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西部陸海新通道對中國—東盟合作産生了哪些深遠影響?
——專訪中國集裝箱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李牧原
今年是西部陸海新通道(中新南向通道)海鐵聯運開通運營五週年,去年,西部陸海新通道海鐵聯運班列突破6000列,今年預計將突破7000列。五年來,西部陸海新通道改變了什麼?對中國和東盟合作産生了哪些深遠影響?這些問題備受外界關注。中國集裝箱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李牧原日前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對此進行解讀。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記者: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對中國與東盟合作産生了哪些積極影響?
李牧原:中國和東盟地區的國家或山水相連,或隔海相望,地理環境決定了中國和東盟是緊密合作,相幫相助是中國和東盟國家不斷提升人民福祉的必然選擇。
西部陸海新通道是一條廣泛連接中國西部和東盟地區的經濟走廊,是中國與東盟供應鏈合作的鋪軌工程。
如今,我們越來越認識到,産業鏈合作需要以供應鏈為基礎,供應鏈擴展到國際合作就需要強大的物流鏈做支撐。産業鏈供應鏈合作體系必須是相互依存促進的有機體。中國東盟具備産業鏈合作的巨大空間,可以涵蓋各種貿易類別,可以實現穩定和長期的平衡貿易。中國西部與東盟有著諸多近似之處,但論工業基礎和城市消費能力,我們比較優勢更多。東盟國家外貿依存度較高,對國際經濟依賴性強,工業産業的形成與跨國集團的投資密不可分,東盟地區是FDI主要流入市場。國際資本在東盟地區的大規模投資佈局,勢必改變我國西部地區與東盟地區貿易結構。
建立中國西部內陸地區和東盟國家之間新的供應鏈合作基礎,使中國西部經濟重鎮既有的雄厚工業基礎和技術能力與東盟國家擁有的成本優勢形成互補,以新增貿易為目標,以存量帶動增量,最終實現通道沿途國家和地區産業要素的重構、貿易格局的變遷和新型服務模式的落地。
當初規劃西部陸海新通道的目標導向,正是為暢通中國西部地區與東盟之間的物流網路,通過提升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為産業鏈佈局提供便利,物流效率是全球産業佈局的關鍵要素之一。過去五年,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的重點任務,大多是圍繞構建和優化西部高效的物流體系而展開的。
記者:西部陸海新通道這五年取得了哪些成績?它改變了什麼?
李牧原:西部陸海新通道總體規劃發佈有三年,這條通道起步運作可以追溯到5年前。這五年,通道對中國與東盟合作的積極影響已經顯現。可圈可點之初很多,我從四個方面歸納一下。
一是西部地區東盟地區的物流環境得到極大改善,核心工程是盤活了北部灣的港口資源,港口資源與西部地區物流網路發展得到充分融合。
北部灣國際門戶港真正打開了西部地區的向海門戶,我們可以從諸多指標中看到,北部灣港口建設提速發展,港口投資實現歷史最好水準,截止今年8月份,北部灣港集裝箱吞吐能力達到770萬TEU。港口吞吐量大幅增加。2021年,北部灣港貨物吞吐量3.58億噸,集裝箱吞吐量601萬TEU,貨物和集裝箱吞吐量雙雙躋身全國沿海港口前10位,集裝箱吞吐量增速連續四年位列全國第1位,近5年年均增長27.4%。
集疏運體系持續完善。2019年廣西欽州鐵路集裝箱中心站開通運營,2020年北海鐵山港進港鐵路專用線建成通車,北部灣港三港域全部實現鐵路進港,港區專用線總長約140公里。
航線網路日益加密。北部灣港首條美西北洲際遠洋航線開通,外貿航線連接全球100多個國家的200多個港口,內貿航線基本實現了全國沿海主要港口全覆蓋。
港口管理水準成效顯著。廣西北部灣國際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百米岸線吞吐量由每百米13.4萬標箱提高到24.5萬標箱。2021年據專業機構公佈,北部灣港在港口運輸組織和運營管理能力上位列全國前3位。服務效率提高,等泊時間減少,港口管理水準跑出“快速度”。
北部灣國際門戶港建設也給帶來臨港産業聚集效應。北部灣國際門戶港對臨港物流和臨港産業的支撐帶動作用大幅提升。據不完全統計,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以來,欽北防三市吸引臨港産業投資超過3000億元人民幣。
二是內暢外聯物流服務網路快速形成。最重要的方面是,北部灣國際門戶港建設與西部陸海新通道發展同頻共振,深度參與跨區域組織平臺和通道運營平臺建設,成為我國新興戰略通道建設的重要創新示範成果,港口打開了內陸腹地,內陸地區開闢了陸海之間最為便捷的通道。重慶作為西部陸海新通道中物流和運營組織中心,積極影響和帶動西部地區形成群體效應,形成了多條物流方案,通道建設過去五年的主要成果也是體現於此。隨著北部灣港與成渝地區的在物流網路的緊密合作,帶來兩個明顯的變化,一是北部灣港口群與成渝雙城經濟圈的經貿往來頻繁了,人員交往密集了,産業合作項目增多了。二是珠三角、長三角的港口也更加重視成渝腹地市場,各種陸海聯通、海鐵聯動的物流方案紛紛亮相,為西南地區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物流通道選擇。
如海鐵聯運班列高速增長。西部陸海新通道北部灣港海鐵聯運班列自開行以來累計突破2萬列,2021年達6117列30.6萬TEU,比2017年增長33倍,年均增長率達142.1%,陸路啟運港退稅試點政策班列、RCEP班列、特色産品班列、海鐵聯運全程“一口價”産品等亮點突出。
又如海鐵聯運班列覆蓋範圍和運輸品類不斷擴大。西部陸海新通道北部灣港海鐵聯運班列輻射區域從五年前的4省區4市4站增加到現在的16省區59市111站,實現與中歐、中亞班列常態化對接,運輸品類從最初30多種增加到現在640多種。西部陸海新通道沿線佈局的內陸無水港達15個。
三是西部地區與東盟之間經貿往來不斷加深。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拉近中國西部地區與東盟之間的距離,西部地區與東盟的貿易額不斷攀升。2017年至2021年,中國西部地區對東盟的貿易額由724億美元提升至1238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達14.4%,遠高於我國對外貿易發展的平均水準。重慶、四川、雲南、廣西等西部地區省(區、市)對東盟貿易額佔比高於全國平均水準,尤其是廣西和雲南對東盟貿易額佔比均保持在40%以上。通過西部陸海新通道,西部地區特色農産品、工業品、資源産品等直達海外,東南亞特色産品也更為快捷地進入中國市場。
在西部陸海新通道的帶動下,北部灣地區帶動廣西的對外經濟規模持續攀升。2021年,廣西外貿規模再創歷史新高,進出口總額5930.6億元,同比增長22.2%。東盟連續22年成為廣西第一大貿易夥伴。
RCEP生效後,西部地區與東盟等地在貿易往來、産業投資、通關便利等多方面擁有了更廣闊合作空間。2021年,廣西對RCEP其他成員國進出口3209.1億元,增長18.9%。其中,對東盟進出口額2821.2億元,增長18.8%,佔RCEP成員國進出口額的87.9%。
四是通道帶來中國西部地區應對供應鏈變化韌性明顯增強,彰顯我國應對國際供應鏈風險的能力。新冠肺炎疫情給我國經濟帶來諸多不確定性影響。北部灣國際門戶港逆勢增長,帶動西部陸海新通道快速完成了從起步到穩定發展的過程。在國際供應鏈受到衝擊的時期,西部陸海新通道表現出強大生命力,成為抗疫走廊、保供通道。北部灣港的海鐵聯運班列代表了西部陸海新通道的主要成果,僅用三年時間,其總數就達到中歐班列七年的總和。今年俄烏衝突爆發以來,途經俄烏地區的中歐班列和海運航線受到衝擊,許多貨主和國際物流企業紛紛調整運輸方案,選擇途徑北部灣港的西部陸海新通道,有力保障供應鏈的暢通和穩定。
記者:如何吸引東盟國家積極參與到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當中來?
李牧原:東盟地區的大國博弈日益激烈,我們和東盟國家擁有多個合作機制,但此地也是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設立合作機制的地區,機制之間的衝突在所難免。吸引東盟國家積極參與陸海新通道建設要從合作機制、物流聯通、數字聯通、項目合作四個方面入手。
合作機制上,要積極利用既有的多邊合作機制,如瀾湄合作、大湄公河次流域合作的,要讓東盟地區國家看到務實的合作成果。這些合作成果可以提現到硬聯通的建設項目中,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不論我國西部,還是中國西部與東盟的物流聯通,硬聯通還是重要任務。目前,西部陸海新通道設施能力短板的矛盾比較突出,聯通東盟地區的通道和走廊還不豐富,港口合作、內陸港合作,都是未來的重點,項目合作潛力巨大。合作機制上,還應該積極研究一國一策的雙邊合作內容,東盟地區國家對中國的貿易訴求都不盡相同,要有針對性,這也是東盟地區的複雜性的特點。
在物流聯通上,要把東盟國家港口城市合作、內陸港合作、作為建立中國—東盟的重要抓手,走一條共建共用的模式。
在數據聯通中,利用新基建的産業迭代機遇期,在防疫合作、跨境電商、跨境融資、數字經濟方面鋪設數字通道。
在項目合作中,應積極探索第三方市場合作,積極推動如中馬産業園區的這種雙園合作模式,與東盟國家互為投資、互建園區、互為産業鏈合作,實現共贏的合作局面。
記者:中國—東盟參與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對於後疫情時代區域經濟復蘇有何意義?對於中國—東盟未來合作有何新啟示?
李牧原:這一點要放到RCEP的大環境去考慮,我們能夠看到RCEP給西部帶來的益處。
一是西部陸海新通道和RCEP對中國和東盟合作提供了更大空間。西部陸海新通道作為西部地區開放的窗口,與RCEP覆蓋地區緊密聯通。東盟是RCEP的發起方,又是西部陸海新通道主要聯通地區,RCEP生效將充分釋放西部陸海新通道的潛力,為西部地區的對外貿易、産業投資、跨境合作等提供更大的空間。RCEP構建了高水準的區域經貿規則,陸海新通道構建了高效率的物流網路,這是産業鏈規則和供應鏈能力在這一歷史時期的緊密聯繫。RCEP涵蓋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和投資領域,不僅通過大部分貨物貿易零關稅降低貿易成本,同時也為大多數服務貿易開放通道,對製造業、農林漁業、採礦業等領域投資作出較高水準開放承諾。區域合作和次區域合作的範圍進一步拓展,更多形式和更大體量的投資將在RCEP覆蓋範圍內發生。中國西部地區與東盟貿易進一步增長帶動運輸需求。在RCEP賦能下,成員國企業之間關稅、增值稅較之前降低,更多貿易便利化政策即將釋放,中國與東盟的貿易往來將變得更加頻繁密切。
西部陸海新通道作為一條直接連通我國廣大內陸腹地和東盟地區的貿易走廊,物流服務的規模效應將帶動運輸成本的降低,通道沿線地區的物流環境改善。RCEP中的原産地累積規則將有力推動區域內生産成本最小化和貿易效率最優化,帶動中國與RCEP協定國家以産業鏈供應鏈為基礎的合作。西部地區作為當前中國勞動力成本洼地,將成為與RCEP協定國家共同打造産業鏈,深化産業合作和供應鏈合作的重點地區。西部陸海新通道連接中西部地區和東盟,兩大區域産業合作將進一步平衡上下行貨源。
物流效率不斷改善西部地區投資環境,為通道沿線吸引更多國內外投資。RCEP投資規則為本地區投資者創造一個更加穩定、開放、透明、便利的投資環境,為本地區吸引外資、促進區域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力。RCEP實施後,西部各地大力優化營商環境,政府部門將西部陸海新通道作為西部和東盟合作的一張“名片”,將吸引更多國內外大型企業在通道沿線進行産業鏈和供應鏈佈局,西部地區産業將進一步升級。(記者張廣權)
受訪者簡介:
李牧原,中國集裝箱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作為國內較早開展西部陸海新通道規劃設計的專家,積極倡導和推動了新型國際物流通道的建設,通過規劃研究、培訓宣講、政策建議和發表文章等方式,助力西部陸海新通道的起步和發展。參與了《西部陸海新通道總體規劃》的研究工作,為廣西、重慶、四川、貴州、甘肅多個地方政府部門提供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的規劃,主持編制了《廣西西部陸海新通道運營分析報告》等多份評估報告,為多家大型企業集團謀劃參與通道建設的方案,成為西部陸海新通道積極的倡導者、規劃者、推動者。
(責任編輯:鄭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