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廣西日報蹲點採訪記者一行來到環江毛南族自治縣下南鄉波川村板詣屯柑橘示範基地。放眼望去,163畝柑橘地一片綠油油,長勢喜人,已長到乒乓球大小果子挂滿了枝頭。
“今年這片砂糖橘果子大小均勻,免去了很多修剪勞動,一看又是一個豐收年了,希望能賣出好價錢。”望著自己日夜牽掛的果園,譚美春既高興又充滿了期待。
2020年,習近平總書記對毛南族實現整族脫貧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把脫貧作為奔向更加美好新生活的新起點,再接再厲,繼續奮鬥,讓日子越過越紅火”。作為共同寫信給習近平總書記的10位村民之一,已當選為村黨委副書記的譚美春,把習近平總書記的教導與囑託牢牢記在心裏,扛在肩上。
譚美春曾經是貧困戶,在精準扶貧政策的指引下,譚美春通過發展水果種植于2016年甩掉了“貧困戶”的帽子。致富不忘鄉親。她牽頭成立了環江毛南新村水果種植專業合作社,帶動86戶農戶參與土地入股或勞務就業,實現穩定增收。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傳到毛南山鄉,譚美春帶領群眾發展産業的勁頭更足、信心更強。她在波川村板詣屯新建163畝柑橘示範基地,帶動周邊許多村民務工。“今年第一年挂果,開始進入‘收穫季’,收入增加了,我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譚美春説。
走進下南鄉玉環村下托屯譚江匯的混凝土結構新房,150多平方米的建築寬敞明亮。“這是我自己動手建造的。”説起這房子,譚江匯一臉自豪。
譚江匯也是當年一起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信的群眾代表之一。先天脊柱畸形的譚江匯個子矮小,但他身上有許多勵志“故事”。譚江匯30多歲時才第一次走出大山外出務工。幹啥?身無一技之長的他想起自己破舊的家,毅然選擇了很多人都嫌棄的“重活”——建築工。後來因母親病重,他辭工回家照料母親,期間,他利用自己學到的技藝建起了新房子。
幾年來,譚江匯通過參加學習培訓取得了焊工證、砌築職業資格證,還學會了毛南族獨有的儺面雕刻技藝。“政府照顧我很多,現在我還是村裏的護林員,每個月有800多元的收入,但要過上好日子,自己還要更努力。”問起不斷學習技藝的原因,譚江匯説。
在對10位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信的群眾代表採訪中,記者了解到,兩年多來,在當地黨委政府的帶領下,他們生活水準穩步提高,對未來的發展更是充滿信心。(記者 廖慶淩 通訊員 覃莉娛)
(責任編輯:覃瑩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