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獅舞:“神秘的東方力量”

時間:2023-01-29來源 : 新華網作者 : 盧羨婷 覃廣華

獅舞,在中華大地傳承千年,經久不衰。每年春節期間是舞獅最熱鬧的時候,城市鄉村、景區廟會,不時可見雄獅鬧新春的熱烈場面。

在廣西藤縣和平鎮白沙村400多年的古樹下,村裏的老老小小聚在一起祈福迎春。舞獅人早早來到這裡,威嚴的獅樁陣一字擺開,好奇的村民昂頭望向樁頂,想像著這將會是一場多麼精彩的舞獅表演。

禮炮響、鑼鼓鳴,一隻只採青獅歡騰跳躍、輾轉騰挪,時而威風凜凜,時而撒歡討喜,引得圍觀的小朋友紛紛伸出小手觸摸獅頭的絨毛。

幾個歡天喜地的互動節目過後,壓臺戲登場。由兩位舞獅人扮演的雄獅縱身一躍,跳上高聳的獅樁陣。這組高樁由21個樁柱組成,樁面直徑為38釐米,樁柱高在1.2米到2.5米之間,兩樁之間最大跨度為1.8米。

獅頭獅尾兩人默契配合、行雲流水,在高樁上表演著一系列高難度動作:“金獅倒挂”“絕壁採靈芝”“探峰攀崖”“獨樁挾腰轉體450°絕技”……驚險刺激而又出神入化的表演,引得觀眾連連拍手叫絕:“原來高樁上還可以這樣舞獅!”

這是來自藤縣禤洲龍獅團的表演。團長蘇德威説,舞獅有著驅邪避害、吉祥納福的寓意,春節前夕,獅團接到了海南、江蘇、廣東等地的邀請,現在團隊大部分成員都在外演出。

禤洲舞獅為何如此受歡迎?時間回撥到19年前的那個夏天,禤洲舞獅隊成就了一件改變整個縣城未來發展以及中華舞獅文化格局的事情。

2004年7月,馬來西亞第六屆雲頂世界獅王爭霸戰鳴鑼開賽。一支名不見經傳的“泥腿子”農民舞獅隊,以一系列新奇、高難度動作奪得“東方獅王”美譽,第一次把中國舞獅隊的名字刻在“雲頂杯”上。

世界的目光聚焦到位於珠江主幹流潯江中那個叫禤洲的小島上。島上人口不多,卻流傳著舞獅的優良傳統,小朋友們用籮筐當獅頭、床單當獅袍、臉盆當鑼鼓,就能呈獻出精彩的舞獅表演。

20世紀末,正值黃飛鴻、方世玉等武俠人物的電影風靡之時,武術元素撥動了禤洲舞獅人的心弦,禤洲村村民鄧明華等人在禤洲武術班的基礎上成立了禤洲醒獅團,從蹲梅花樁開始,苦練學員基本功。很快,憑藉高難度的舞獅動作,禤洲醒獅團打出了名氣。

摘得“東方獅王”的美譽後,禤洲舞獅隊開始頻頻受到國內、國際各種舞獅賽事的邀請。以年輕人為主力的禤洲舞獅隊,活躍于上海、廈門、深圳、東莞等地。

禤洲舞獅隊讓整個縣城沸騰了。原本舞獅在藤縣就有著較高的群眾參與度,20世紀60年代以來,幾乎每個村屯都有舞獅隊,有的村甚至有好幾支。“雲頂杯”折桂後,藤縣再度掀起舞獅熱潮。

從那以後,藤縣獅舞以精湛的技藝聞名全國,2011年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名錄。為更好地傳承發揚獅舞文化,拓寬人才培訓渠道,藤縣把舞獅與職業教育相結合,從2015年起,藤縣中等專業學校增設主修獅舞技藝方面的運動訓練專業,以校企合作模式,聯合推動獅舞文化的發展。

梧州市藤縣獅王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是合作企業之一,其創始人正是當年勇奪“東方獅王”稱號時的獅頭扮演者鄧彬光。14歲的他就向世界展示了東方的“神秘力量”,此後一直致力於推廣獅舞文化。他的故事激勵著年輕的藤縣舞獅人。

周炳龍是藤縣中等專業學校三年級學生,從小耳濡目染的他對舞獅有著特殊的情結,入學後他開始接受專業獅舞訓練,如今已在國內一些舞獅比賽中斬獲不錯的成績。“剛開始訓練高樁舞獅時心裏很恐懼,也受過傷,但舞獅讓我的身體越來越強壯,見識更廣,未來我想當教練,或是成立舞獅團,把藤縣獅舞文化繼續發揚光大。”

藤縣獅王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不僅派出教練全程負責舞獅班學生的專業課程,還出資建設龍獅扎作藝術館,傳授龍獅扎作技藝。

走進佔地1000多平方米的扎作藝術館,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巨型的獅頭扎作品,雄獅惟妙惟肖,神氣十足。平日裏,學生們就是在這裡製作出一套套精美的獅頭獅袍和文創産品。

“學生們既可以接受專業舞獅訓練,將來選擇市場化就業,或繼續深造,從事體育教學工作,也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點學習扎作技術,將來從事文創等相關工作。”獅王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經理祝盛清説。

到目前,藤縣中等專業學校已培養了500多名獅舞人才,學校還與縣內30多所初中和小學簽訂協議建立獅舞社團。全縣已有10所中小學校設立了獅舞課程,每週安排不少於2節獅舞訓練課。

從田間地頭到世界舞臺,從民間傳習到校園教學,藤縣獅舞日漸走上正軌。藤縣文化廣電體育和旅遊局體育股股長孫澤説,近年來,藤縣舉辦了世界獅王爭霸賽、中國南獅發展高峰論壇等活動,不斷提升藤縣獅舞影響力。每年夏天在禤洲舉辦的獅舞培訓班,也吸引著不少海內外舞獅愛好者。目前藤縣正著力打造獅舞人才培訓基地,將東方文化的魅力更好地向世界展示。(記者 盧羨婷 覃廣華)

(責任編輯:沈曄)
文化旅遊 Cultural Tourism
文旅東盟 Guangxi & ASEAN
文旅康養 Tourism & Well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