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高鐵建設進山鄉 群眾生活添喜氣
——貴南高鐵建設巡禮採訪報道三
3月23日,貴南高鐵建設巡禮採訪團走進貴南高鐵廣西段最北端的河池市環江毛南族自治縣,高鐵沿線山巒疊嶂,地質複雜,高鐵施工在克難攻堅按節點如期完成的同時,也為當地毛南族群眾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讓更多産品走出大山奠定了堅實的交通基礎。
九萬大山四號隧道按照原定時間節點實現貫通。圖為九萬大山四號隧道洞門。本報記者 宋延康 攝
攻克廣西境內最長高鐵隧道建設難題
驅車沿著盤山公路行進,一路穿越多個公路隧道群,穿過村莊爬坡後終於到達貴南高鐵廣西段最北端的九萬大山隧道群。
站在九萬大山四號隧道口,一條筆直的高鐵軌道從隧道裏穿越而出,南端鋪展向南寧方向延伸,而另一端就是貴州省。九萬大山四號隧道全長15485米,不僅是貴南高鐵廣西段最長隧道、廣西境內最長高鐵隧道,還是全線重難點工程。工程施工工期長,溶洞廣布、地質複雜、生態脆弱,岩溶、瓦斯、塌方、突水、突泥等不可預見因素多,是貴南高鐵廣西段Ⅰ級高風險隧道。
中鐵十八局貴南高鐵項目部總工程師韋俊介紹,隧道出口是罕見的“炭質頁巖緩傾地層”,這種頁巖含炭化有機質,薄薄的一層層像書頁一樣壘疊,並且有一定傾斜度,受擾動後會整層溜動,很容易塌方,只能用傳統的鑿岩機、挖掘機一斗鬥掏、一寸寸挖。“施工時我們每天掘進進度只有45釐米左右,682米的炭質頁巖緩傾地層路段,挖了整整22個月。四號隧道開挖過程中還發現溶洞200余個,對隧道的工期影響很大。”
在群山中施工還面臨交通不便、物資運輸難等諸多問題,建設難度可想而知,但在建設者們的共同努力下,隧道施工仍按照原定時間節點實現貫通。
高鐵項目讓當地毛南族群眾受益
毛南族總人口10.7萬人,其中有6.5萬人居住在環江毛南族自治縣,九萬大山四號隧道所在的下南鄉正是毛南族發祥地。隨著貴南高鐵的建設,當地毛南族群眾生産生活也發生了很大變化。
工程拌合站操作手譚曉瓊就是附近村民,這位毛南族姑娘説起貴南高鐵建設打開了話匣子,“之前我在廣東工廠打工,聽説貴南高鐵建設招工我就來了。施工技術人員手把手教我技術技能,現在我已經能在拌合站獨當一面了。”
在“家門口”就業,譚曉瓊不僅每月比在外打工增加近2000元的收入,還能照顧家中的老人、小孩,讓她對工作充滿了幹勁。
目前,九萬大山四號隧道項目進入收尾階段,在復墾復綠、洞外小型附屬工程等建設方面,需要大量施工人員,大部分均從當地招聘,可以增加沿線居民收入。以譚曉瓊所在項目部為例,目前已培訓3500多人次,累計招收當地務工人員3200多人次。
高鐵建設進一步改善了當地交通環境,打通了群眾出行的“毛細血管”,鐵路建設單位結合城市發展及交通建設規劃,將新建施工便道儘量與當地鄉村道路規劃相結合,通過道路拓寬、硬化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建設施工便道長度80.538公里,途經7個村、20余村屯,方便附近1200戶約5500人交通出行。
據了解,項目施工前徵用了180余畝的旱地和無法耕種的山間洼地、荒地等,隨著施工接近尾聲,現已逐步推進場地的整平覆土工作。作為典型的大石山區、喀斯特地形地貌區,耕種面積少,完成整平覆土後,將大大改善當地村民的耕種條件。
既是建設者,也是受益者。“我很感謝高鐵通到我的家鄉,今年貴南高鐵就要開通運營了,我一定會帶孩子乘坐高鐵出遊,給她講講高鐵建設的故事,帶她看看遠方的美景。”譚曉瓊説。
環江將融入以南寧為中心的高鐵交通圈
貴南高鐵建成開通後,環江將步入“高鐵時代”,融入以南寧為中心的高鐵交通圈,更多當地群眾期盼乘著高鐵走出大山。
毛南族群眾莫仕長每天都和家人討論貴南高鐵,翹首以盼這條“家門口”的高鐵早日通車。莫仕長説:“以前,從我們村去南寧只能坐大巴車,至少需要轉車3次,六七個小時才能到達。以後坐上貴南高鐵,乘車時間將比原來節約近5個小時。”
對於未來,莫仕長有不少計劃。“我打算發展香牛、香豬養殖産業,希望以後環江的香牛、香豬、香鴨、香米、香菇等‘五香’食品可以通過高鐵走向北上廣,甚至是世界。我也歡迎大家乘高鐵到我的家鄉旅遊做客,品嘗我們引以為豪的‘五香’美食。”
貴南高鐵建設不僅給毛南族群眾帶來便利,還將給當地帶來更多遊客。環江毛南族自治縣文化廣電體育和旅遊局黨組書記周純管説:“貴南高鐵通車後,南寧到環江只需要1個小時左右,從貴州荔波縣過來只需要半小時左右,這意味著環江的旅遊半徑不斷擴展,更多的外地遊客能坐著高鐵來環江旅遊。我們正在對文旅資源進行整合升級,希望大家到這裡不僅能欣賞到喀斯特地貌,體驗毛南族原生態的民族文化,還能感受到環江人的熱情。”(記者 阮曉瑩)
(責任編輯:曹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