,開發農業多種功能,挖掘鄉村多元價值,促進農業産業提質增效。鼓勵脫貧地區有條件的農戶發展庭院經濟。深入開展多種形式的消費幫扶,支援廣東省相關地市創建消費幫扶示範城市,積極開展消費幫扶産地示範區創建工作。支援脫貧地區打造區域公用品牌。財政資金和幫扶資金支援的經營性幫扶項目要健全利益聯結機制,帶動農民增收。管好用好扶貧項目資産。深化粵桂勞務協作,實施防止返貧就業攻堅行動,確保全區脫貧人口(含監測對象)務工規模穩定在268.21萬人以上。對跨省就業的脫貧人口(含監測對象)給予一次性交通補助,對在本縣域內穩定就業的脫貧人口(含監測對象)給予勞務補助。持續運營好就業幫扶車間和其他産業幫扶項目。充分發揮鄉村公益性崗位就業保障作用。深入開展“雨露計劃+”就業促進行動,按規定對參加中職、高職教育的脫貧家庭(含監測對象家庭)子女給予補助。在國家、自治區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實施一批補短板促振興重點項目,深入實施醫療、教育幹部人才“組團式”幫扶,更好發揮駐村幹部、産業顧問組、科技特派員産業幫扶作用。繼續實施鄉村振興村級協理員專項計劃。深入開展鞏固易地搬遷脫貧成果專項行動和搬遷群眾就業幫扶專項行動,實施廣西強化易地搬遷後續扶持三年行動方案,推動大型安置區融入新型城鎮化,新建、改擴建一批配套産業園區、農産品倉儲保鮮冷鏈基地等補短板促發展項目,提升安置點社區治理能力,落實搬遷群眾權益保障。
(十六)穩定完善幫扶政策。完善政策報備跟蹤督促機制,落實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政策。組織開展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發展成效監測評價。保持脫貧地區信貸投放力度不減,紮實做好脫貧人口小額信貸工作。按照市場化原則加大對幫扶項目的金融支援。全面深化拓展粵桂東西部協作,組織脫貧縣與廣東省經濟發達縣(市、區)開展攜手促振興行動,更多承接和發展勞動密集型産業。持續做好自治區、市、縣各級單位定點幫扶工作,調整完善結對關係。深入推進“萬企興萬村”、“百校聯百縣興千村”行動。
五、推動鄉村産業高品質發展
(十七)做大做強農産品加工流通業。實施農産品加工業提升行動,支援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和中小微企業等發展農産品産地初加工,引導大型農業企業發展農産品精深加工。引導農産品加工企業向産地下沉、向園區集中,在糧食和重要農産品主産區統籌佈局建設農産品加工産業園。完善農産品流通骨幹網路,深入實施農村物流高品質發展行動。在“三區三線”和國土空間整體規劃的指導和約束下,編制全區農村物流體系建設規劃,推進縣域流通服務網路建設。改造提升産地、集散地、銷地批發市場,佈局建設一批城郊大倉基地。支援建設産地冷鏈集配中心。積極發展“基地+物流(冷鏈)+農批市場(商超)”模式。統籌疫情防控和農産品市場供應,確保農産品物流暢通。
(十八)加快發展現代鄉村服務業。全面推進縣域商業體系建設。加快完善縣鄉村電子商務和快遞物流配送體系,培育20個縣域商業建設行動試點縣,支援一批鄉鎮商貿中心、大中型超市、集貿市場等改造升級。建設縣域集採集配中心,推動農村客貨郵融合發展,大力發展共同配送、即時零售等新模式,推動冷鏈物流服務網路向鄉村下沉。提高農村電子商務應用水準和覆蓋面,鼓勵商貿流通、電子商務、生活服務與現代農業、鄉村旅遊等特色産業跨界融合。發展鄉村餐飲購物、文化體育、旅遊休閒、養老托幼、資訊仲介等生活服務,鼓勵有條件的地方開展新能源汽車和綠色智慧家電下鄉,充分發揮鄉村作為消費市場和要素市場的重要作用。
(十九)培育鄉村新産業新業態。支援國家、自治區農村産業融合發展示範園建設。深入推進農業現代化示範區建設。新增創建自治區級優勢特色産業集群2個、現代農業産業園8個、農業産業強鎮10個、特色農産品優勢區8個,培育孵化一批國家級産業集群、産業園、産業強鎮。支援廣西農墾集團打造成為現代一流食品企業。加快推動華僑農(林)場高品質發展。實施文化産業賦能鄉村振興計劃。深入實施“數商興農”和“網際網路+”農産品出村進城工程,鼓勵發展農産品電商直採、定制生産等模式,建設農副産品直播電商基地,支援開展“壯族三月三·e網喜樂購”等電商助農活動。提升凈菜、中央廚房等産業標準化和規範化水準。培育發展“桂味”預製菜産業,打造一批預製菜産業基地。
(二十)大力發展鄉村休閒旅遊業。實施鄉村休閒旅遊精品工程,依託廣西農業、生態資源和民族文化,建設一批帶動力強、人氣旺、融合度高的田園綜合體和農文旅教康産業融合項目,爭創一批中國美麗休閒鄉村、全國休閒農業重點縣,打造廣西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示範點以及廣西生態特色文化旅遊示範鎮、村,推介一批鄉村休閒旅遊精品景點線路。大力發展“風情遊”、“農家樂”等特色村寨民族文化旅遊。鼓勵發展紅色遊學、鄉村露營遊、鄉土文化體驗遊、教育農園、研學基地等新模式。合理利用自然環境、歷史文化、文物建築等資源,將農耕文化、傳統工藝、民俗禮儀等融入鄉村民宿産品建設,推動鄉村民宿提質升級。推動非遺小鎮、非遺街區、非遺鄉村建設。舉辦“黨旗領航·鄉村旅遊嘉年華”活動。
(二十一)培育壯大縣域富民産業。分類引導縣城差異化發展,推進縣域、鎮域優勢主導産業培育,支援符合條件的縣城建設産業轉型升級示範園區,規範推進特色小鎮建設。研究提出鄉村重點産業清單,完善縣鄉村産業空間佈局,提升縣城産業承載和配套服務功能,增強重點鎮集聚功能。實施“一縣一業”強縣富民工程,推進縣域、鎮域産業集聚,持續推動每個縣(市、區)重點發展1—2個主導優勢産業,引導具備條件的中心鎮發展專業化中小微企業集聚區,推動重點村發展鄉村作坊、家庭工場,打造縣域富民産業發展新格局。梯次推進各類現代農業示範園區建設,提升縣域農業主導産業全産業鏈現代化水準。承接勞動密集型産業向廣西梯度轉移,支援大中城市在周邊縣域佈局關聯産業和配套企業。支援國家級高新區、經開區託管聯辦縣域産業園區。
(二十二)持續加強農産品品牌建設。實施農業品牌精品培育工程,立足廣西“土特産”,做大做強做優六堡茶、螺螄粉、羅漢果、茉莉花茶、芒果、大蠔、蠶桑、油茶等“桂字號”農産品品牌。完善農業總品牌建設評價標準和管理制度。推動生産經營主體組建農業産業化品牌聯合體,促進農産品標準化生産、規模化發展、品牌化行銷。建設廣西農産品全産業鏈行銷中心等平臺。持續加大廣西農業品牌宣傳推介力度,辦好廣西名特優農産品交易會、中國—東盟博覽會農業展等展會,提升品牌影響力。
六、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
(二十三)促進農民就業增收。開展“就業暖心·桂在行動”專項服務活動,多渠道拓寬農村勞動力就業途徑。強化各項穩崗紓困政策落實,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穩崗傾斜力度,穩定農民工就業。強化職業技能培訓,促進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完善農民工工資支付監測預警機制,持續抓好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工作。維護好超齡農民工就業權益。加快完善靈活就業人員權益保障制度。加強返鄉入鄉創業園、農村創業孵化實訓基地等建設。實施鄉村工匠培育工程,支援鄉村工匠領辦創辦特色企業,帶動農民就業增收。在政府投資重點工程和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中推廣以工代賑,健全完善以工代賑促進群眾就業增收方案,加大以工代賑項目資金投入力度,擴大以工代賑方式建設規模,適當提高勞動報酬發放比例。
(二十四)促進農業經營增效。深入開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升行動。積極引進培育壯大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引導以家庭農場為主要成員聯合組建農民合作社,開展統一生産經營服務。支援農民合作社根據發展需要,採取出資新設、收購或入股等形式辦企業,圍繞重點産業培育壯大一批農業産業化聯合體,整合資源要素、延長産業鏈條、提升經營效益,帶動小農戶合作經營、共同增收。實施農業社會化服務促進行動,選聘一批農業輔導員,創建一批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服務中心,深入開展農業社會化服務創新試點縣建設,大力發展代耕代種、聯耕聯種、代管代收、全程託管、土地託管等農業社會化服務,促進農業節本增效、提質增效、行銷增效。健全農村産權流轉交易市場體系,制定實施廣西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管理實施辦法,引導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總結“小田並大田”等經驗,探索在農民自願前提下,結合農田建設、土地整治逐步解決細碎化問題。嚴格執行社會資本投資農業農村指引,加強資本下鄉引入、使用、退出的全過程監管。建立健全廣西工商企業等社會資本通過流轉取得土地經營權的資格審查、項目審核和風險防範制度,切實保障農民利益。堅持為民服務和政事分開、社企分開,持續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
(二十五)賦予農民更加充分的財産權益。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強土地承包經營權常態化管理。紮實搞好確權,穩步推進賦權,有序實現活權,讓農民更多分享改革紅利。根據國家部署要求,穩妥有序推進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30年試點。穩慎推進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建立市縣主導、鄉鎮主責、村為主體的宅基地管理體制,切實摸清底數,常態化開展房地一體宅基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加強規範管理,妥善化解歷史遺留問題,探索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三權分置”有效實現形式。深化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探索建立兼顧國家、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利益的土地增值收益有效調節機制。保障進城落戶農民合法土地權益,鼓勵依法自願有償轉讓。鞏固提升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成果,構建産權關係明晰、治理架構科學、經營方式穩健、收益分配合理的運作機制。深入推進農村“三變”(資源變資産、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改革,研究制定扶持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的政策措施,引導各地探索資源發包、物業出租、居間服務、資産參股等多樣化途徑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健全農村集體資産監管體系,開展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攻堅行動。保障婦女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中的合法權益。繼續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加快推進林權抵押貸款和林權交易流轉管理。深入推進農村綜合改革試點示範。
七、紮實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
(二十六)加強村莊規劃建設。實施村莊規劃引領行動,堅持縣域統籌,支援有條件有需求的村莊分區分類編制村莊規劃,積極探索以鄉鎮和村民為主體的低成本實用性村莊規劃編制新模式。合理確定村莊佈局和建設邊界,控制村莊建設用地總量,挖掘村莊存量建設空間。將村莊規劃納入村級議事協商目錄,強化農民參與保障機制。規範優化鄉村地區行政區劃設置,嚴禁違背農民意願撤並村莊、搞大社區。推進以鄉鎮為單元的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繼續實施國家和自治區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項目。積極盤活存量集體建設用地,優先保障農民居住、鄉村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空間和産業用地需求,嚴格執行鄉村振興用地相關政策。加強村容村貌引導,編制村容村貌提升導則,立足鄉土特徵、地域特點和民族特色提升村莊風貌,防止大拆大建、盲目建牌樓亭廊“堆盆景”。加強傳統村落保護髮展,推進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範建設,建立完善傳統村落調查認定、撤並前置審查、災毀防範、警示和退出等制度。推進鄉村建設任務、責任、項目三張清單與村莊規劃相銜接,落實農村基本具備現代生活條件建設指引,強化鄉村建設監測。
(二十七)紮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加大村莊公共空間整治力度,持續開展村莊清潔行動。鞏固農村戶廁問題摸排整改成果,加大農村廁所革命相關政策宣傳力度,引導農民開展戶廁升級改造,持續推進農村廁所革命示範項目建設,加強農村公廁建設管護。以人口集中村鎮和水源保護區周邊村莊為重點,分類梯次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統籌推進農村改廁和生活污水、黑臭水體治理。因地制宜推進農村生活垃圾源頭分類減量,加強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建設管理,加快補齊處置設施短板,有效推動生活垃圾及時清運處置,不斷提升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水準。組織開展農村生活污水、垃圾資源化利用試點,因地制宜利用農村戶用沼氣池開展“沼改廁”,推進廁所糞污、易腐爛垃圾、有機廢棄物就近就地資源化利用。持續開展愛國衛生運動。
(二十八)持續加強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強農村公路養護和安全管理,推動與沿線配套設施、産業園區、旅遊景區、鄉村旅遊重點村一體化建設,加快鄉村産業路、旅遊路、資源路建設,持續實施鄉村道路“三項工程”,推進“四好農村路”高品質發展。推進農村規模化供水工程、小型供水工程標準化建設和改造。開展水質提升專項行動,以千人以上供水工程為重點,加快推進農村飲用水水源保護和水質凈化消毒設施配套改造。推進農村電網鞏固提升、“數字沼氣”發展、分散式風電開發、屋頂分佈式光伏開發利用、農村太陽能路燈亮化建設等,促進農村可再生能源利用。深化農村光纖網路、行動通訊網路覆蓋,提升農村通信網路品質和覆蓋水準。支援農村危房改造和抗震改造,基本完成農房安全隱患排查整治,重點排查農村經營性自建房安全隱患並分類整治,加強農村房屋安全狀況動態監測,建立完善全過程監管制度。按要求開展現代宜居農房建設示範。深入實施數字鄉村發展行動,推動數字化應用場景研發推廣,開展“壯美廣西·智慧廣電”鄉村工程試點建設,實施智慧廣電固邊工程。推進農産品數字化産地倉建設。加快農業農村大數據應用,建設廣西農業農村大數據中心,推進智慧農業發展。落實村莊公共基礎設施管護責任。加強農村應急管理、消防安全基礎能力建設,深入開展鄉村交通、消防等重點領域風險隱患治理攻堅,推進農村應急廣播主動發佈終端、森林防火道路和林火阻隔帶建設,加強鄉村消防隊伍力量。
(二十九)提升基本公共服務能力。推動基本公共服務資源下沉,著力加強薄弱環節。支援各地新建、改擴建一批幼兒園和中小學校,加快農村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發展,推進縣域內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和城鄉一體化發展,提升農村學校辦學水準。落實鄉村教師工資待遇、生活補助等保障政策。推進醫療衛生資源縣域統籌,加強鄉村兩級醫療衛生、醫療保障服務能力建設。統籌解決鄉村醫生薪酬分配和待遇保障問題,全面推行鄉村醫生“鄉聘村用”,推進鄉村醫生隊伍專業化規範化。提高農村傳染病防控和應急處置能力。做好農村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層層壓實責任,加強農村老幼病殘孕等重點人群醫療保障,最大程度維護好農村居民身體健康和正常生産生活秩序。優化低保等救助審核確認流程,指導各地調整低保、特困供養、臨時救助等救助標準,確保符合條件的困難群眾“應保盡保”。深化農村社會工作服務。加快鄉鎮區域養老服務中心建設,推廣日間照料、互助養老、探訪關愛、老年食堂等養老服務。實施農村婦女素質提升計劃,加強農村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健全農村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等社會保障制度和關愛服務體系,關心關愛精神障礙人員,開展殘疾兒童等對象康復救助工作。
八、健全黨組織領導的鄉村治理體系
(三十)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突出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開展基層黨建“五基三化”提升年行動,強化縣級黨委抓鄉促村責任,深入推進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繼續實施農村基層黨建“整鄉推進、整縣提升”示範縣鄉創建行動,鞏固提升農村基層黨組織星級化管理水準,整頓提升軟弱渙散(後進)村黨組織。加大涉農幹部培訓力度,加強帶頭人隊伍建設,全面培訓提高鄉鎮、村班子領導鄉村振興能力。派強用好新一輪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充分發揮駐村幹部、鄉村振興村級協理員作用,強化派出單位聯村幫扶。開展鄉村振興領域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專項整治。持續開展市縣巡察,推動基層紀檢監察組織和村務監督委員會有效銜接,強化對村幹部全方位管理和經常性監督,全面落實村幹部任職資格縣級聯審、任期經濟責任審計制度。加強村級後備力量儲備培養。分期分批對農村黨員進行輪訓。通過黨員積分管理、無職黨員設崗定責、黨員聯繫農戶等方式,發揮農村黨員先鋒模範作用。
(三十一)提升鄉村治理效能。堅持以黨建引領鄉村治理,完善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深入推進黨建引領鄉村治理試點,全面推行“黨建+網格+大數據”鄉村治理模式。強化縣鄉村三級治理體系功能,壓實縣級責任,推動鄉鎮擴權賦能,夯實村級基礎。全面落實縣級領導班子成員包鄉走村、鄉鎮領導班子成員包村聯戶、村幹部經常入戶走訪制度。健全黨組織領導的村民自治機制,出臺並落實行政村黨組織工作規則,全面落實“四議兩公開”制度,探索推動村級各類組織向村黨組織述職和報告工作。加強鄉村法治教育和法律服務,按要求深入開展“民主法治示範村(社區)”創建。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完善社會矛盾糾紛多元預防調處化解機制,開展矛盾糾紛精準排查和精細化解,做深做實人民調解工作,妥善化解各類矛盾糾紛。創建廣西新時代“五好”司法所,推進司法所規範化建設。完善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資訊化支撐的基層治理平臺。推進農村掃黑除惡常態化。開展打擊整治農村賭博違法犯罪專項行動。依法嚴厲打擊侵害農村婦女兒童權利的違法犯罪行為。深入推進平安鄉村建設。完善推廣積分制、清單制、數字化、接訴即辦等務實管用的治理方式,探索開展積分制整縣推進試點,常態化推進清廉鄉村建設。深化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組織創建國家和自治區鄉村治理示範村鎮。
(三十二)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精心組織基層理論宣講,持續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繼續在鄉村開展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宣傳教育活動。深化農村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縣級融媒體中心等建設,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推動公共文化服務向農村基層延伸,支援鄉村自辦村歌、村晚、“村BA”等群眾性文化體育活動。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加強家庭家教家風建設。深入實施農耕文化傳承保護工程,加強重要農業文化遺産保護利用。辦好中國農民豐收節。持續開展“鑄魂、固本、塑形、惠民、傳承、融合”六大行動,升級打造“壯美廣西錦繡鄉村”等文化活動品牌。推動各地因地制宜制定移風易俗規範,強化村規民約約束作用,引導基層自治組織修訂完善村規民約、村民自治章程等村級自治行為規範,黨員、幹部帶頭示範,紮實開展高價彩禮、厚葬薄養、大操大辦等重點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推進農村婚姻和喪葬習俗改革。
九、強化政策保障和體制機制創新
(三十三)健全鄉村振興多元投入機制。堅持把農業農村作為一般公共預算優先保障領域,壓實全區各級政府投入責任,不斷加大財政一般公共預算對鄉村振興的投入力度。土地出讓收益用於農業農村比例達40%以上。將符合條件的鄉村振興項目納入地方政府債券支援範圍。支援以市場化方式設立鄉村振興基金。聚焦重點産業,梳理企業、合作社等重點經營主體名單,建立與金融機構定期對接、定向推送的工作機制,用好“桂惠貸”、信貸直通車、富農産業貸等平臺載體。健全政府投資與金融、社會投入聯動機制,引導帶動金融、社會資本加大對鄉村振興領域的投入力度,鼓勵將符合條件的項目打捆打包按規定由經濟主體實施,推動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金融支援項目儲備,推行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EOD)模式創新,撬動金融和社會資本按市場化原則更多投向農業農村。用好再貸款再貼現、差別化存款準備金、差異化金融監管和考核評估等政策,申建百色市國家級普惠金融服務鄉村振興改革試驗區,充分發揮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對涉農經濟主體的增信促融支援作用,推動金融機構增加鄉村振興相關領域貸款投放,重點保障糧食安全信貸資金需求。引導信貸擔保業務向農業農村領域傾斜,充分發揮全區農業信貸擔保體系作用,完善農業信貸擔保扶持政策,健全新型“政銀保擔”協同支農機制。加強農業信用資訊共用,拓展農業信用資訊應用場景。發揮多層次資本市場支農作用,優化“保險+期貨”,深入開展生豬、糖料蔗“保險+期貨”項目,提升農業保險供給水準。加快農村信用社改革化險,推動村鎮銀行結構性重組。鼓勵發展漁業保險。支援廣西農村投資集團加快發展。
(三十四)加強鄉村人才隊伍建設。實施鄉村振興人才支援計劃,組織引導教育、衛生、科技、文化、社會工作、精神文明建設等領域人才到基層一線服務,打造一支沉得下、留得住、能管用的鄉村人才隊伍。支援培養本土急需緊缺人才,發揮農業科技人員服務指導和鄉土人才示範帶動作用。加大農業高層次人才引進培育力度,在自治區重大人才項目遴選中向鄉村振興和農業行業傾斜。實施高素質農民培育計劃,提升參訓農民技術技能和經營管理能力。開展農村創業帶頭人培育行動,繼續實施廣西鄉村産業振興帶頭人“千雁萬群”、“頭雁”培育行動,提高培訓實效。大力發展面向鄉村振興的職業教育,深化産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加快新農科建設,加強知農愛農教育。深化農業系列職稱制度改革,職稱評價更注重分類評價和向基層一線傾斜。完善城市專業技術人才定期服務鄉村激勵機制,對長期服務鄉村的在職務晉陞、職稱評定方面予以適當傾斜。引導城市專業技術人員入鄉兼職兼薪和離崗創業。繼續實施鄉鎮農技人員定向培養計劃,優化基層站所專業技術隊伍結構,充實一線農業技術服務力量。允許符合一定條件的返鄉回鄉下鄉就業創業人員在原籍地或就業創業地落戶,配套佈局一批農村創業園。繼續實施教師“優師計劃”、“特崗計劃”、“國培計劃”,優化農村學校教師隊伍結構。積極引導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就業,鼓勵和支援農民工返鄉就業創業。繼續實施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免費培養項目,推進實施“大學生鄉村醫生”專項計劃、邊境地區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特招人才計劃。實施鄉村振興巾幗行動、青年人才開發行動。
(三十五)推進縣域城鄉融合發展。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暢通城鄉要素流動。統籌縣域城鄉規劃建設,推動縣城城鎮化補短板強弱項,加強重點鎮、中心鎮、特色小城鎮市政、服務設施建設。深入推進縣域農民工市民化,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務同常住人口掛鉤、由常住地供給機制。做好農民工金融服務工作。梯度配置縣鄉村公共資源。發展城鄉學校共同體,深化城市學校與鄉鎮學校結對幫扶,改善農村學校、薄弱學校辦學條件。全面建設緊密型縣域醫療衛生共同體,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推進縣鄉村養老服務聯合體發展,將縣鄉養老服務中心的優質服務輻射至村級鄰里互助點、農村幸福院和居家老年人。推動縣域供電、供氣、電信、郵政等普遍服務類設施城鄉統籌建設和管護,有條件的地方推動市政管網、鄉村微管網等往戶延伸。紮實開展鄉村振興示範創建,建設好國家鄉村振興示範縣,創建一批自治區鄉村振興示範鄉(鎮)、村。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區,關鍵在黨。全區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把“三農”工作擺在突出位置抓緊抓好,不斷提高“三農”工作水準。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要樹牢群眾觀點,貫徹群眾路線,多到基層調查研究。充分調動農民參與鄉村振興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全面落實鄉村振興責任制實施辦法,堅持五級書記抓,統籌開展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考核評估,將抓黨建促鄉村振興情況作為市縣鄉黨委書記抓基層黨建述職評議考核的重要內容,將開展鄉村振興領域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專項整治情況作為年度市縣黨委書記推動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述責述廉的重要內容。深化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等問題,持續為農村基層幹部減負,推動基層把主要精力放在謀發展、抓治理和為農民群眾辦實事上。加強鄉村振興統計監測。研究制定加快建設農業強區規劃,同現有規劃相銜接,分階段紮實穩步推進。
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鉚足幹勁、攻堅克難,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努力開創農業強區建設新局面,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廣西新篇章,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新的貢獻。
(責任編輯:沈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