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喜看馬山縣合理村産業“逆襲”
聚鄉賢之力 奏振興之曲
合理村變了,兩年時間産業從無到有、從有到優,多元發展、遍地開花。
脫貧人口678戶3103人,馬山縣林圩鎮合理村曾是南寧市貧困面最大的村。
變化爆發點是去年國慶節期間合理村升起的一面國旗。當天,村裏舉行升旗活動,引得鄉賢激動不已,有的捐豬、有的捐羊、有的捐款1000元、有的捐500元……活動聚攏了民心,也凝聚了發展的新動力。
沒有能人的風雲際會,難有産業發展的風生水起。
合理村聚焦産業發展存在的資源集中難、合力形成難、人才集聚難、服務保障難、效益提升難等實際困難,強化黨建賦能,集聚合力,積極引領鄉土能人融入鄉村振興一線,激活發展勢能,奏響産業興村樂章。
面對基層組織長期弱化,長年不發展黨員,堡壘活力不足,致富能人各自為戰的村情,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派駐合理村第一書記陸江著眼黨建引領,召開歷任村幹座談會,讓他們深切感受“人走茶不涼”,主動建言獻策;組織觀摩學習,讓老黨員找到歸屬感,提振發展信心。同時,分片登門或邀請鄉土能人茶談,共謀整村推進發展路徑,鼓勵他們走在前、挑大梁、作貢獻,很快聚攏了一支想幹事能幹事幹成事的能人隊伍。
推行能人領辦項目試點,帶領群眾增收致富。鼓勵熟悉農村政策、項目建設的能人,攜産業運營技能、發展場地、成熟的市場資源參與集體經濟發展。
在鄉土能人的多點帶動下,全村完成集體經濟發展規劃佈局,建起了村級産業園。同時,打破傳統“信貸式”發展模式,推動形成具有區域特色的“能人領辦”、村集體參與經營、自主經營相結合的發展模式。推動實施“資源變資産、農民變股東”土地流轉變革,通過保底分紅、股份合作等形式,引導農戶以土地入股模式發展油茶産業。目前,年産150噸蛋鴨養殖場建成投産,年産200噸皮蛋廠、年産20萬公斤“四大魚係”養殖場順利籌建;佔地3000平方米的食用菌廠(幫扶車間)、年産20萬羽青頭鴨養殖場、鄉村振興培訓産業項目提上日程。
兩年來,在鄉土能人的帶動下,9個專業合作社異軍突起、齊頭並進,聯農帶農202戶,戶均增收4711元。2022年村集體經濟收入20萬元,今年有望達50萬元。(記者 莫迪)
(責任編輯:曹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