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傳承人黃志元:40余載傳承弘揚壯劇藝術

時間:2022-07-26來源 : 中國新聞網作者 : 楊志雄 文俊鋒 黃冬媚

“走進美麗壯鄉,壯戲一路嘹亮,壯家自古愛唱戲,放下犁耙就登場……”歌詞唱出了壯族人民對壯劇的熱愛。

在素有“中國壯劇之鄉”之稱的廣西百色市田林縣,今年65歲的黃志元依然活躍在壯劇舞臺上。身著一襲紅錦袍、手搖一把白折扇、唱念一段壯語戲詞,這是他飾演的“劉員外”角色。

眼前的黃志元,正在親身指導田林縣宏欣劇團演員進行壯劇《喜結良緣》行當表演。這個2020年由黃志元帶頭組建的劇團,演員都是來自田林縣各個鄉鎮的農民工,白天在縣城各處務工,晚上就穿上戲服和黃志元一起學唱壯戲。

壯劇又叫“壯戲”,是在壯族民間文學、歌舞和説唱技藝的基礎上發展而成,流行于廣西、雲南等壯族聚居區的一種戲曲劇種。2006年,壯劇入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圖為黃志元(中)正在演出。黃冬媚  攝

由於地域環境、方言土語、表演風格、唱腔及伴奏樂器的區別,壯戲有廣西的北路壯劇、南路壯劇、壯族師公戲以及雲南的富寧壯劇、廣南壯劇等分支。

壯劇的特殊魅力在哪呢?黃志元説:“壯劇是用自己本民族的語言,表演、演唱道白,全部都是用壯話的。我們所演的戲,所唱的內容,都是和我們群眾的生活息息相關,所有的壯劇劇目內容,都是反映我們的現實生活、貼近生活。此外,壯劇最大一個特色是劇本裏的臺詞大多都用民歌、諺語、俚語,膾灸人口的語言,群眾聽起來像聽山歌一樣。”

黃志元從5歲就開始學壯劇,8歲時已能在臺上唱得有板有眼。1980年高中畢業後,黃志元被選進八桂鄉文化站工作,從此與壯劇藝術結下了不解之緣。當時田林縣有90多個業餘壯劇團,僅八桂鄉就有30個。為了輔導好劇團,他拜北路壯劇第九代藝師黃芳聲為師,學會了生、旦、武、醜等各個行當的唱腔、動作、步伐、扇子等技藝。此後,他多次參加南寧、百色等地舉辦的各類培訓班,技藝得到全面發展,成了桂西一名小有名氣的壯劇輔導員。

“壯劇要發展,必須與時俱進,要改革創新。”黃志元首先從劇本入手,規範劇團表演技藝。他所編寫和改編的劇本都嚴謹規範。他在表演藝術上也作了重大改革,唱腔方面從單一發展到多元化,創作和引用20多個曲牌,使壯劇音樂更加豐富。

圖為黃志元正在演出。黃冬媚  攝

如今,黃志元已在壯劇戲海專研了42年,能寫、能唱、能跳、能導、能演,還會戲劇化粧,會拉二胡。40多年來,黃志元先後在田林縣組織發展業餘劇團28個,組織恢複業余劇團18個。

經黃志元創編的傳統劇目有81個,改編劇目65個,移植劇目6個。他還創作現代小壯劇8個、小品25個、快板88個、表演唱42個、民歌300多首,其創作的156個壯劇劇本已進行分類結集出版9集。黃志元的多部作品在全國、自治區、市級各類演出活動中獲獎。

黃志元于2009年被認定為廣西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産壯劇代表性傳承人。雖然他于2017年退休了,然而他退休不退藝,憑著自已的執著和熱愛,至今仍堅持創作輔導,兢兢業業,默默奉獻。他説,他這一生的大事就是傳承北路壯劇。(完)

(責任編輯:鄭友)
文旅活動 Tourism Vllage
文旅東盟 Guangxi & ASEAN
文旅康養 Tourism & Wellness