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時節,到天等共饗世界非遺文化盛宴

時間:2022-10-25來源 : 廣西新聞網作者 : 吳曉雨 胡兆雙

金風送爽露為霜,歌舞祈慶五穀香。10月23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霜降節氣,意味著暮秋已至、新冬欲來。在崇左市天等縣,人們歡聚于秀美的麗川河畔邊上,在天等打榔舞廣場共慶世界非遺壯族霜降節。

圖為當天在天等打榔舞廣場舉行的打榔舞表演。廣西新聞網記者 胡兆雙  攝

壯族霜降節依託于壯族稻作文化,最初是壯族民眾酬謝自然、慶祝豐收的一種形式,表達祈盼五穀豐登的良好願望。在此期間,當地人們會舉行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如唱山歌、打榔舞、戲劇演出、體育賽事等。

圖為打榔舞表演。廣西新聞網記者 吳曉雨  攝

打榔聲聲,響徹天地,振奮人心!每當遇上重要的節日,人們總要跳起打榔舞。當天,第四屆壯族打榔舞比賽在天等縣打榔舞廣場舉行,來自各鄉鎮的人們身著壯族服飾,手持著杵,敲打著榔。他們動作歡快有力,節奏穩重、聲調若鼓,表演著年逾千載的豪情舞蹈,熱情地迎接著八方賓客。據介紹,壯族打榔舞所用的榔是壯族先民專門用於脫稻粒、舂米、打糍粑用的一種木製原始農具;杵則是打榔的工具,長約1米。2010年,壯族打榔舞入選第三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打榔舞隊的隊員正在表演。廣西新聞網記者 吳曉雨  攝

打榔舞隊的隊員正在表演。廣西新聞網記者 吳曉雨  攝

對歌、盤歌、對唱……天等縣印象廣場傳來的山歌如山間松濤一浪接一浪,這是山歌手間的較量。各鄉鎮組成代表團,並由每個代表團組織兩組山歌隊,他們在現場演唱民間原生態山歌。歌手巧妙的對答、幽默的唱詞,引來觀眾們的一陣陣喝彩聲。賽場外還設置了主題展區,集中展示了天等縣的鄉村振興成果及非遺文創産品及美食。

在山歌賽現場,兩組山歌隊正進行對歌較量。廣西新聞網記者 吳曉雨  攝

當天,天等縣壯族霜降博物館邀請非遺傳承人,在館內進行壯族打榔舞、指天椒加工技藝、五彩糍粑加工技藝等非遺項目展示,吸引不少遊客前來進行項目體驗。此外,還在天椒廣場舉行了民族體育競技項目板鞋比賽,場面十分熱鬧。

參加民族體育競技項目板鞋比賽的年輕人正努力衝向終點。廣西新聞網記者 吳曉雨  攝

據悉,天等壯族霜降節源於向都霜降歌節,是為紀念追憶抗倭壯族女英雄瓦氏夫人而舉行,逐步演變為祭祀先人、慶祝豐收的節慶活動,至今已有460多年曆史。2014年,天等縣“壯族霜降節”入選國家級第四批非遺項目名錄;2016年,“壯族霜降節”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記者 吳曉雨 胡兆雙)

(責任編輯:曹洋)
文旅活動 Tourism Vllage
文旅東盟 Guangxi & ASEAN
文旅康養 Tourism & Well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